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恒指股灾历史

  恒生指数周一收盘21,251.57点,对应市盈率9.18倍,市净率1.13倍,市净率处于1993年以来第二低;历史上最低市净率是1998年,1998年8月31日收盘,市净率为1.02倍。1998年8月刚好是中国洪水最严重的时候,那场洪水持续2个月,受灾人口2.23亿人,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人民币。

  “非典”时期,恒生指数于2003年4月26日跌到最低点,市净率仅仅跌到1.33倍,比目前高17.7%。当时报章文章:2003年4月26日“大鳄造淡仓狙击港股”;2003年4月25日“惠誉带头削港评级展望”;2003年4月23日“财赤势千亿炒家袭港元”;2003年4月21日““黄金周”撤销港股有难”。

  “金融海啸”时期,2008年10月31日恒指收盘13,968.67点,对应市净率为1.32倍,比目前高17.3%。当时报章文章:2008年10月23日“对冲恐慌港曾泻千点”;2008年10月26日“蓝筹屋苑日劈百万”;2008年10月27日“大鳄濒危恐失70,000亿”;2008年10月28日“海啸毁财近万亿”;2008年10月28日“汇控弹20%港股飙1,580”。

  “金融海啸第二波”,2009年3月31日,恒生指数跌到13,576.02点,对应1.3倍市净率。当时报章文章2009年3月7日“美失业8.1%25年最凶”;2009年3月9日“汇控暴跌照购并”;2009年3月10日“金融股插9%狂洗仓”;2009年3月11日“新世界预告见红”。

  似乎天要塌 往往见底时

  “欧债危机发酵”时期,2013年6月28日,恒生指数收盘20,803.29点,对应市净率1.31倍。当时报章文章2013年6月24日“内地仍缺水沪综2,000危”;2013年6月25日“企硬唔开喉内银恐违约;道指低开247点欧市挫;港股严重超卖未必见底;人行断水中港股灾”。

  最近一周的报章文章,2015年8月22日,“沪综插4%曾穿救市底;港股挫347点淡友睇万九;“蒸发17万亿全球爆骨牌式股灾”;2015年8月23日“恒指恐低开几百现金为王;美股泻530陷调整市”;2015年8月24日“证监命券商每日“交数”;内地再开闸放逾万亿养老金入市;纽油失守40关杜拜股市冧逾7%”。

  回顾历史,每次看起来,似乎天都要塌了,但股市往往都在这时候见底。

  对比三灾劫 现时应加码

  不可否认,内地经济已放缓,但毕竟是结构性问题:第一产业衰退,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处于比较痛苦的转型期。但不至于差过“非典”、“金融海啸”和“欧债危机”,三个时期吧?这三个时期市净率都是1.3倍,比目前的1.02倍均高17%。

  笔者认为目前恒指下跌空间有限,应积极加码,分步收集。

  黄鸿伟/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