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富士康考虑在未来3—5年内在大陆上市

  • 来源:世纪人物
  • 关键字:小米,富士康,鸿海集团
  • 发布时间:2015-07-15 13:48

  中国台湾的富士康科技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合同电子产品制造商。鸿海集团在中国内地的最主要业务就是代工制造商富士康,主要生产计算机、网络通讯、消费电子等高科技关键零组件与系统产品。据《国际财经时报》印度版6月24日发表文章称,富士康将在印度为小米生产手机,富士康还计划将在中国的业务转移到印度,5年内在印度建造10多个工厂。还有消息称,富士康正在印度寻找下一个“小米”。

  公司董事长郭台铭表示,到2020年,旨在印度建立10-12个基地,这些基地包括工场和数据中心,公司将花费数十亿美元用来发展这些基地。

  但在6月25日年度股东大会上,郭台铭明确表示,并不打算缩减在中国内地的制造业务。他在股东大会上还表,将考虑在三至五年内,将中国内地的业务单独上市。

  近年来代工业务的处境日益艰难,为了提升集团市值,从2013年起郭台铭就开始分拆鸿海旗下的多个业务,打算让它们单独上市。2013年6月,郭台铭在股东大会上宣布了分拆业务、结构重整的决议,计划将鸿海集团目前的事业群升级为12个次集团,每个次集团独立扶持3至5家上市公司,并希望以此实现收入的增长。

  郭台铭称,分拆很有可能提升庞大的大陆业务的价值。尽管鸿海精密制定了近期在印度的扩张计划,但是并不计划缩小在大陆的制造业务规模。目前,中国国内消费市场正在快速发展。

  鸿海精密集团在大陆的业务主要是代工制造商富士康,主要从事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等3C产品的制造。资料显示,富士康1988年开始在中国大陆投资,目前拥有上百万员工,2014年进出口总额占中国大陆进出口总额的3.5%。

  鸿海精密具有庞大业务体系,是全球电脑、通讯、消费性电子等代工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集团,集团旗下多家公司在台湾、香港、伦敦等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2014年,郭台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鸿海精密集团将执行分权分利的方法,集团未来会走向邦联式。

  从过去的分拆进展来看,鸿海精密旗下从事芯片封装业务的讯芯科技已经于今年1月在台湾证交所挂牌上市。

  除此之外,鸿海精密还分拆过几项业务,包括工业主板制造商Ennoconn、乙盛精密工业(Eson Precision)、LED配件部门Advanced Optoelectronic以及触摸面板显示部门英特飞科技。

  此外,2015年4月30日,富士康管理团队成员在与英国投资者对话时曾提及:“富士康将在中国增加投资17亿美元,用于节能环保项目。”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