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硕果累

  ——遵义市计生协工作与时俱进谱新篇

  遵义是贵州省的人口大市,总人口近八百万,因而,遵义也是贵州省计划生育的先行先试区,在计划生育和计生协的工作上,遵义都曾创造过许多成功的经验。如今遵义的计划生育工作已实现了人口计生工作的历史性转变,围绕大局,主动融入,创新发展,充分发挥计生协在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中的作用,成为遵义市各级计生协工作的主旋律,近年来,遵义市各级计生协在中共遵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计生协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牢牢把握“党政所急、群众所需、协会所能”的工作定位,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借力而成”的原则,充分发挥计生协网络健全、会员众多、贴近群众的优势,不断探索计生协参与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机制、新载体,新方法,使遵义的计生协工作“接了地气,有了灵气,长了人气”。

  在黔北大地上行走,我们发现工作在这片土地上的各级计生协干部,不辞辛苦地把党的温暖带到千家万户,以他们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他们成为计生群众心中最可爱的人。在这里我们截取他们工作的一个个片段、一朵朵浪花,一张张图片,通过这些展示遵义市各级计生协的工作和计生协人的风采。

  爱是无私的奉献

  走进凤冈县计生协秘书长宋代芬的办公室,迎面就见到一面锦旗,上面写着:“资助三年整,显人间大爱”六个金色大字。“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面锦旗饱含着计生群众对计生协工作真挚的感激之情,这一切都源于为老百姓干得看的见,摸得着的实事。

  凤冈县计生协是一个充满爱心的集体,近三年来,县计生协充分发挥网络、人才、知情、服务和示范优势,加强紧急救助,强化项目扶贫,使受益人数达数万人次。

  近三年来,凤冈县广泛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工作,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共发放奖励扶助、特殊扶助、节育奖励和少生快富资金等共4000余万元,受益群众达20万人次。与此同时,全县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为计划生育家庭实施项目或提供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多种形式帮扶,三年来总共提供帮扶资金(含物资折价)1200万元,受惠群众近13000户次,在他们中扶持发展了一批致富能手,增强发家致富的技能和本领,提高了家庭经济收入,改善了居住环境,并带动其他家庭共同脱贫致富。

  关怀计生家庭生活宽裕奔小康,关怀计生家庭医疗养老有保障。关怀计生家庭子女健康能成才,关怀计生家庭特殊困难有救助。这些举措让凤冈县的计生群众认可了协会工作,锦旗中包含着计生家庭深厚的情感,有信任,有感激,还有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为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利益导向,人文关怀,让计生户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奔头,老百姓的生育观也因此悄然转变。

  百姓直通车 服务零距离

  两年多来,赤水市采取“党政出手、卫计接手、部门搭手、社会牵手,”四手相联,联袂关爱的方式关爱这些弱势群体,惠及了全市的计生特困家庭,实实在在地把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的关爱和温暖送到最需要帮助的这个群体中间。

  赤水市计生协会曾经两次荣获中国计生协会授予的全国县级先进协会称号,“百姓直通车服务零距离”,就是近年来他们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出的高效开展人口计生宣传服务的新形式。

  在滨东社区空巢老人每天都可以到居家养老中心健身娱乐,还可在日间照料中心就餐休息。老人们在社区都感受到温暖和安全。社区还依托家庭服务中心开展“幸福守望”活动,对留守儿童开展关爱行动。创设了留守儿童托管乐园,通过志愿者服务,利用下午4点半至6点这个时段,辅助儿童完成家庭作业。在托管乐园开展各种兴趣的培训。在社区还创建绿色网吧,开展亲情服务,志愿者定期带留守儿童到网吧,与远在他乡打工的父母进行视频聊天,让儿童享受到亲情,也让远在他乡的父母放心。

  为了高效地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赤水市建设了乡村两级的无线电调频广播系统,覆盖率达到90%以上,无线小喇叭每天在中午和下午共播出一个小时的节目,及时把人口计生、党建、森林防火、致富信息等传到千家万户,很受农民的欢迎。赤水市计生协还充分利用LED屏、QQ群、微信等现代化手段,使之成为传播赤水市计生政策和信息的重要平台。

  赤水市计生协在市区重要地段建立了LED屏,建立了市级的微信圈和乡级的QQ群,有力地提升了宣传效果,促进了老百姓与政府部门的交流互动。

  凝聚力来自赢得民心

  红花岗区的河北井社区,地处城郊旱码头(火车站、客车站),是红花岗区首批城乡一体化“组改居”试点社区,辖区面积0.2平方公里,人口12703人,其中户籍人口923人,外来人口11779人,过去这里是典型的“脏、乱、差”地区,当时存在的现状是“三多两难”,即“流动人口多、社会矛盾多、经营商户多和社会管理难、人员教育难”,在这种情况下,当时只有28岁的李治梅通过“两推一选”成为河北井社区的党支书,面对复杂困难的局面,她团结带领社区一班人,克服困难,化解矛盾,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她把过去的绊脚石逐步转变为垫脚石,社区从建设“安民、便民、乐民、康民”的“四民”社区入手,展开了攻坚战,不知遇到多少次冷嘲热讽,多少次阻扰刁难,多少次不理解,李治梅一班人在矛盾中摸爬滚打,以无私为民办实事的事实赢得了民心,以让那些过去持反对和观望态度的人逐步地改变了他们的认识。社区以“强基础、建网络、化纠纷、抓治理”为手段,创“安民社区”建“平安家园”,以“搭平台、建项目、突空间、强服务”为措施,创“便民社区”建“舒心花园”,以“抓节目、抓活动、抓队伍、抓阵地”为载体,建“宜居家园”,以“聚资源、造氛围、破四难、治脏乱、增收入”为目标,建“健康家园”。这四大举措,让河北井社区旧貌换新颜。一位重返河北井社区居民直白地说:“过去我因脏乱差而离开河北井社区,今天我因文明宜居而重返河北井”。

  这凝聚力从何而来,它来自奉献、来自真诚、来自包容、来自听民声、来自顺民意。

  幼有所育 老有所养 快乐老人颐养天年

  绥阳县计生协专职副会长梁宁,谈起绥阳县计生协的工作如数家珍,在林林总总中,记者印象最深的,还是对一老一幼的关爱。

  一老就是计生失独家庭的老人,一幼就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在当今的贵州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家乡,远走他乡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现象成为贵州农村的普遍现象。

  绥阳县小关乡,是一个地处三县交界的边远乡镇,全乡外出务工人员有6300多人,他们中的不少人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把学龄儿童留给年迈的父母带管,全乡的留守儿童就达1500多人。其中小关乡中心学校就有218名留守儿童在这里就读。2011年九月,小关乡中心学校为解决留守儿童住宿问题,因陋就简地办起了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小关乡留守儿童的状况引起了绥阳县计生协和小关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绥阳县计生局、绥阳县计生协领导多次到小关乡调研,确定在小关乡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的基础上正式创建小关乡留守儿童乐园,通过乐园建设,让留守儿童“乐”起来,让计生工作“提”起来,让双降指标“降”下来。

  在一个晴朗的冬日,我们与绥阳县计生协专职副会长梁宁一起又来到旺草镇敬老院,去看望74岁的失独老人付少义。敬老院为丰富老人晚年生活,组织了各种兴趣活动小组,譬如手工组、卫生组等等,付少义老人很乐意地参加了卫生组,并担任组长,每天他带领组员,把敬老院的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他所住的房间得到了敬老院的卫生红旗。

  支部加协会 打造美丽家园

  遵义县三岔镇红光村,是遵义县支部加协会建设新农村的发源地,村计生协利用网络健全、会员众多、贴近群众的优势积极参与协助村支两委进行新农村建设。

  红光村地处遵义县的红色产业带(辣椒创业带),盛产辣椒,农业生产条件好,区位优势明显,近几年,村支两委又看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商机,随着现代观光农业产业园台湾村落户红光村,大量的游客涌进红光村,使他们感到彻底改变村容村貌,建设美丽家园迫在眉睫。在镇政府的支持指导下,村的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村计生协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担当起了发动和组织群众参与的重担,计生协会员义务投工投劳帮助群众建房,带头动员群众抓环境整治,村计生协积极协助村支两委化解矛盾纠纷,新农村建设使红光村罗衙片区这个有八百多年历史的乡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幢幢别墅式的农舍,一个个干净整洁的黔北民居大院,错落有致地排列在青山绿树之间,与相邻的现代观光农业产业园台湾村和谐组合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去年国庆长假,到这里的游客达到八万多人次,村里的农家乐、农家旅馆收入就达两百多万元。

  “支部加协会建设新农村”这种形式在遵义县遍地开花。在189个行政村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55个,惠及70余万人,完成水泥硬化进寨路、连户路4328.7公里,建黔北民居189770栋,建人口文化书屋222间,计生宣传栏318块,人口文化活动场所222处,建计生协文艺宣传队222支,有8万多会员参与了189个村(居)的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每年会员义务投工投劳折合人民币达300余万元,各级计生协帮助解决土地矛盾纠纷上干起。

  全县各级计生协会主动作为,积极融入新农村建设大潮,遵义县“支部加协会建设新农村”做法,得到了省、市计划生育协会的高度认可,2010年全省“支部加协会建设新农村”现场会在遵义县召开。此后,遵义县进一步深化了“支部加协会建设新农村”工作,实现了计生协会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两促进、双发展。

  送上真诚的关怀,传递幸福的温暖、赢得质朴的民心,遵义市各级计生协正为之不懈努力!

  (编辑 王娜)

  ■文 纪仁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