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体检PET-CT并不适合大众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PET-CT,肿瘤
  • 发布时间:2015-07-29 07:38

  如今,一项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PET-CT正在国内迅速走红,有医疗机构称:“PET-CT是21世纪最给力的防癌设备,具有CT、核磁共振等普通检查设备不可比拟的优势,对各类肿瘤的灵敏度高;对部分肿瘤具有超强的特异性,可提前半年发现身体的异常病变。准确率高达95%以上。”进行1次PET-CT检测要花费8000~15000元。那么,PET-CT检查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它真的那般神奇吗?花那么多钱到底值不值呢?

  并不是体检“神器”

  PET-CT中文全称为“正电子发射——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它结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和X射线断层扫描(CT)两种诊断技术,既能提供疾病的分子生物学信息,又能提供疾病的解剖学信息。

  据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放射教研室主任刘白鹭教授介绍,PET-CT之所以被描述为查癌“神器”,是因为PET能灵敏地探测肿瘤的分子水平改变,对判断肿瘤性质、评价监测肿瘤的治疗效果比较准确,因而对协助临床医生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有很大意义。通常肿瘤的葡萄糖代谢会增强,医生看到哪里有放射性异常集聚,就诊断哪里有异常,有可能存在肿瘤。而事实上,有一部分肿瘤的葡萄糖代谢并不旺盛,也就是说,PET-CT也会漏诊一部分低代谢肿瘤,包括肾透明细胞癌、黏液性肿瘤、肺泡细胞癌,还会漏掉一些有着特殊代谢的肿瘤如肝细胞性癌。此外,PET-CT的空间分辨率也是有限的,临床上4~5毫米以下的肿瘤,代谢即使高有时也很难探测出来。刘白鹭教授同时指出,PET-CT在发现空腔脏器(胃、肠等)病变方面存在盲区,因此并不能取代胃镜、肠镜等常规检查。

  刘白鹭教授强调,尽管影像学检查进步很快,但在医学实践中,判断是否为恶性肿瘤仍然只遵循一个“金标准”,就是对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其他检查都是辅助手段。

  检查有风险

  据权威统计,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全国每年接受X射线影像诊断的患者达2.5亿人次,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0%。医疗照射已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人工电离辐射来源。香港和美国联合进行的放射剂量研究指出,全身PET-CT扫描伴随着大量的辐射剂量和致癌风险。

  刘白鹭教授介绍,PET-CT的辐射来源于放射性核素和PET-CT扫描两部分。受检者一般要求口服放射性核素作为显影剂。以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氟-18为例,按0.1毫西弗/公斤体重的注射计量来算,受检者所注射的放射性显影剂的计量不会超过10毫西弗;而普通人每年接受的天然辐射量为1~2毫西弗。也就是说,接受1次PET-CT检查,相当于一个正常人10年接受的辐射量。而辐射对身体的损害,会随着其暴露在辐射下的次数增加而积累。因此,每一次PET-CT检查都会增加风险。

  2011年底,国家卫生部在一份文件中提出要规范使用PET-CT,保护患者合法权益,要求其检查阳性率不低于70%。这一表态意味着PET-CT检查必须对症使用。而在目前的医疗实践中,这个体检范围被人为地扩大了,据统计,各医疗机构通过PET-CT体检查出癌症患者的比例均不超过2%,就是说,有98%的健康人群白白遭受了PET-CT检查的辐射。

  由此可见,PET-CT虽然是一种不可否认的、有效的检查方法,但不建议把它做为常规的体检项目,除非是肿瘤高危人群。身体强壮的中青年、没有任何肿瘤迹象的群体根本没必要做这种检查。

  □谭敦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