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之女心瑞回忆父亲揭示不为人知的“大千世界”

  • 来源:世纪人物
  • 关键字:背面仕女,艺术家,倩影
  • 发布时间:2015-07-15 15:32

  张大千是20世纪最负盛名的中国艺术家,在世人眼中,他是徐悲鸿先生所称画坛“五百年来第一人”,但围绕他的情感世界,却众说纷纭。张心瑞藏品展从女儿的视角,为大众还原一个真实的张大千、一个真实的父亲。

  18岁生日得父亲罕见赠画

  张心瑞1927年出生于上海张大千西门路寓所,为张大千二夫人黄凝素所生,在张大千众多儿女中,据说张心瑞最受钟爱,因为“她最能揣摩老父的心意,也最知体贴”。

  张大千一生有四位夫人,也有多位红颜知己,他从四川辗转到日本和上海,并迁居北平、成都,长时间在汉城(今首尔)、敦煌、印度等地游历、创作,晚年又辗转迁徙阿根廷、巴西、美国和中国台湾。张大千一生经历了太多的悲欢离合,他有十几个孩子,大多星散各地。张心瑞的藏品,就从一个女儿的视角,为人们揭示了画家之外,身为一个男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的张大千。

  本次展览展出了多幅张大千送给女儿张心瑞的画,这体现了张大千对大女儿的偏爱。其中张心瑞回忆父亲张大千曾给她画过的一幅《背面仕女》。

  1944年,张大千为张心瑞创作了一幅《倩影》,作为18岁的生日礼物送给女儿。张心瑞告诉记者,父亲会给朋友送画,但却从来不允许子女开口要画,更不准在生日的时候要礼物。“那年父亲刚在重庆办完画展回来,因为天气炎热,就带着家人一起去青城山避暑,没想到就是在那个时候,父亲画了这幅画送给我。”时隔70年,张心瑞现在回忆起来还是非常感动:“父亲的子女很多,我没想到父亲会记得我的生日,还会主动画一幅画送给我。”在这之后,张心瑞一直把这幅画挂在卧室里,陪着自己过了70个生日。

  家风严谨 张大千不允许子女要画

  出生于1927年的张心瑞已经88岁高龄,虽然头发已经花白,但在跟记者的交谈中,思维非常清晰,回忆起70多年前的事,时间、地点等细节都表述得十分清楚。已经在国外生活了20多年的张心瑞,依然说着一口地道的四川话。

  “其实这是父亲对我们的要求,现在我也这样要求我的孩子们。”张心瑞笑着说,就算在国外,出生在四川内江的张大千也一直要求子女们一定要说四川话。“父亲在巴西、美国等很多国家都待过,但他一直要求家人回到家里必须说四川话。所以我现在也要求我的儿女们,在家里必须说四川话。”张心瑞说,父亲是一位非常敬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不仅在艺术创作中是,在生活中也是。

  张大千一生交游广阔,他在外讲友情,经常给人送画,甚至有些不相识的人,只要相求,都会送画。可是在家里,子女却不可以随便开口向他要画,更不可在生日的时候要礼物。张大千说,子女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哪有父母给孩子送礼的道理?在张家,孩子们过生日要给父母亲磕头以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全家吃面庆生。

  好吃童年 单手游嘉陵江为买卤菜

  张大千曾在重庆的求精中学读书,后来在敦煌临摹壁画回来之后,也在重庆举办过画展。“父亲对重庆有很深的感情,他创作过很多形式的《长江万里图》,比如手卷、册页、长卷等等,画的都是重庆的风景。”张心瑞对记者说:“朝天门、浮图关、鹅岭公园等地方,父亲也都记得非常清楚,在作品中也有很多表现。在父亲看来,重庆也是他的故乡之一。”

  张心瑞说,父亲跟她聊天的时候,曾经多次回忆起当年在重庆的生活。“父亲说他小时候非常具有冒险精神,也喜欢重庆的美食。”张心瑞回忆,张大千当时在求精中学读书时,嘉陵江对面有一家卤菜非常好吃,“于是他就脱了衣服,把衣服顶在头上,一只手扶着,单手游过嘉陵江去买卤菜,买完后再单手游回来。”

  珍贵画作 多件作品国内首次亮相

  张心瑞在重庆生活了近40年。“我是1953年来到重庆,到现在的川美工作,一直到1991年离开,我在重庆整整生活了38年。”张心瑞说,她一直是在黄桷坪工作、生活,孩子也是在黄桷坪长大。“我每次回重庆,都会回黄桷坪去看看当年的老朋友们。”

  虽然这次回渝时间很短,但张心瑞还是带着孩子们去好吃街寻找老重庆的味道。“我在加拿大也会买重庆产的卤料,但做出来的味道始终不对,所以这次回来我就想去吃重庆的卤菜。”于是张心瑞带着儿女们去了好吃街,“卤菜、醪糟汤圆、酸辣粉,好吃的太多了,一吃就是重庆的味道,只是胃太小了,只吃了一点点。”说到这里,张心瑞开心地笑了起来。

  此次展览历时近3年的筹备才得以呈现,张心瑞亲口承诺:“以后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带着这些作品回到重庆展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