回族:丝路民族传奇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回族,一带一路,丝绸之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14 09:47
虽然伊斯兰教的传入与回回民族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但宗教的传入与民族的形成还是两码事。
自唐代伊斯兰教传入中国起,就不断有阿拉伯、波斯穆斯林沿着海陆丝绸之路东抵中国传教、经商、做官。他们中不少人在中国各地定居下来,与后来从中亚、西亚、西南亚大量东来在中国定居的各族穆斯林,成为回族的先民。
这些迁徙者不仅以自身践行丝绸之路,还与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最终形成回族。没有丝绸之路就形成不了回回民族,回回民族与丝绸之路有密切关系。
这个形成过程显示了文化对于铸就古代丝绸之路的作用,更有益于今天“一带一路”的建设。
古老的蚕丝国度
中国是最早养蚕并用蚕丝织成丝绸的国家。英语中的silk,俄语中的ЩЁЛК都是借用古代汉语“丝”的读音。突厥语族语言中,例如土耳其语中的丝绸叫作YIBEK,YI=IYI是“好的”意思,BEK是古代汉语“帛”(布)的意思。这是半译半借。“茶”和“丝”一样,世界上许多语言中的“茶”也都借自汉语。
张骞出使西域以前,民间已经有人在这条路线上进行着商业和文化交流,其中包括古代民族迁徙带来的交流和贸易交流。
但直到19世纪,还没有一个专有名词来概括这些中西交通要道的名称。19世纪70年代,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多芬在他撰写的《中国》(CHINA)一书中,把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间中国到中亚河间(河中)地区、也就是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地带,以及中国与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中西交通路线叫作“丝绸之路”。
后来,1903年法国学者沙畹在他写的《西突厥史料》一书中又把“丝绸之路”分作陆路和海路两条,并把海上的中西交通路线叫做“海上丝绸之路”。由于香料多从海上运输,也名之“香料之路”。
陆上的丝绸之路由长安西去穿过河西走廊,进入新疆后分作南、北、中三条,南路至印度,中路至伊朗,北路至里海。此外,在中国北方还有草原丝绸之路,西南有茶马古道,东南有海上丝绸之路。
历史上丝绸之路沿途地区各国、各族人民,包括阿拉伯、波斯、塔吉克、普什都、土耳其、土库曼、乌兹别克、阿塞拜疆、哈萨克、吉尔吉斯、维吾尔、鞑靼、巴什基尔等穆斯林,就是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交流的。
被误解的回族
科学地阐明回回民族的族源,要纠正两种误解:
首先是,认为回回民族是汉族人信仰了伊斯兰教形成的一个群体,因此就认为中国回回民族的族源是汉族。典型的错误看法表现在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一书中,他把回回民族认为是“生活习惯特殊的人”。
其次,伊斯兰教是从阿拉伯半岛传进中国的,因此就认为中国回回民族的族源是阿拉伯人。
持第一种说法者多是汉族人,持第二种说法者多是回族人,特别是老一辈回族人。
不能因回回民族人民也通用汉语,就说其族源是汉族;也不能因伊斯兰教是由阿拉伯传来的,就说回回民族族源是阿拉伯人。
两个民族,甚至好几个民族共同使用一种语言的情况非常多;同样,虽然伊斯兰教的传入与回回民族的形成关系密切,但宗教的传入与民族的形成是两码事。伊斯兰教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但那里并没有形成回回民族。
没有丝绸之路,没有伊斯兰教、没有西亚和中亚各族人民的东来,没有中国的土地,没有中国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的包容、接纳和友好相处,没有汉语作为新的通用语言,就形成不了回回民族。
我认为,中国回族的形成包括下述人群:
隋唐时期东来的伊斯兰教传教士(阿拉伯人、伊朗语族民族人);唐宋时期东来经商、传教、做官(极少数)的阿拉伯人、伊朗语族民族人;元代大批东来的中亚伊朗语族及突厥语族民族人,其中“探马赤军”、“回回工匠”是形成中国回族主要的外来成分;不同时期迁移到中国的犹太人、马来人、克什米尔人等;我国境内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白族、傣族及其他民族人。
来自中亚的遗民
1220年,成吉思汗派儿子术赤和察哈台进攻中亚的乌尔根奇。许多乌尔根奇人给蒙古贵族当了奴隶,还有掌握各种手艺的10万工匠被发配到东方,其中不少人来到中国各地,他们被称作“回回(HUI-HUI)工匠”和“探马赤军”,也就是“回回士兵”,这些人是形成中国回回民族的一部分先民。
“回回”在元朝(1280年—1368年)是指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他们当中包括来自西亚、中亚和新疆的各族穆斯林,其中有不少是来自中亚的“回回工匠”和“探马赤军”。
这些人不但使中国出现了一个以伊斯兰教为纽带,以来自中亚和西亚的穆斯林为主体,又融合了中国本地各族人而形成的新的民族共同体,而且还带来了中亚的建筑技巧和建筑艺术、哲学、天文学、医药学等。
中国西北地区回族和保安族中,有不少会做刀子的工匠,他们的传统手艺也很可能是传承自过去的“回回工匠”。
中亚各族穆斯林中还有不少人随蒙古军队四处征战,全国各地的“回回营”就是他们当时的聚居点。他们及其后代散布中国各地,也是回回民族的组成部分。
据一些研究人员说,有的回族聚居区居民经过血液检测,发现与中亚及高加索一带的人比较接近。
丝路连接的各族穆斯林
近几百年来,西亚、中亚各族穆斯林与中国回回民族穆斯林,西亚、中亚地区与中国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不只是朋友,还是亲戚。
在“一带一路”的大格局下,更应珍视和继承这种密切友好的传统。
对于新丝路文化建设,我有几点建议:
首先是经常派专家学者赴中亚讲学,派文艺团体赴中亚演出,在中亚办各种展览,并继续组织“文化日”或“文化周”活动,增进相互了解才能加深友谊。
其次是与中亚国家的专家学者合作,充分运用丰富的中国历史文献资料,研究、编写中亚各国历史、中国人民与中亚各国人民友好史,以及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专著、通俗读物,制作“丝绸之路”光碟。
第三,与中亚国家专家学者合作,用当地民族语言编写、出版供中亚国家大学生、研究生学习汉语文的教科书及常用简明词典。
同时,应该与中亚国家专家学者合作翻译、出版《中亚民间故事选》、《中亚民间谚语选》、《中亚民间歌谣选》、《中亚作家文学作品选》、《中亚各族诗人作家传略》等,供中国读者了解丰富的中亚各民族文化宝库,并合作举行“中亚国家汉语教学研究交流会”、“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等学术研讨会。
文/胡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