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F:资管下一片蓝海

  随着基金行业第二轮爆发式增长浪潮的到来,FOF(基金的基金)这种基于基金行业之上的新型资管方式越来越受到行业的重视。笔者最近主持了一场行业内关于FOF的闭门研讨会,基金研究机构、基金公司、资管公司等响应热烈。对FOF这种投资方式为什么有必要存在,FOF的价值在哪里,投资者值不值得为此双重付费,各家都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以笔者观点来看,FOF可能是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下一片蓝海。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所有投资想要达到的目标都是尽可能多赚钱,同时不赔钱或尽可能少赔钱。但这却是资管行业面临的矛盾现实。随着资产管理行业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直接面向投资者提供的产品却距离投资者的终端需求越来越远。一方面产品越来越复杂数量越来越多,让投资者无从选择;另一方面产品越来越细分化和工具化,而工具化的同时也意味着单一产品离投资者的需求越来越远。

  那么,谁来决定投资者何时配置于何种产品呢?这就是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难题,也是资产管理行业面对投资者最终需求缺失的一环。理论上这一缺失应该由投资顾问来弥补(如同成熟市场的理财规划师),但在国内这一环节几乎不存在。

  因此,Fund of Funds这种投资方式,对于迅速扩张的中国资管行业来说,就有了特别的意义。FOF产品管理人首先应该承担的,就是从投资者的终端需求出发,替代投资者进行战略性的和战术性的资产配置决策。

  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链条上,至少分为大类资产选择(战略资产配置)、中端资产配置选择(战术资产配置或风格配置,比如股票市场中的蓝筹风格还是成长风格)、具体品种选择三个环节。专业基金公司越来越集中于打造标的市场的品种选择这类专业投资能力(比如股票市场的选股),而大类资产配置和中端资产配置,以及管理人优选的职能,则分化。

  所以,FOF是投资产业链进一步细分后必然产生的需求。它是连接投资者需求与标的市场专业能力的桥梁。

  FOF产品的核心价值,首先是在各个标的市场之上,实现策略组合与资产配置功能;其次是在特定标的市场上,进行产品和管理人的优选。

  我们再回到投资者最初的投资目标,尽可能多赚钱,同时不赔钱或少赔钱。投资者的这个终极需求,就是FOF产品应该解决的“痛点”需求。多赚钱,通过标的市场中优选最佳管理人来实现;而少赔钱,则通过战略资产配置来实现。

  尤其是对于暴涨暴跌的中国市场来说,战略资产配置的核心价值特别体现在“战略性避险”。哪怕是在眼下热火朝天的牛市,还是有很多投资者对上一轮惨痛的牛熊转换心有余悸。

  那么FOF为何能做到这一点?对此笔者认为,并非FOF管理人在战略配置上能力一定强于基金经理,只是二者在投资决策链条上分工不同。比如某基金公司即使策略上看空,但它旗下的偏股型基金也不会为此大幅减仓以致空仓。而FOF管理人则以此为主要职责之一。至于能在多大程度上做好战略资产配置,则取决于管理人的能力。专注于资产配置的FOF管理人,至少比普通投资者更容易做出理性和正确的决策。

  为了FOF提供的价值,投资者是否值得付出额外的FOF产品管理费用呢?从理论和事实上都证明,FOF是值钱的。因为从理论上分析,在长周期内投资者获得的收益有60%~80%是来自于基本正确的资产配置。而从实践上,投资者因为不能正确地配置股债两类基金,导致大多数基金投资者在过去许多年里实际所得的回报远低于基金行业客观提供的平均回报。

  因为中国股市暴涨暴跌、周期鲜明的特点,战略性风险控制以及管理人优选对于投资者最终所得的收益率都至关重要。而能够满足投资者终端需求的,就一定是有生命力的。

  以美国等成熟市场的情况来比照,FOF管理的资产规模最终会占到基金行业资产规模的10%左右;欧洲等其他市场也能占到5%~6%左右。以目前国内基金行业7万亿,年底直奔10万亿的容量而言,FOF市场至少达到5000亿规模。

  而如果FOF产品能真正厘清自身应有的定位,并真正实现FOF的核心价值,那么FOF产品的前途不可限量。“多赚钱,少赔钱”,为投资者终极利益服务,这是致力于FOF的资产管理从业人士必须瞄准的使命。

  作者/江赛春,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