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淡从容海印寺

  海印寺,位于泉州东海宝觉山上,初名海印室,几经兴废,清代及民国初重修,1985年重建。宋时,理学家朱熹曾在其中宝觉书院讲学。那时它香火鼎盛,聚集各方士子谈经论道。而今它规模依然不小,但却有着一份安宁!

  古朴气息扑面来

  海印寺,始建于北宋初年(960年),由宝觉和尚开山兴建。现有的寺院占地面积约21亩。寺坐北朝南,中轴线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拜亭、大悲阁,两侧有僧舍和斋房,以及醒世佛堂、祖堂、放生池等。大雄宝殿面阔、进深各三间,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整个建筑布局为汉传佛教寺庙规格。

  曾经里面规模庞大的宝觉书院,如今存书已是不多。朱熹亲题的“天风海涛”,后由进士出身,历任翰林院编修、提督江南学政等职的惠安人林之浚重新题写,如今被镶嵌于大悲阁前。另有“极高明”一匾,亦为朱子墨迹,亦早已废于文革。清代翰林、书法家庄俊元曾在寺前原有一立石上写下一“佛”字,如今也已不见!

  岁月悠悠彻心扉

  由东海石头街,向北一侧拐入,上坡约三百米,便是海印寺。入门但见梵宇金碧,间架纵横。循东走,通后院,西廊为宝觉院,为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讲学处。东厢有朱子祠,为后人奉祀之所。现有建筑风格大都为清代重修后样貌,为泉州古园林标本之一。宋末,主抓泉州行政大权的阿拉伯商人后裔蒲寿庚曾在海印寺建望海楼,从而可见当年在海印寺,可望见泉州海及船舶港口;丙寅年冬日,庄俊元书匾“古佛”和“大海潮音”分别置于天王殿和大悲楼;清光绪初年(1875年),泉州一带遭遇大旱,一优婆塞为抗旱求雨而自焚其身,大雨果至,人们为感其德,将其骨灰、指头塑像奉祀寺中(另一说法为:清宣统二年(1910)大旱,寺主持僧建坛求雨不得,受人讥讽,即筑柴为塔,自焚其中。里人感其德,以其骨灰塑像奉祀),尊称其为“醒世佛”;民国初,介净法师从广州来寺主持,扩建寺宇,重兴海印寺,卒葬寺西;1980年,旅居新加坡的华侨何瑶琨发动大众捐资重修大悲殿,海印寺亦被列为泉州市首批开放寺院;如今寺内,遗存有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碑记。

  女众丛林之典型

  据介绍,海印寺为泉州众多的女众丛林之一,寺内女尼多为“梵行清信女”。“梵行清信女”是存在于福建闽南一带(泉州、厦门、漳州,尤其是泉州)佛教寺院中特有的一种现象。她们有的自幼随姑母或生母出家佛寺,有的成人后自愿脱离尘劳烦扰而进入佛门,有的则因婚姻不如意或青年丧夫孤苦无依、不愿再婚而出家。之前,这类出家人俗称“菜姑”(未婚的俗称“清姑”,一般通称“菜姑”)。直到1928年,一代高僧律宗泰斗弘一大师莅闽,他到过泉州几座女众道场讲经,了解到这班带发修苦行女众长住寺院、精进修持,除早晚两堂课诵外,晚上还坐香念佛,白天则勤苦耕种,长年从事农耕劳动,自食其力,既无香火收入,也没有参加佛事活动,过着清苦生活。弘一大师对此至为赞叹,特为她们命名为“梵行清信女”。

  另据载,民国初年泉州有五大女众丛林,即朵莲寺、海印寺、同莲寺、宿燕寺、庆莲寺,各寺住众多达30~50人,全是“梵行清信女”。各寺院均管理谨严,行持精勤,生活来源全靠自己农耕劳动。朵莲寺开山祖宏智姑婆、海印寺锦莲姑、宿燕寺严嘉姑婆和文莲姑、同莲寺真莲姑、庆莲寺莲藏姑以及清源山弥陀岩监院守宝姑等几位住持,她们德高望重、慈悲喜舍、助人为乐,均是泉南佛国百余年来梵行清信女的典范。

  我曾看过一篇写海印寺的文章,写得十分优美,写它“面朝大海花自开”,显现许多雅致与美妙。各人拥有的意境不同,感受也自是不同。我身在海印寺中,观想成片的闽南红砖特色屋宇,似有一股禅味,也有着闽南独特温婉的气息。寺内有着不少做着义工事务的大妈、阿婆,其中有几位看上去大概八十多岁,身手却依然灵活。我问道:阿婆,您一天要扫几次地面呢?面目慈善的阿婆答道:要扫好多次的,也不止我一人在扫。没事就扫扫,落叶不时会躺到地面……

  佛是木头,心是血肉,虔诚是海。有时,我会想:闽南寺庙的意义是什么?是寄托灵魂的地方,或是造就安逸、祥和、平静与温暖的所在?应该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但,这大概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够轻易感受与体会得到,凡人只会觉得它们有着一股神秘,虔诚的人会觉得它们散发着浓浓的灵性。而出家人呢?我没有问过,也许答案会是多姿多样。

  古代园林之标本

  海印寺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寺中构筑有假山园林。海印寺的假山很有特色,为清一色“铁沙钟乳”堆砌而成,难得一见。

  据说:这种石头生于海水与沙滩的交界处,但须高处流下的泉水含有腐殖酸,流过沙滩时将沙面的氧化铁还原为氧化亚铁,而后遇海水变为高铁,其黏性度很高,才能将海水边上的散沙胶合成铁沙钟乳。细细观察之下,似有贝壳粘在其上,有着海洋的味道,还有着一股别致的温和。

  一缕香火却红尘

  我在寺中一面红砖墙壁上看到有着“修身·为本”四字。遥远的时光以及古老的房子把那字迹渲染得十分深沉,现实中我每一次真正面对它时,每一次都嗅到了宁静的味道。有知觉在渐渐深入,不言不语,仿佛可以让时空瞬间停留。那是岁月的模样,真真切切,无比清晰!

  在海印寺的大雄宝殿,我感觉里面的佛像,显得比较柔和。对于佛而言,生活中的我有时虔诚有时淡。但对于禅理,我却一直喜欢。每一种禅理,都可以让心平静!每一道美丽的风景,都可以让知觉变得优美!

  在海印寺,有秀丽的风光,有高高的铁塔,有更广阔的蓝天白云,有柔和的色彩,有明朗的视野,有佛的慈悲,有禅的意味……在海印寺,雅致与宁和并存,亲切与敬仰同在!它给我的印象,似乎永远都不会有太多香客,但却总让每一位走入其中的人,印象深刻!它似乎不在红尘之中,却有着太多世俗温馨的颜色!漫步其中,踏着时光的脉搏,是那般静溢!品读它的容颜,永远那般脱俗,端庄与亮丽,不近功名利禄!

  (编辑 朱晓婷)

  ■文 洪少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