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灵宝:区外开发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09-06-12 09:57
灵宝市已在新疆、青海、江西、河南、内蒙古、甘肃等地及吉尔吉斯斯坦建立探采基地,建设开发项目60余个,区外黄金产量2008年达到40万两,相当于“再造一个灵宝金城”
位于豫陕晋三省交界处的灵宝市,是全国第二大产金城市,黄金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5%,曾被授称“中国金城”。
“金城”如今也进入了资源枯竭城市的行列。
7年前,灵宝市提出“区内整合、区外开发”的黄金产业发展战略,从那时起,众多黄金企业纷纷移师外地,通过新办、收购、租赁、控股和参股等形式,进行区外资源开发。
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湖北、江西等地甚至吉尔吉斯斯坦,都有灵宝人建立的探采基地,建设开发项目60余个,“凡有黄金处,皆有灵宝人。”
金矿平均可开采年限4.6年
漫步灵宝,与黄金有关的印迹随处可见。路叫金城大道,楼称黄金大厦,就连灵宝市地矿局门口的两块景观石也金光闪闪,那是产自灵宝当地的黄金矿石。
“灵宝黄金在历史上比较出名,”灵宝市委宣传部部长吕根友向《望东方周刊》介绍,“早在唐朝的时候就有金矿开采。”
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开始在小秦岭开展大规模地质探矿,相继建起了秦岭、文峪两大中央直属金矿,由此开启灵宝黄金生产。
吕根友介绍,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灵宝的黄金开采达到高峰。那时候,个人、集体、国家一块儿上,“一夜暴富、一夜破产的故事很多。”
灵宝黄金产业,向国家交售黄金740多万两,实现利税140多亿元,而灵宝当地,“财政收入平均每年以35%的速度递增”。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实力大增的灵宝撤县设市。
然而,40年的高强度开发之后,各矿区的浅表层资源逐步枯竭,灵宝陷入黄金资源危机。来自灵宝市发改委的报告显示,灵宝“全市金矿平均可开采年限仅为4.6年”。
黄金资源的枯竭,引发了灵宝黄金产业的变迁,也给“金城”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黄金大厦位于灵宝市尹溪路中段,高108.5米,始建于1994年6月,是一座集办公、商贸、餐饮、住宿、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多功能大楼,曾是灵宝市的地标性建筑。如今,因为债务沉重,已被卖给当地的农村信用社。
黄金大厦建设之际,正是灵宝黄金产业繁荣之时,那时候,灵宝境内黄金企业云集,宾馆饭店遍地开花。
之后,随着灵宝黄金资源的枯竭,众多黄金企业移师外地,那些“依金而生”的服务行业逐渐风光不再。
区外开发民企打头阵
“‘区内整合、区外开发’战略是2002年提出的。”灵宝市金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金源矿业)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张益寿说。
当时,灵宝境内黄金企业多而散乱,重复投资,矿石利用率低,经常为争夺矿源起纠纷。
为了规范开采秩序,保护有限资源,灵宝市开始着手“区内整合”。按照地域分布,把境内13家地方国有黄金企业整合重组,组建了黄金股份、金源矿业、黄金投资三大黄金集团公司,并收购民营企业。
“效果非常明显。”张益寿认为,整合改变了此前黄金企业布局分散、规模弱小、消耗严重、采富弃贫的现状,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他举例说,整合前,组成金源矿业的三家企业每年利税总额是4400万元,整合后的第二年即达到8000万元,2005年增至1.5亿元,2008年超过了4个亿。而职工的工资,也由原来的900多元增加到1300多元。
“占有资源,就拥有了实力。”灵宝市还鼓励黄金企业走出去,进行区外资源开发。灵宝市地矿局副局长强山峰告诉本刊,他们制定了“立足灵宝、兼顾周边、走向西部”的矿业发展战略。
强山峰介绍,当时市里的策略是,先由民营黄金企业走出灵宝进行试验,如果可行再让国有骨干企业跟进,最后全面推广。
由民营企业领衔“区外开发”,主要基于当时特殊的政策和经济背景。
通过“区内整合”,资源向优势国有企业集中,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受到压缩,加上当时灵宝境内金矿品位下降、开采成本较高,许多民营企业期待借助“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走出去。
于是,位于灵宝的轩瑞矿业公司,率先在甘肃等地获得6个探矿权和2个采矿权,在福建邵武也取得较好的业绩。
与此同时,灵冶公司、华宝铅业等五家民营企业纷纷到甘肃、青海等地,参与了矿产资源的收购、黄金企业的参股经营和收购等,颇有斩获。
紧接着,金城公司等国有企业开始移师域外。金城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常诚告诉本刊,在“区外开发”地点的选择上,他们主要根据我国地质成矿规律进行筛选,公司技术人员在国内大的成矿带和成矿区域内,对一些重点地区进行前期考察取样,写出“考察报告”,交由公司大会研究,如果项目可行,公司就会做出开采决定。
“区外开发”时,企业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参与:一是收购矿权,获得探、采、选资格;二是兼并企业,对其矿权和资产一同收购;三是参股,对于当地一些正常经营又需要资金和技术支持的企业,往往采取参股的方式参与经营,并按股份从中分红。
由于灵宝黄金企业拥有成熟的开采经验和雄厚的资本,在“区外开发”时不仅为当地修路架电,提供就业岗位,还为当地贡献不菲的利税,因而很受合作方的欢迎,“经常是高接远送”。有的还“以矿为媒”,促成了灵宝与当地缔结为“友好县市”。
再造一个灵宝金城
2002年,强山峰曾对几位国有黄金企业负责人说:“当你们在区外开发的利润超过在区内时,就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在他看来,这意味着灵宝“区外开发”战略的成功。
如今,这种期待已成现实。
常诚告诉本刊记者,金城公司现在控股或购买的矿权面积为1000多平方公里,已探明黄金储量100多吨,公司日选矿5000多吨,其中来自区外的矿石占到日选量的2/3。
不仅是矿,灵宝的企业还在区外从事其他资源的开发,比如金源矿业,除了在四川拥有金矿和磷矿,还在卢氏县建有铁矿。
来自灵宝市发改委的报告显示,截至目前,灵宝市已在新疆、青海、江西、河南、内蒙古、甘肃等地及吉尔吉斯斯坦建立探采基地,建设开发项目60余个,区外黄金产量2008年达到40万两,相当于“再造一个灵宝金城”。
当灵宝人开采完自己的资源,把钻头伸向其他资源地时,会不会在“再造金城”的同时,再造一个资源枯竭城市?
对此,有关人士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表示,资源越采越少是肯定的,只能通过成熟的经验和高精的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缓枯竭速度,“目前灵宝具备这样的经验和技术”。
在整合黄金资源、做强黄金支柱产业方面,政府引导骨干矿业企业强力实施深部探矿,以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并全面开展危机矿山接替资源调查,以提高资源保障和利用水平。
同时,着力拉长黄金、铅、铜和硫铁化工产业链,充分利用资源,“原来这些金矿的伴生矿都被废弃了,现在是‘吃干榨净’、充分利用。”
而新型果品生产和加工基地以及旅游、商贸也在发展中。
“不出10年,灵宝就能摆脱完全依赖黄金资源的现状。”吕根友说。
……
位于豫陕晋三省交界处的灵宝市,是全国第二大产金城市,黄金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5%,曾被授称“中国金城”。
“金城”如今也进入了资源枯竭城市的行列。
7年前,灵宝市提出“区内整合、区外开发”的黄金产业发展战略,从那时起,众多黄金企业纷纷移师外地,通过新办、收购、租赁、控股和参股等形式,进行区外资源开发。
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湖北、江西等地甚至吉尔吉斯斯坦,都有灵宝人建立的探采基地,建设开发项目60余个,“凡有黄金处,皆有灵宝人。”
金矿平均可开采年限4.6年
漫步灵宝,与黄金有关的印迹随处可见。路叫金城大道,楼称黄金大厦,就连灵宝市地矿局门口的两块景观石也金光闪闪,那是产自灵宝当地的黄金矿石。
“灵宝黄金在历史上比较出名,”灵宝市委宣传部部长吕根友向《望东方周刊》介绍,“早在唐朝的时候就有金矿开采。”
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开始在小秦岭开展大规模地质探矿,相继建起了秦岭、文峪两大中央直属金矿,由此开启灵宝黄金生产。
吕根友介绍,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灵宝的黄金开采达到高峰。那时候,个人、集体、国家一块儿上,“一夜暴富、一夜破产的故事很多。”
灵宝黄金产业,向国家交售黄金740多万两,实现利税140多亿元,而灵宝当地,“财政收入平均每年以35%的速度递增”。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实力大增的灵宝撤县设市。
然而,40年的高强度开发之后,各矿区的浅表层资源逐步枯竭,灵宝陷入黄金资源危机。来自灵宝市发改委的报告显示,灵宝“全市金矿平均可开采年限仅为4.6年”。
黄金资源的枯竭,引发了灵宝黄金产业的变迁,也给“金城”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黄金大厦位于灵宝市尹溪路中段,高108.5米,始建于1994年6月,是一座集办公、商贸、餐饮、住宿、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多功能大楼,曾是灵宝市的地标性建筑。如今,因为债务沉重,已被卖给当地的农村信用社。
黄金大厦建设之际,正是灵宝黄金产业繁荣之时,那时候,灵宝境内黄金企业云集,宾馆饭店遍地开花。
之后,随着灵宝黄金资源的枯竭,众多黄金企业移师外地,那些“依金而生”的服务行业逐渐风光不再。
区外开发民企打头阵
“‘区内整合、区外开发’战略是2002年提出的。”灵宝市金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金源矿业)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张益寿说。
当时,灵宝境内黄金企业多而散乱,重复投资,矿石利用率低,经常为争夺矿源起纠纷。
为了规范开采秩序,保护有限资源,灵宝市开始着手“区内整合”。按照地域分布,把境内13家地方国有黄金企业整合重组,组建了黄金股份、金源矿业、黄金投资三大黄金集团公司,并收购民营企业。
“效果非常明显。”张益寿认为,整合改变了此前黄金企业布局分散、规模弱小、消耗严重、采富弃贫的现状,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他举例说,整合前,组成金源矿业的三家企业每年利税总额是4400万元,整合后的第二年即达到8000万元,2005年增至1.5亿元,2008年超过了4个亿。而职工的工资,也由原来的900多元增加到1300多元。
“占有资源,就拥有了实力。”灵宝市还鼓励黄金企业走出去,进行区外资源开发。灵宝市地矿局副局长强山峰告诉本刊,他们制定了“立足灵宝、兼顾周边、走向西部”的矿业发展战略。
强山峰介绍,当时市里的策略是,先由民营黄金企业走出灵宝进行试验,如果可行再让国有骨干企业跟进,最后全面推广。
由民营企业领衔“区外开发”,主要基于当时特殊的政策和经济背景。
通过“区内整合”,资源向优势国有企业集中,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受到压缩,加上当时灵宝境内金矿品位下降、开采成本较高,许多民营企业期待借助“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走出去。
于是,位于灵宝的轩瑞矿业公司,率先在甘肃等地获得6个探矿权和2个采矿权,在福建邵武也取得较好的业绩。
与此同时,灵冶公司、华宝铅业等五家民营企业纷纷到甘肃、青海等地,参与了矿产资源的收购、黄金企业的参股经营和收购等,颇有斩获。
紧接着,金城公司等国有企业开始移师域外。金城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常诚告诉本刊,在“区外开发”地点的选择上,他们主要根据我国地质成矿规律进行筛选,公司技术人员在国内大的成矿带和成矿区域内,对一些重点地区进行前期考察取样,写出“考察报告”,交由公司大会研究,如果项目可行,公司就会做出开采决定。
“区外开发”时,企业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参与:一是收购矿权,获得探、采、选资格;二是兼并企业,对其矿权和资产一同收购;三是参股,对于当地一些正常经营又需要资金和技术支持的企业,往往采取参股的方式参与经营,并按股份从中分红。
由于灵宝黄金企业拥有成熟的开采经验和雄厚的资本,在“区外开发”时不仅为当地修路架电,提供就业岗位,还为当地贡献不菲的利税,因而很受合作方的欢迎,“经常是高接远送”。有的还“以矿为媒”,促成了灵宝与当地缔结为“友好县市”。
再造一个灵宝金城
2002年,强山峰曾对几位国有黄金企业负责人说:“当你们在区外开发的利润超过在区内时,就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在他看来,这意味着灵宝“区外开发”战略的成功。
如今,这种期待已成现实。
常诚告诉本刊记者,金城公司现在控股或购买的矿权面积为1000多平方公里,已探明黄金储量100多吨,公司日选矿5000多吨,其中来自区外的矿石占到日选量的2/3。
不仅是矿,灵宝的企业还在区外从事其他资源的开发,比如金源矿业,除了在四川拥有金矿和磷矿,还在卢氏县建有铁矿。
来自灵宝市发改委的报告显示,截至目前,灵宝市已在新疆、青海、江西、河南、内蒙古、甘肃等地及吉尔吉斯斯坦建立探采基地,建设开发项目60余个,区外黄金产量2008年达到40万两,相当于“再造一个灵宝金城”。
当灵宝人开采完自己的资源,把钻头伸向其他资源地时,会不会在“再造金城”的同时,再造一个资源枯竭城市?
对此,有关人士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表示,资源越采越少是肯定的,只能通过成熟的经验和高精的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缓枯竭速度,“目前灵宝具备这样的经验和技术”。
在整合黄金资源、做强黄金支柱产业方面,政府引导骨干矿业企业强力实施深部探矿,以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并全面开展危机矿山接替资源调查,以提高资源保障和利用水平。
同时,着力拉长黄金、铅、铜和硫铁化工产业链,充分利用资源,“原来这些金矿的伴生矿都被废弃了,现在是‘吃干榨净’、充分利用。”
而新型果品生产和加工基地以及旅游、商贸也在发展中。
“不出10年,灵宝就能摆脱完全依赖黄金资源的现状。”吕根友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