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锁长江口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09-06-11 16:45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解放了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国民党军队向台湾和舟山等沿海岛屿撤退。由于没有海空军和缺乏海上作战经验,10月26日, 三野28军金门登陆战失败。几天后,三野攻击舟山的部队又在登步岛战斗再次失利。金门、登步战斗虽然只是师级规模的作战,但东南沿海的局面发生了重大转变。一再败退的国民党军转守为攻,依靠海军和空军优势,向大陆发动了反扑。国民党统帅部制定了反攻大陆方案:以台湾、舟山为基地,一年反攻,三年成功。
依据这个计划,舟山国民党军开始对大陆实施海上封锁和空袭。在渤海、长江口、华东及华南沿海布放水雷,查缉前往大陆的各国商轮,没收与大陆通商的货物。重点查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轮船,并巡逻台湾海峡。
从1949 年 6 月 23 日起 , 执行封锁长江口任务的是国民党海军第一舰队。舰队司令刘广凯指挥“太和”、“太康”、“太昭”、“太平”4艘驱逐舰及“永丰”、“永泰”等炮舰,从舟山出动百余次,拦截过往的美、英籍货轮41艘,捕获汽船25艘、机帆船200余艘。11月27日,英国4艘驱逐舰掩护多艘英国商船进至长江口,遭到国民党海军驱逐舰的拦截。
英军指挥官与刘广凯谈判,表示他们所载物品全是商品和工业用品,并非军用品。他们是按合同到上海经商,对国民党海军违反国际法的行为表示抗议。双方在海上僵持了三天,这期间有一艘美籍商船“富兰克林”号强行闯关,国民党海军开炮射击。该轮中弹多处,仍勉力驶进上海港。英国船队见国民党海军如此野蛮,被迫驶向外海。 为了遏制外轮进入上海港,国民党海军于12月24日在长江口布雷。
当时上海工业原料大部分依赖进口,如棉纺业所需原棉的五分之三,毛纺业所需的全部毛条,面粉业所需的全部小麦,造纸业所需的全部纸浆,卷烟业所需烟纸、烟丝的一半以上,上海人赖以为生的粮食的半数以上,动力生产所用油料的五分之四,以及煤的五分之一等等。依赖进口的,还有其他许多生活消费品。
然而,国民党的封锁使上海经济陷入困境。上海解放时,整个城市的存煤只有5000吨,粮食储备只有4000万斤,仅仅够上海市民维持半个月消费。国民党还搬走了工厂设备,拖走了轮船,破坏了大批带不走的船只、机器等。上海市军管会为了维持上海人民生活和恢复经济运转,组织工人开展反封锁斗争。
上海杨树浦发电厂原来使用燃油锅炉,每月消耗燃油3万吨,全部依靠进口。在进口来源断绝后,燃油储备很快陷入恐慌。在北方煤炭源源不断运到上海后,上海的几家发电厂都改造锅炉,从烧油改为烧煤。公共汽车原来都是烧进口汽油的,由于汽油紧缺,公司将汽油、柴油和火油按比例混合使用,减少汽油的消耗。职工还制造出烧木炭的锅炉,拖在汽车后面。这样改装的40多辆公共汽车走在路上,颇为别致,也反映了解放初期大封锁给上海造成的困难。
封锁奏效之后,蒋介石认为解放军没有海、空军,短期内不可能对台湾构成威胁。于是转守为攻。在他亲自督促下,国民党空军扩建舟山机场,调集大批飞机,准备对上海、杭州等城市进行空袭和轰炸。
上海解放后,为了尽快建立人民海军,解放军共接管、征用江南造船所等大小修造船厂8家,修理和改造国民党海军起义的舰艇和缴获的破旧舰艇。1949年8月3日,国民党6架B-24轰炸机轮番轰炸江南造船所,投下500磅以上炸弹34枚,给停泊在码头上修理的海军舰船和厂房设备造成严重的破坏。为避开国民党军飞机的轰炸,江南造船所将设备和职工分散到武昌路码头、杨树浦、复兴岛、浦东陆家嘴等地,职工全部改作夜班。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