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光蓉:葡萄村产业变革的领路人

  • 来源:中国扶贫
  • 关键字:邹光蓉,葡萄村,产业
  • 发布时间:2015-04-18 14:22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而成于实。成都市龙泉驿区大面街道蒲草村,10年间由贫困村变成人均纯收入达16000余元的“葡萄村”,村支书邹光蓉带领全村人走上产业变革之路。

  邹光蓉,大面街道人,1990年嫁到蒲草村,曾任连山村村主任。2005年,原蒲草、连山、土桥三个村整合成蒲草村,邹光蓉被推选为村支书。

  葡萄改良记

  “因为我当过工人、做过生意,乡亲们说我见过世面,又因我是外村人,处事公道,便推选我担任村支书。”邹光蓉对笔者说。但她知道,当村支书并不是件容易差事。在担任村支书前,邹光蓉一家就是致富典范,她开过干杂店、卖过水果,一家人每天的收入能有几百块钱,但是村里人却还依靠着种植水稻、小麦生活。接任重组后的蒲草村村支书时,邹光蓉周围的朋友对她很不理解,大家都说这个村很难管。

  “‘管’虽然下面有个‘官’字,但我们不能有‘官本位’思想,不能只管百姓却不服务。从另一角度看,这个村为什么难管呢?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经济没有发展起来。”上任之初,邹光蓉就这样告诫蒲草村的干部们。

  蒲草村有种植葡萄的传统,村民种植葡萄已有20多年,但最初只是小规模种植,未形成规模化经营和品牌优势。

  2005年8月,一连几天的暴雨、暴晒使全村近千亩即将上市的葡萄几乎绝收。当邹光蓉赶往受灾点时,13组的张大爷正盯着田里发霉变质的葡萄发呆。“那时,我才真正感受到大家的绝望和无助,也感受到了肩上担子的份量。”邹光蓉回忆说。

  通过调查走访,邹光蓉发现,村民普遍缺乏葡萄种植技术,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率领村民走品质提升这条路。邹光蓉在翻资料、问专家之后得到一个答案——改良品种、改进技术,解决靠天吃饭的困境。于是,邹光蓉与专家一起到田间地头挨家挨户培训新技术、推广新品种。

  村民们不理解,种了10多年的葡萄品种为什么说改就改?

  为了让村民信服,邹光蓉率先试验,她与村里10家葡萄种植户共同出资成立农业合作社。葡萄挂果后,这10家种植户种的葡萄每亩收入超过万元,比以前高出两三倍。这一消息迅速传遍全村,葡萄种植新技术成为当年全村人最热门的话题,专家团也因此成为全村最受欢迎的客人。随后,全村1200多亩葡萄地全部用上了新技术。2008年,仅新推广的晚熟技术就为全村增收400多万元。

  创立品牌 抱团闯市场

  好事多磨,2009年,虽然蒲草村家家户户的葡萄串串饱满、粒粒剔透,但当年各地都出现葡萄供过于求的现象。蒲草村3组村民刘光春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就心酸,“那天,我挑了两筐个头大、水灵灵的葡萄,早上4点就坐车赶到成都九眼桥,想卖个好价钱给娃娃买个书包。但是,晚上回家时,除去吃了一碗面的钱和来回的车费,剩下的钱却不够买书包。”

  眼看着寄托了全村人希望的葡萄堆积在家中发霉变质,邹光蓉心里很难过。

  于是,她一次次召集村里干部和村民开会讨论,一次次走访求教,“三步走”方案也逐渐在邹光蓉脑中成型:第一步,创立品牌,组建合作社,抱团闯市场;第二步,举办旅游节,扩大宣传,促进销售;第三步,修通道路,让收购车进得来,果子出得去。“这样三步走,村民未来的葡萄增收就能有更大的市场,村民们种葡萄更有保障。”邹光蓉说。

  也就在那一年,“蒲草牌”葡萄商标登记注册,蒲草村葡萄成功进入成都多个大型超市;蒲草农业合作联合社正式成立;集观光、采摘、品果、销售为一体的首届蒲草村生态葡萄旅游节隆重举办;村道、组道建设全面开工。

  那一年,在葡萄还是青果时就有商家到蒲草村交纳定金签订购买协议;蒲草村葡萄的卖价从每亩不到3000元涨到8000元,蒲草村葡萄的种植规模也从3000亩发展到了6000亩,蒲草村也因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葡萄村”。

  推广新品种 发展设施农业

  目前,蒲草村的耕地面积约7700余亩,葡萄种植面积已超过6500亩。蒲草村利用网上超市、农村商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葡萄高价批量快销,亩均收入突破万元大关,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葡萄村。

  唐德云是蒲草村13组村民,也是蒲草村最早种植葡萄的农户,2013年,他家种植的3亩多葡萄为他带来了近8万块钱的收益。谈起如今的变化,唐德云说:“邹光蓉带领大家发展葡萄产业,与葡萄规模种植配套的沟渠也早已建成,村道、组道也都修好了,种葡萄提高了大家的收入,村里很多种植户都买了私家车。”如今,葡萄种植好手唐德云成了蒲草村葡萄示范园的管理人员,示范园的滴灌技术让他省事不少。

  对于蒲草村葡萄产业的发展规划,邹光蓉透露,目前,村里正在做9个新品种的推广,已经探索了两年的设施农业也已经进入试点阶段,村里已发展300多亩设施农业,采用了大棚、滴灌等设施和技术。

  架起党员和群众的“连心桥”

  村支书的工作一干就是10年,这期间,邹光蓉在村支书岗位上与村“两委”一道积极探索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和群众工作方法。邹光蓉在村上设立了科技示范、村务公开等8个农村无职党员坚守岗;开展以“编织党员群众连心网、组织党员群众连心访、党员带头办理连心事、记好连心册、履行连心责”的“五连心”活动,架起了党员和群众的“连心桥”。

  2010年4月以来,邹光蓉积极依托区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创新建立一站式快捷服务机制;倡导实行“朝八晚六、中午不休”的坐班制和值班制,全天候开门服务,人性化为群众办事提供延时服务。她带领村干部、议事会成员分片包组,实施上门服务、委托代办,贴心服务群众。自“走基层”活动和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蒲草村建立了“3+5”台账,收集了各种问题诉求共计1600余条,解决率达90%以上。

  努力付出赢得村民尊敬

  从2005年的不足3000元到2013年的16000余元,蒲草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惊人飞跃;从负债180万元到集体资产105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突破18亿元,蒲草村集体经济实力让人惊叹。

  2008年,村两委为全村老人过重阳节,邹光蓉等人被群众推到台上。她本以为乡亲们是想让他们表演节目,结果却是台下的老人集体起立,向村两委这几年为全村发展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我感动得眼泪一下就流下来了。”邹光蓉动情地说。

  村民张选彬对笔者说:“邹书记务实,是位很有实干精神的女强人,乡亲们对她评价非常高。在2005年整合以前,我是土桥村人,当时村里很穷。整合后村子变化很大,邹书记带领全村人学技术、改良品种,葡萄产业发展很快,全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也很高。看着全村发展越来越好,我也结束了在广州近十年的打工日子回来了。”村民李顺群说:“同样身为女人,我硬是服了邹书记了,她在发展经济上很有一套,而且很务实。”

  村民唐德云说:“现在,我们村的葡萄不愁卖,一是因为路修得巴巴适适的,其它基础设施也建得很好;办葡萄节等一些做法也打开了葡萄销路;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就是通过新品种引进、技术改良,我们村的葡萄品质越来越好了。多亏邹书记带领我们全村人闯出一条致富奔小康的幸福路。”

  □侯青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