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发生另一场金融危机了吗?

  相比上次亚洲金融危机,此次亚洲各国的经常账户要健康得多,而与之不同的是,部分国家的外债比例偏高,而在最易引起市场动荡的短期外债上,中国和马来西亚都要经受考验。

  随着新兴市场股市崩溃速度的加快,暴跌一半的新兴市场股市进入熊市,并让从拉美到亚太地区的货币出现了无法形容的灾难,分析师和评论家都已经争先恐后地寻找历史参照物来评估损失,以及未来将走向何方。

  在听到人民币贬值之后,多数民众第一个想到的历史事件是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事实上,外汇专家们已经各显神通把二者的相似性梳理了一遍,并指出了不同之处,例如非常低的实际利率、日益增加的债务、外生冲击因素、大宗商品传导机制、日本和中国的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之间的相似性。

  高盛对时下的亚洲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进行了相比。从经常账户角度而言,也许是吸取了上次的教训,相比上世纪90年代中期,如今亚洲的经常账户状况都好得多。

  自2013年以来,印度和印尼的经常账户赤字出现了显著改善,其重点是在预防亚洲的外部平衡在遭遇挑战时,可能产生的投资组合流出。而且在一些市场,外国人也持有很大比例的未偿债务,例如在马来西亚和印尼大约为40%。

  由于外国投资者持有的亚洲资产和债务规模相当大,假设外籍人士短期降低其投资组合的2%-3%,基本上就抵消了该地区的经常账户盈余,所谓外部平衡就很不稳定。在上次小范围危机期间的2013年6-7月,外国人抛售明显超过3%。

  所以高盛认为,减持投资组合导致资金外流可能造成进一步的亚洲货币走软。

  在印度和印尼,偏小的经常账户赤字导致其货币的表现最为脆弱。而国外投资者高度集中的马来西亚和印尼债券,使得两国的货币也很脆弱,因为外国投资者一旦抛售本地债券,会令本币贬值。

  近期亚洲货币走软,增加了人们对亚洲地区外部债务的关注,因为货币贬值提高了偿还债务的成本。全球金融危机后期,印度、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中国台湾的外债显著上升,但在菲律宾和韩国外债持续下降。例如,马来西亚的外债占GDP的60%以上,为亚洲国家的最高水平。

  外债水平较高的是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高于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并且幅度创出了纪录,其他地区则低于亚洲金融危机时期。而马来西亚的外债相当于亚洲金融危机前夕印尼和菲律宾的水平。

  在整个亚洲地区,外币计价的债务至少占50%,而菲律宾的该数值上升至接近100%,但也不要忽略债券的久期——短期外债被认为是市场最脆弱的部分,因为如果恰好得在市场恐慌的时候需要旧债翻新,就会很郁闷。

  短期外债最多的是马来西亚和中国,占比为50%,而亚洲其他国家则不到三分之一。

  中央银行抹平外汇波动的能力取决于有关国家外汇储备的充足量,该地区外汇储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非美元资产或用于干预目的的估值亏损。根据高盛的报告,自2013年年中以来,由于该原因导致马来西亚外汇储备降低31%;同样的原因,自2011年初以来,泰国的外汇储备降低17%,而印尼的外汇储备自2015年2月份下跌7%。

  总结一下,此次亚洲市场的风险点在于:部分国家的外债比例较高,经常账户偏小,一旦抛售容易引发动荡;虽然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外债比例较高,但久期结构尚算合理;中国内地和马来西亚则由于短期外债较多,借新还旧存在压力,最易成为被攻击的对象。

  本刊记者 张尚斌/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