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孩子做一个善良的人

  记得2007年巴乔来华的时候,接受了《天下足球》的采访。当主持人问巴乔对自己的儿子小马蒂亚有什么期许的时候,他只是简单地说:“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善良的人。”这样的回答,多半是出乎中国很多家长的意料的。因为,在中国,很少有父母会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我只想你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是善良不重要吗?不,我想每一个人都知道善良的价值,可是,在中国,这一美德却长期地被污名化了,甚至成了无用的代名词。我们的家长期望自己的孩子成名成家,出人头地,却少有人把善良排在第一位。所谓善良,就是对别人的福利和感情表达出关心的能力和品质。我们平时总要求孩子做到的礼貌、人道、道德种种,其实都是建立在一种品质之上,那就是善良。换言之,如果我们没能给到孩子一种善良的品质,却又提出诸多其他要求,就等于将一栋构思设计精美的房子建筑在沙砾上。

  相信这样的情景大家都不陌生:小勇从幼儿园回来,哭着向爸爸告状说,今天班上有个小朋友用手故意打了他脸一下,爸爸便问小勇:“当时你还手没有?”孩子说没有还手。爸爸便教训起孩子“儿子,以后记住了,在外面受了欺负要知道还手,打不打和打不赢是两回事儿。打输了回来,我向你检讨,是爸爸我授艺不精,咱以后继续练;打赢了回来我给你庆功,别干那告状打小报告的事儿。”小勇也不知道听没听明白,反正特认真地回答爸爸说“好!”也许小勇爸爸主张的观点很简单,“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孩子在外面被打被欺负了,倘若还不知道还手,将来就会变懦弱。因此被别人打了,一定要打回去,千万不能做善人,更不能吃亏!”

  然而心理学家认为:小勇爸爸这种教育方法很危险,首先孩子会在这种强势的参与下,失去自我成长的机会。其次这种做法还会让孩子养成内心脆弱、任性、自私、暴戾等不良性格和行为,阻碍其良好品质的形成。实质上4~5岁的孩子正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倾向于从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同龄小伙伴在一起玩的时候,往往出现互不相让,产生摩擦和冲突。父母要认识到孩子之间争吵或打架是正常现象。孩子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学会成长,不要把成人的道德观强加给孩子。更不要让孩子吃不得一点亏,从而打破孩子正常的成长步骤和规律。

  生活在今天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很多家长普遍有一种焦灼心理。一些幼儿家长甚至当着老师的面教育自己的孩子:“人家打你,你一定要还手,不还手就不是我的孩子!”……凡此种种,都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这个被利欲熏心、物欲冲昏了头脑的社会最迫切需要善良教育。教给孩子“学做事,得先学会做人”的道理,即家长和学校一开始就应该培养孩子们做人的能力,而且要做一个善良的人。所谓“人至善则无敌。”如果孩子有颗善良的心,将受益终生。

  一提到“善良”,我们就会想到心眼好,不害人,于是我们的教育就容易落在不坑人、不害人上面。这样的教育其实是不全面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下有的孩子对别人是不够和善的,态度很差,有的家长会觉得这与善良无关。其实,一个人的性情、态度、言语等不够温柔和平,是容易伤害到别人的,这就违背了善。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有的人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就会想方设法让别人不舒服,其实这样做虽然是“以牙还牙”,但也是怀着恶意的。所以,善的教育需要更全面一些,才能使孩子真正做到纯真温厚,没有恶意,和善,成为心地好的人。

  A 尽早教孩子树立善恶标准

  要想孩子没有恶行,就要先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善的行为,什么样的行为是恶的行为。我们首先要告诉孩子伤害别人的事情,比如打人、骂人、破坏别人的物品、破坏自然、抨击别人,都是恶的行为。而爱护自然、尊重他人、爱护别人的名誉和物品、尽可能地给别人带来快乐,都是善的行为。

  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要不断地提示孩子什么样的做法是善的,什么样的做法是恶的。当孩子有了善的行为的时候,我们可以对他说:“你做得很对!”当孩子有不善良的行为的时候,我们要对他说:“你不能这样做,这会让别人很难过!”

  我记得有一次,一个女孩在外边玩的时候,一位老奶奶不小心踩到了她的裙子,她立刻扯着嗓子喊:“长没长眼睛啊?”妈妈听到了,对她说:“奶奶老了,眼花了,不是故意的。你这样大声很不礼貌。你应该说,‘奶奶,您踩到我的裙子了。’快跟奶奶道歉!”女孩眨巴着眼睛说:“奶奶,对不起!”

  当孩子有不善良的行为的时候,我们给孩子指出来,并教会孩子正确的做法,其实就是在培养孩子的善行,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B 教孩子对人态度温和

  善良有一个最为重要的表现,那就是性情、态度、言语等要温柔和平。那些挑衅的、找茬的、傲慢的、冷漠的话语,别人听起来都会不舒服,都会带给别人不好的感觉,所以都是不友善的。而礼貌的、温和的话语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我们从小就要教孩子对人态度和善,即使生气的时候也不要发火,而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管什么样的分歧,都应试图通过沟通的方式来解决,而不是发脾气,这样有利于孩子养成温和待人的习惯。

  C 常带孩子做善事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最柔软的部分,这是善的天性,孩子也不例外。我们带孩子去接触穷苦地方的人、命运悲惨的人、生病的人、遭受意外伤害的人,都能激发孩子内心深处的善良。我们对这些人慷慨地出手相助,表达的是我们对弱势群体的一种态度,而这种态度就是善良的态度。孩子习得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在学着做一个善良的人。

  巴乔说的“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善良的人。”这句简简单单的话,道出了人生最朴素的真理:如果你不是一个善良的人,那么,所有的知识能力和抱负,对这个社会又有什么好处?

  孩子善良程度小测验

  请根据给出的5种分值,按照孩子的真实情况打分:

  一贯:5分 经常:4分 有时:3分 偶尔:2分 从不:1分

  1.无须提示能说出令人感觉舒适和善的表达。

  2.真诚地关心受到不客气的待遇的人。

  3.就算大家反对,仍坚持陪伴受到捉弄或冷遇的人。

  4.总是善待小动物,从不虐待它们,并在别人虐待它们时照顾它们。

  5.帮助、安慰别人不图回报。

  6.从不参与侮辱、威胁或嘲笑别人的事,并能勇敢制止。

  7.总能去注意别人的需要并尽量满足。

  8.敏锐发现需要帮助的人和伤心的人并予以关爱。

  9.任何能使别人高兴的正确的事情都乐意去做。

  10.愿意并且能够模仿和学习你平时善良、关爱人的行为。

  评分标准:

  40~50:完全达标 30~39:需要提高 20~29:存在问题 10~19:情况严重

  (编辑 林硕)

  ■文 李艳鸣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