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北京“畅通度”

  对于生活已有六年的北京城,我始终无法摆脱一种感觉,即——可惜。可惜在于,城市运转的畅通度很落后,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北京市民常常感到生活压力巨大。

  我说的“不畅通”,不止是堵车,更是指城市的各个地方—— 学校、医院、政府机关、写字楼、马路、地铁、火车站—— 都有抢位、插队、闯红灯、官僚化的现象。总而言之,让人感觉很“堵”,不顺。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大概有:第一,北京正处于迅速崛起的发展阶段, 发展是硬道理,混乱是必经之路,不可避免;第二,政府的公共政策还在完善之中。

  可是,把运转不畅通的责任仅仅归结于国情和政府是不够的。我认为,最重要的,却恰恰是第三个层次,即公民社会如何对待“秩序”,因为,归根到底,只有公民的力量才能最终提高城市的运转水平。

  先看看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北京的任何十字路口,都充满汽车、自行车和行人。大家很忙碌,却无序。其实,政府曾为奥运投入了大量的交通指挥员,十字路口的“混”和“乱”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一度制造出了一种秩序。但我认为,这是极端依靠自上而下的公共政策的“有序”,不是根本的改革和健康的改良。

  不信你看:无论是开车的、骑车的还是行走的,只要找到一点空子,比如指挥员不认真执行任务的时刻,就毫不犹豫地闯过去,而且表情还是“我胜利了”那种,仿佛这就是生活中最大的安慰。

  第二,北京的任何地铁站都是“人海”。乘客们一边都特别注意自己的随身物品,担心会遭贼,一边都对拥挤、郁闷的环境表现出厌烦,总是迫不及待地上车下车。尤其上班高峰时间,几乎令人窒息。

  某个星期一的早上,我从四惠坐到国贸,里面拥挤得要命,都没法走到车门口。我下决心勉强、用力挤过去,但很快大量的人就像洪水一样涌进了车厢。结果,我被挤到原来的位置。无可奈何,只好到下一站永安里下车。返回国贸的时候,发现跟我同样遇到尴尬局面的乘客真不少。其中还有一位北大的同学,对我唉声叹气地说:“本来是要开早会的,已经来不及了。”

  我知道,作为日本人,用东京来对比北京的现状并不合适,因为两国国情不同,发展程度不同。但我希望,东京的经验可以用来帮助北京克服目前的畅通度瓶颈,让每一个北京人都能受惠。

  东京的任何十字路口也同样充满汽车和行人,虽然自行车少很多。与北京不同的是,市民是忙碌的,但是有序的。我不觉得政府为城市运转制定的规则比北京多,东京交通指挥员的人数就远不如北京。

  东京地铁站同样是个“人海”,其程度甚至超过北京。与北京不同的是,乘客一般不担心自己的随身物品会被偷走,大家都平静地看书,互不干涉。越是上班高峰期,秩序反而越好。而且常客们凭借日常经验,都准确了解什么时候、哪个车站很拥挤,因此无论是上车的还是下车的,都会提前做好行为和心理上的准备。站在车门旁边的乘客们,会先主动下车,让里面赶着下车的乘客下去,确认没有人要下车后,就会“率领”新乘客重新上车。这是一种不用言说的默契,不需要打招呼,更不需要表达谢意或歉意。

  东京市民之所以如此“乖乖听话”,恰恰是为了维护自己合法的利益和权利。大家都很清楚,不自觉遵守“默认规则”,结果只能是自己吃亏。谁愿意在交通堵塞、地铁无序的地方生活呢?如果你想拥有真正有秩序的生活,就要“先退一步”,然后“再进两步”。这里面,动机也许是自私的,结果却是和谐的。

  东京的这个“潜逻辑”,也许可以介绍给北京。和谐社会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大公无私,而是要找到一个符合大家利益的机制,并且让所有人都能自觉遵守。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