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别让自己成“卡奴”

  心理案例:从“卡族”变成了“卡奴”

  【案例一】

  小卢今年30岁,原本是一个踏实肯干的年轻人。经过几年创业,自己开办了一家企业,给自己当起了小老板。

  随着信用卡的普及,小卢也成了“卡族”,尝到了信用卡的甜头。不论是商场购物,请朋友吃饭,比过去现金消费都大方了许多。后来,业务发展了,小卢要四处跑,更感受到信用卡的方便。特别是业务临时需要资金周转时,信用卡可以接燃眉之急,不用像过去那样四处找朋友借账了。

  一旦尝到甜头,小卢就爱不释手了,包里的卡越来越多。让小卢自己都没想到的是,光顾了甜头没想到苦头,埋下了“卡奴”的隐患。

  小卢随着手上的信用卡越来越多,透支也越来越厉害。原本想及时偿还透支的他,面对拖欠的债务越来越多的情况,只能继续盲目透支。透支的这些钱,一部分用来归还债务,另一部分用来偿还先期的透支。但是,随着雪球越滚越大,小卢渐渐的无力偿还了,成了被告。最终,法院查明,小卢几年里在多家银行共办了17张信用卡,透支近60万元。他自己都没想到,不仅把自己变成了的“卡奴”,而且成了一名罪犯,开始了服刑的艰难岁月。

  【案例二】

  萧海是个20多岁的男孩子,刚刚工作一年。他月收入不过两千多,却办了25张信用卡,结果导致债台高筑,给个人和家庭几乎造成灭顶之灾。

  一年多之前,萧海初入“卡族”,一下子就迷上了刷卡的潇洒感觉,手上的信用卡越来越多,花钱越来越大方。萧海光顾了潇洒,一不留神很快沦为“卡奴”。不到一年时间,他手上的信用卡就多达12张,授信总额高达13万元。而他全年的收入不过2万多元。怎么办?他只能靠向高利贷借款10万元,来偿还信用卡欠款。父母得知后,倾尽所有为儿子偿还了债务。

  没想到的是,事情刚刚过去,不到半年功夫,萧海禁不住潇洒感觉的诱惑,又从9家银行办出了13张信用卡。这回,不但欠了银行十几万元,还欠了十几万元高利贷。最终,父母不得不卖房还债,一家人陷入困境。

  心理解析:信用卡消费心理隐患多

  信用卡就是一种先消费后还款的小额信贷支付工具,讲的就是信用。正是靠了这个信用,刷卡消费时才无须支付现金。信用卡的确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卡族”,尽尝信用卡消费的甜头。然而,信用卡消费是把双刃剑,让很多“卡族”尝到甜头的同时,也让一些“卡族”变成了“卡奴”,甚至如案例那样,因为盲目刷卡消费,让自己和家人陷入灾难的深渊。

  这是为什么?从心理学角度看,刷卡消费有如下心理隐患。一是即时的心理快感。消费本身就会给人带来快感。而仅凭一张小小的卡片,就可以满足购物和占有的欲望,这当然更是快意的事情。所以,刷卡消费给人带来比现金消费更多的即时快感体验,也就更加刺激了人的盲目消费热情,因而也就打乱了消费的理性计划。

  二是盲目的心理错位。信用卡里面有个信用额度。虽然道理上谁都知道,信用额度绝不等于消费实力。但是,许多人却常常会出现心理错位,把属于债务范畴的信用额度,错当成自己的消费实力。于是,刷起卡来,就会糊里糊涂地透支自我的经济实力,结果当然是不少麻烦在前面等着你。

  三是责任的心理转移。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时常会感觉好像不过在做加减法,对自身的偿还能力考虑不足,至少不需要即时为此付出代价。这样,就在人的潜意识中回避了自己的还款责任,造成一种责任转移的心理。如同战争中按一下导弹发射键,就足以使许多无辜的人丧生,而操作者当时不用面对残酷的现场,从而转移掉了自罪自责心理。

  四是延迟的心理效应。购物,是快乐的;花钱,是痛苦的。花钱的痛苦多少会抵消掉购物的快乐。现金消费中,购物与付款紧密相连甚至是同步,这种痛苦抵消快乐的心理效应是即时的,因而是强烈的,有助于调控人的购物欲望。而在信用卡消费中,实际的现金支付远在购物之后,这种痛苦抵消快乐的心理效应大大延迟了,从而削弱了自我调控能力,甚至会产生“不过是个签名游戏”的感觉,于是消费起来就会大手大脚。

  五是不同的心理账户。人们在金钱的管理上,除了现实账户外,头脑里还另有一个心理账户。人们会把客观上等价的钱在心理上划归到不同的账户中,从而影响着我们的消费决策。信用卡支出的钱与现金支出的钱,就被划归到不同的心理账户,让人感觉刷卡的付出不同于现金的付出。心理学家的研究证实了这个现象。他们让被试到餐馆点餐,一组被试可用信用卡消费,另一组则只能支付现金。结果发现,使用信用卡付账的被试,消费大大超出支付现金的人。你看,由于刷卡消费与现金消费属于不同的心理账户,刷卡消费就有点没花自己钱的感觉了。

  心理对策:怎样避免当“卡奴”?

  正是因为信用卡消费存在诸多的心理隐患,所以我们使用信用卡消费,应该理性,理性,再理性,做好自我心理监控,才能不让自己沦为“卡奴”。

  首先是进行心理自评。你要想当“卡族”,不能光看别的“卡族”如何潇洒风光,一定要先问问自己是个怎样的人,对自己的心理特点进行一个基本的自我评估。如果你知道了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缺乏理性不善自制,还偏要当“卡族”,那就无异于飞蛾扑火了。对缺乏自制的人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彻底不当“卡族”,放弃信用卡,使用储蓄卡。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盲目消费。这样,虽然会让你少了刷卡的潇洒,却是你永远的福音。这是免当“卡奴”的第一关。

  其次是经常心理自警。如果心理自评过关,已经入门当“卡族”了,也要不断提醒自己,严格心理自制。一定要注意避免陷入心理误区,不要心理错位,不要心理转移,不要心理自欺,不要以为心理账户不同就可以不负责任。为此,还可以做成相关的警示语,放在自己经常看到的地方。从而,来促使自己时刻保持心理警觉,随时消除可能的心理隐患,避免成为“卡奴”。

  最后是操作心理自控。这就是操作上的自我心理调控问题了。这方面有人积累了经验。比如,信用卡要量身定做,选择适合自己的信用卡;信用卡在精不在多,给自己限定数量;限定卡债数量,不超过信用额度一半,等等。再如,可以采取关联账户法。就是把信用卡账户与工资账户关联起来,每月自动从工资账户上划款到信用卡账户,来避免因为还款不及时形成的利息支出。又如,可以采取心理想象法。刷卡前延迟半分钟,把刷卡想象成给人家点钱的情形,想象的越真切越好。这样的心理活动过程,也会让你的刷卡有所调控和节制。(编辑 王娜)

  ■文 马志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