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师多点执业“叫好不叫座”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广东医师,针灸专家,广州
  • 发布时间:2015-05-07 09:15

  尽管广东医师多点执业“新政”让医生们有了更高的自由度,但受困于“单位人”身份的医生依然顾虑重重,这项“无需审批,只需备案”的政策虽然“叫好”却“并不叫座”。

  “曾经讳莫如深的‘走穴’终于可以摆在桌面上说了。”多位受访的三甲医院知名医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3月9日,广东省卫计委、省发改委、省人社厅、省中医药局、省保监局联合转发国家关于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广东医生执业“自由行”的进程再次有了新进展。广东实施医师多点执业全面突破,符合条件的广东医生报备后便可到其他医院行医,医院办理备案后也可接收其他医院的医生在本医院行医。医疗界人士则普遍认为,“医生成了有限自由人”。

  《小康》记者采访发现,对于广东省放开医师多点执业,无论是医生还是医院都各有想法,被称为因此最受惠的基层医院和民营医院也看法不一,而能否实现改革的初衷还有待时间的考证。

  观望中的医生:“抽身难”依旧

  “今天去哪里?”现在,这句话成了医学教授们打招呼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专家袁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每天教授们行色匆匆间都是这样互相打招呼的。袁青的组织关系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执业医院为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时还在多家医院出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多点执业的专家。

  医师多点执业“新政”松绑后,执业点从原来的3个变为了不受限制,批准制改成备案制。袁青认为这比以前方便了很多,多点执业的手续简化了,许多符合多点执业条件的医生的门诊出诊量大大增多,医生们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其他医院行医,同时也给他们所带的实习医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广东全省目前有医生21.7万人,2012年,广东开始试行医师多点执业,不过至2014年年底,只有3000~4000人申请。

  在过去几年的“试行期间”,医师都需要在所属的医院注册领取《医师执业证》,除了医师本人要符合相关的条件之外,最大的阻碍便是需要得到第一执业点院方的审批,而此次“新政”出台后,注册所在医院为第一执业地,医师要在第一执业地之外行医,只需要事先向第一执业医院进行书面报备。“履行知情报备手续”这一规定,意味着以后医生多点执业,不再需要医院审核、同意,医生提前“打个招呼”,办下备案就可以了。

  广东省卫计委医政处处长张伟指出,新规无疑让医师多点执业自由度更高了,“医院同不同意,医生都可外出行医”。

  医师在其他医院进行诊疗活动获取报酬,被称为“走穴”,而“走穴”对于知名的医学专家而言,一直都存在。《小康》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广东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中山三院以及如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中医院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附属医院的知名专家“走穴”现象更是普遍。尽管“新政”让医生多点执业排除了最大的“审批”障碍,但对于符合条件的医师们而言,依然认为不让院方知道为好。

  “我拿着医院的工资,享受着医院提供的各种福利,但却同时在为别的医院服务,院方能没有意见吗?”张其炎是符合多点执业的骨科医师,他对记者说,毕竟自己待遇的提高、晋升等都还要靠医院,而一旦给院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就有可能会影响到职业晋升。在他看来,现有的人事管理制度下,医生主要还是“单位人”,而非“自由职业者”。此外,目前医疗资源扭曲配置的巨大惯性,形成了医生与医院同生共荣的关系,不敢“抽身”的背后也有很大“不愿抽身”的因素。在目前医疗资源配置的背景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越是公立大型知名医院,才越能成就名医、专家。

  《小康》记者联系多位三甲医院负责人,都仅表示“要看下一步政策的落实情况”,他们普遍不愿就“新政”公开发表看法。

  据记者观察,此次政策虽然利好,但坚冰依然难破。大部分符合多点执业资格的医生持观望态度,希望先观察形势再做决定。“让医生由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是很多医生翘首企盼的。但是,要实现社会化,首先要对医院的人事制度实行改革。在这一改革没实现之前,医生带着事业单位的编制,必然受执业地点所限。”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认为,医师多点执业改革涉及的部门很多,尤其存在体制上的障碍,如果不从根本的行医体制上尝试改变,现行的多点执业探索很难实现预期目标。

  “广东实施医师多点执业全面突破,7条本省实施意见结合国家政策,为本省医师‘流通’谋取了最大福利。”张伟对记者说,目前,新政已正式开始实施,广东也是最快试行国家多点执业新规的地区,争取今年内出台新的广东医师多点执业实施细则,届时将更具操作性。

  医生多点执业首选民营医院

  “新政”甫一出台,便有媒体报道称医师多点执业给民营医院的发展带来了春天。

  截至2014年12月,东莞全市取得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中级职称的有3893人,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正高的有634人、副高的有2158人,共6685人。有资格选择多点执业的比例约为37.3%,近2500人。到去年12月止,东莞已办理医师多点执业263人次。其中,第一执业点为公立医疗机构的178人次,民营医疗机构的85人次;第二执业地点为公立医疗机构(含社区26人次)的57人次,民营医疗机构的206人次。

  医师多点执业的类别主要有临床、口腔、中医等。此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东莞公立医院的医生多点执业,大多选择到民营医院行医,数据表明,民营医院对优秀医生的需求量很大。

  位于广州经济中心天河区中山大道上的某民营医院负责人对《小康》记者说:“我们不缺钱,缺的是技术顶尖的医生。”

  该负责人说,他们无论在医疗设备还是报酬方面,都可以满足医生的需求,但因制度上的原因,之前邀请专家有点“私下操作”的意思,如今公开化了,相信凭着雄厚的实力,可以吸引更多的优质医疗人才。

  广东省初上规模的民营医院有300多家,床位数达到3万张,这些医院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如何招聘到优秀的医生。

  张其炎表示,在报酬这方面,民营医院财力相对丰厚,也是目前医生多点执业的首选,但是低一级的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却很难提供优厚的报酬请来专家行医。

  对于医生而言,公立医院是立足之地,但大专家门诊挂号也才不到10元,如果到民营医院,放开定价,甚至可到数百上千元,有利于实现其专业价值。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主任姬长锁说,现在医生愿意留在大医院工作,往往是受传统观念影响,更看重职业的尊严、地位、平台。因此,即使在民营医院供职或自办诊所的收入可能更高,却也不是所有医生都愿意这么做。不过,这种状况已经在转变,他的一些同行就主动离开了大医院。医师多点执业放开,医生“走穴”没有了风险,那些没有进入主任岗位的医生很可能会向外流动。到时,即使院内晋升受影响,医生还可以通过人才市场等院外渠道获得晋升。

  姬长锁认为,医师资源盘活以后,医生可以有自我激励渠道,不再单纯依靠原供职医院的激励。

  多位受访的医生都表示,在目前的体制大环境下,推进医师多点执业意义不是太大。国内公立大医院医生依靠“单位”,单位决定着个人晋升机会、薪酬福利和退休金。在院长“不开心”的前提下,除少数大牌名医,多数医生会有顾虑,不会贸然试水多点执业。

  医师多点执业推行的效果短期内难以显现,但不可否认,新政对于民营医院的发展的确是个利好消息。

  基层医院能抢到“第二落点”吗?

  全面放开医师多点执业,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能更充分地发挥其作用,体现医师价值,同时也能让基层医院共享高端医学人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看病难问题。

  然而,《小康》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要实现制度设计者的初衷,恐还困难重重。

  2014年,广东省医生日均要诊疗11.9人次,远远高过全国7.3人次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说广东医生本身就很忙,留给多点执业的时间并不会很多;其次是21.7万名医生中,有本科学历的仅为53.3%,中级以上职称不易获得。

  “按照医院的劳动纪律,我们是每周一到周五都是要上班的。”张其炎说,一出门诊都有看不完的病人,一天下来都累得半死,要“走穴”得利用业余时间,比如说晚上或者是周末,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除了工作之外还得学习、休息、陪家人。工作安排太多,必然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

  事实上,既符合多点执业条件、又有着足够精力的医师并不多,这也正是多点执业试行多年以来,“数量”没有上去的主要原因之一。张伟介绍,原来的试行办法规定医师多点执业地点数量在3个以内(深圳不限数量),现在数量不受限制。但他也表示一名医师的精力、时间毕竟有限,还要首先完成第一执业医院规定的工作量,因此也要注意劳逸结合,不主张医生累死累活来多点执业。

  张伟告诉记者,公众一直呼吁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大病不出县市,但全省目前只有高州、连州和台山能办到。因为基层医院、民营医院的专家少,导致大家一有病,就挤到大中城市的大医院里。

  为医生松绑,有限度地自由执业,这让基层医院、民营医院看到了招揽人才的希望。

  “从政策表面上而言,允许医师多点执业,是给基层医疗享有高端医学人才提供了机遇,但现实上,基本没有可能。”广州市番禺区一镇级医院院长陈充对《小康》记者说,他们医院邀请专家来院出诊的费用标准是每天800元,承担这笔费用已经是很吃力了,而有实力的民营医院一出手就是几千元,在“抢医生”方面,基层医院毫无竞争力。

  番禺区尚属广州地区,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都占有优势,若换做是粤西北偏远地区,要请到专家,更会难上加难。此外,基层医院的设备也跟不上,“现在再厉害的医生,在诊断之前都很有必要做一些检查,否则风险会大大增加。而我们医院要啥没啥,他来了怎么做?”陈充表示,中医类的医生把他们医院作为第二执业点的话会更合适。姬长锁也认为,公立大医院医生到基层工作最初可能会“水土不服”,比如医疗设备、病人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会使得医患纠纷更加突出。因此,政府推动多点执业的同时,也要做好相关的政策设计和科普工作。

  文|《小康》记者 刘建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