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古钱币警惕四大误区

  • 来源:广东电视周报
  • 关键字:收藏,古钱币,误区
  • 发布时间:2015-08-10 08:10

  商代的贝币,战国的刀币、布币,秦代的方孔圆钱,清末的机制币……我国古代钱币可谓种类繁多,样式丰富,其文化历史价值和收藏投资价值吸引了许多投资爱好者。而且相对于书法字画、古代陶瓷、翡翠玉器等等收藏品来讲,收藏古钱币的门槛比较低,少则几十、几百元,多则几千元即可入手,而且近些年古钱币的市场价格不挫反扬,升值前景很大,所以广大收藏爱好者不妨把目光投向这一个回报率高、变现比较方便的收藏领域。

  四大因素决定古钱价值

  收藏古钱币需注意,如果存世量比较多的,那价值相对比较小,如果品相比较差,那么这个钱币就不怎么值钱了。同时,一枚钱币往往也是存载在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历史价值大的,文化价值大的,那么这个钱币就比较值钱了。历史价值首当其冲,没有历史价值的钱币收藏是没有意义的。就比如说,花大价钱买了一推没有承载历史价值的古钱币,那就可能是一堆废铜烂铁。

  比如,战国时燕国货币“明刀”,至今已有长达2300年的历史了,时间上尽管久远,但是市场价值只有100元左右;而2000年前的汉“五铢”、1000多年前的唐“开元通宝”及北宋“宣和通宝”,其价格更是让人匪夷所思,只要几块钱便可入手一枚。而100多年前所铸“天国通宝”等清代钱币,如“祺祥重宝”(1861年铸)价格高达上万元。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发行的光洋,也就是所谓的“袁大头”,也非常昂贵,价格达到数千元一枚。本身的存世量就是影响古钱币价值的重要因素,收藏界通用的法则就是“物以稀为贵”。历史上有些朝代比较强盛,数十年甚至几百年发行单一品种的钱币,所以这类古钱的数量就非常巨大。有些短命王朝刚试铸了一些样币就被改朝换代,因此这类古钱的数量就非常少,收藏投资价值相对要大一些。

  新藏家警惕四大误区

  误区一:只收藏大钱

  在古钱币中,大众化还是小型钱,大型钱品种和数量相对比较少,收藏门槛较大,加上小型钱当中也不乏珍品,专家建议,初涉古钱币收藏领域应多关注小型钱币。

  误区二:只收藏名钱。

  在古钱币板块中,尽管有些钱币未能被列入“古泉五十名珍”,但因其存世量少,同样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未来增值潜力大。藏家应该多关注其他范围的古钱币,才可以发现更多的珍品。

  误区三:只收藏铜钱

  在古代,主要流通的货币就是铜钱,相对来说铁钱和铅锡钱就比较少。流传至今,铁钱和铅锡钱更是少之又少,特别是铁钱,经多年腐蚀,锈迹斑斑,几乎很难辨别。所以在收藏铜钱的同时,多注意铁钱和铅锡钱。

  误区四:只收藏好钱

  古钱币的收藏一样注重品质,但有的古钱尽管因年代久远有所残缺,但若属稀有类,收藏价值依旧很高。

  如何初步鉴别古钱真伪?

  据了解,假古钱币一般是以机器机床冲压成型的新铜币或是用旧铜币翻铸而成。不过后者需注意,一般是铸就完成后会掩埋在土里一段时间后再拿出来,以便给人一种“旧”的感觉。通常前一种的市价是最便宜的,一般在地摊上可以买到,大概一块钱一枚。但后一种的市价就不同了,由于后一种的“旧”钱币通常给人一种很真实的感觉,往往能遂作假者的愿卖出去。有的硬币新铜币进货的时候是一块钱可以买到五枚硬币,而翻旧之后原料收购价为一斤20块钱,翻铸近100枚,成本大概在两毛钱一枚,而市价可以卖到几十块钱,利润超百倍。

  古钱币大部分都是出土而来的,钱币上必然会有不同的锈迹,当然锈迹会有不同的颜色,常见的有绿锈红斑,也有蓝色锈或者黑褐色的铜质。但是不管哪一种锈迹,现代人都可以做出来。

  有些锈迹很容易辨认出来,真品的锈迹是经历了数百年甚至是上千年才形成的自然锈迹,比如铜绿中的硬绿,这种绿非常硬,一般造假绿锈的硬度是达不到真品硬绿效果的。

  还有些锈迹,由于长时间的侵蚀已经融入到钱币之中,我们称之为土化绿,这种锈迹一般不会轻易脱落,而假币的锈迹则容易脱落。

  这是初步鉴定古钱币的方法,因为我国古钱币浩如烟海,有志收藏者要了解更深的相关知识就必须购买专业收藏书刊和观看相关展览来提高自身水平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