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谦方君救“医”记

  瑞慈医疗方宜新像一个“守望者”。挣扎多年,民营医疗的春天似乎已在眼前。

  瑞慈医疗集团董事长方宜新与医院的缘,是一种骨子里的情结。

  30年前,方宜新是江苏省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麻醉科医师,从进入医院的第一天起他就琢磨何时能离开医院。时移世易,他已经带领着自己的民营医疗集团走过第15个年头,从创业开始时的1辆小车4个人的团队,到如今需要包下整辆动车。

  瑞慈的一名员工告诉《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CBR》)记者,方宜新是老板,却是集团里最忙碌的人,60后的他有着那个年代明显的烙印——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另一位熟识他的人给出的评价是:谦谦君子,善良重义。

  方宜新笑言,如果让他拓展市场,那么他很可能是一个战无不胜的将士,“我更想做销售,做营销,包括品牌策划和规划,我更愿意做这些。”但对于老板的角色,他说:“太辛苦了。”

  辛苦并不是因为每天十多个小时马不停蹄地工作,而是因为在这样一个被高度管制的行业里,他像是一个“守望者”,大部分的时间需要直面漫长的黑夜,享受寂寞和无奈,还少不了那些“使不上劲的心累”。

  或许是因为他处事严谨,对于所在行业的不会盲目乐观,方宜新在好几年的时间里,都觉得看不到民营医疗的曙光。尽管如此,他还是选择了等候,“那么多年都等下来了,不差再多等几年”。

  曲线救“医”

  方宜新的办公桌很特别,只有几本书,没有电脑。准确来说,他几乎很少碰电脑,不论工作还是生活,也没有微信。有意思的是,公司的互联网部门却是他最花精力的地方,沟通最多,共处时间最长。

  他告诉《21CBR》记者,自己对互联网的重视达到了公司战略高度,但并不需要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线上化,“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完成就可以”。而方宜新的专业更多是管理、经营策略层面的制定。

  1992年,方宜新如愿以偿离开了公立医院,放弃了当时让人眼红的金饭碗,选择下海经商。他创办了红极一时的本土日化品牌“东洋之花”,也赚到了第一桶金,并且成为之后他投建医院的重要资金来源。

  1999年,国务院允许社会资本办医,方宜新当即开始筹备医院建设。他向记者解释,其实当初的离开,并不是对行业的否定,只是想离开医患关系扭曲的环境,内心萌生的信念是,“有朝一日,一定要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医院,让医患满意。”

  2000年,在南通新区的狼山脚下,南通瑞慈医院正式动工,作为当时浙江省最大的民营医院,总占地面积260亩,一期投资5亿元,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初期开设床位700张,总规划床位1000张。

  “2002年开业时,在全国引起了轰动,我们天天都要接待参观、采访的人,媒体连续几个版面报道,而主题就是‘另类博弈在南通’。”方宜新回忆道,当时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下行政命令,不允许自家任何一个医生和瑞慈有任何往来、会诊以及进行病人转诊。

  实际上,各方博弈一直存在,让方宜新有点郁闷的是,这和钱没太大关系。“如果只是钱能解决的事情,倒好办了。”方宜新觉得民营医疗的桎梏更多源于顶层设计的缺失,以及官僚主义导致的执行滞后。

  方宜新觉得,自己像是被捆绑住了手脚,始终不能“大干一场”。比如,国务院屡屡出文,对于社会办医的态度从允许到鼓励,但营业执照依旧难求。“地方的管理部门没有办过医,他们不会知道没有营业执照,企业在一年多的经营期里会有多少困难,要如何去银行开户?怎么贷款?要等医院验收了,几个亿下去了,才能拿到一张营业执照。”

  当年,方宜新第一个打交道的对象是卫计委,对方说有区域医疗规划,已经有公立医院了,你不可以办医院。又说这里本来就有医院,你怎么赚得到钱?

  万事开头难,可方宜新觉得办个民营医院是处处难,“瑞慈医院的设备大都是向GE、西门子采购的,但首先要取得政府许可,大型设备要配制,之后才可以向企业采购。2002年办第一家医院的时候,进出口全部由政府指定的部门完成。”

  制度成本

  弘晖资本管理的创始合伙人王晖曾说,不投医院不甘心,投完医院满是伤心。由于一家医院涉及到土地、房产、消防、人员,经营非常复杂,投资回报期也比预想的要长很多。

  “基金在健康行业经常投资的几个方向包括制药、设备,这两个都是制造业,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就是标准化容易放大。还有最近新出的移动医疗,借着狂风暴雨吹得非常快,没想到很多企业没有一分钱收入的时候,其估值就飙得非常快。但是医院不同,需要长时间、大投入,最后还可能有亏损。”投资医院,王晖做得心惊肉跳。

  很长一段时间里,方宜新也后悔,虽然没指望办医院能赚大钱,但压根没想到会耗费这么多精力和资金,与政府部门的沟通成本也奇高无比。

  很多人觉得民营医院有自己的定价权,可以定高价,但方宜新说这是误解,“你做一个手术,公立医院100块,你收5000块,病人肯定不愿意来。我们还是要按照游戏规则来收费运营。实际上,我所知道的大部分民营医院收费,基本还是参照公立医院的标准来收费。”

  但方宜新明白,“任何品牌都需要积累和沉淀,日化品牌大概需要2-3年,医院至少8-9年。”不过令他欣慰的是,目前瑞慈医院已经拥有了国家、省、市级重点专科,与上海多家三级甲等医院的重点科室形成了医联体合作,“现在如果问老百姓,南通有哪两个大医院?应该90%会说通大附属医院和瑞慈医院。”

  有些事情逐渐明朗,有些却不。

  方宜新告诉《21CBR》记者,当年南通瑞慈医院建成后,一下子吸引了通大附属医院20多个科室带头人慕名前来,但现在几乎不会有这样的可能,现在不论招募还是留住好医生都比15年前更难。“至少那个时候大家都不富裕,可以给房给车,通过高薪吸引。但现在公立医院的医生对钱已经不敏感了,反而更在意这个平台是否足够承载其事业,这是最重要的。”

  从公立医院到私立医院,在很多人看来就是红人变成黑人,如果没有产学研地位,就更不被待见了。方宜新说,“关键还是体制和制度,就是对医生身份的认定,让民营医院也能够做到医疗教学科研一体化,政府需要强大的推力和旗帜鲜明的态度,让更多有实力的大企业参与进来,做大做好平台,好医生自然能来。”

  虽然目前民营医院占医院比例已经提高到了45%,似乎已是半壁江山,但实际上公立医院还是控制了门诊的90%、住院的80%。中欧商学院教授、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把政府的配套措施归纳为7个政策手段:市场准入,卫生规划,事业编制,科研经费,评级,社保覆盖,政府定价。如果在这些具体政策上没有跟进,那么扩大民营医疗的市场份额只是纸上谈兵。

  走过窄门

  6月16日,瑞慈首家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的超级诊所在上海静安区开业,正式进军诊所。“国外的社会资本就做两头,一头是高端化,你会发现最顶级的医院全是民营的,第二头就是方便化诊所,医疗资源社区化。”方宜新的计划是2年内在北上广深各开设2-3家超级诊所,另外利用体检的场所资源打造社区门诊,并建设多家集全科、口腔、儿科、皮肤等一体化的综合诊所。

  同时将在上海与包括中山医院、瑞金医院、红房子妇产科、儿童医院联手创办瑞慈康复性综合医院、瑞慈儿童医院、瑞慈妇产医院等专科医院。瑞慈将围绕核心医院业务,形成体检、诊所、养老、互联网医疗的大医疗产业链。

  几乎每个周末,方宜新只要不出差,总会回到南通,去瑞慈医院转转。他说,很享受这样和医生、病人交流的时光。

  尽管2006年瑞慈开始进入体检行业,2012年涉足高端养老业务,但严格来说,两年前才开始逐渐剥离日化、房地产、汽车制造等业务,孤注一掷投入到大健康产业。“不专注就没法做到极致,我希望瑞慈能够承载中国最好的医疗健康服务。”

  如果满分是10分,方宜新只给自己打7分,“从2000年开始涉及面太多了,有点心浮气躁,记得那个时候觉得房地产好,不是在看地就在看地的路上。”

  就在瑞慈诊所开业的前一天,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要求进一步放宽准入、拓宽投融资渠道,努力实现准入、运营和监管等方面的公平待遇。方宜新说,感觉民营医疗的春天就快到了。

  “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方宜新走过窄门15载,现在是他心态最好、最平衡的时候。

  今年50岁的方宜新为自己定了一个“5年规划”,“不止是我,也包括我们这一批管理层,5年后都要退休,让位给80后那一代,年轻人更有想法更有活力。”

  本刊记者 韩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