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角

  云南省西双版纳的傣家村寨中,有一种果树十分常见,在冬春两季,这种果树上密密匝匝地长满了指头般大小的果实,当地人亲切地称呼它为“木罕”,这便是酸角的别名之一。

  酸角属热带、亚热带常绿大乔木,开花时节,枝头挂满了黄色花瓣带紫红色条纹的花朵,如同一只只彩蝶,微风吹过,时而翻飞,时而停驻在亭亭如盖的偶数羽状复叶上,格外动人。等到花姿退尽,褐色的荚果就从绿意中悄然探出了头,这些圆筒形的荚果形似挂在树上的花生,外壳却没有脉纹。待酸角变成红棕色,果实就成熟了,剥开薄脆的外壳,取出松软的果肉,一口咬下去,清新的酸味满溢唇齿间,“酸角”也由此得名。

  酸角拥有漫长的播种史。它原产于热带非洲,公元前4世纪曾一度风靡古埃及和希腊,后经苏丹流入印度,在中世纪,阿拉伯人又把它引入中东地区,后来随着十字军东征而传播到欧洲大陆,17世纪,西班牙军队将它带到西印度群岛……而今,除了南极洲,酸角树早已遍布世界各地,成为分布最广的热带果树。在我国,酸角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热带地区。

  酸角果肉中含有丰富的果酸、维生素、有机酸等物质及钙、磷、铁等多种元素,尤其是钙的含量极为显著,因而被誉为“果中钙王”。其果肉可直接食用,也可以加工为酸甜可口的饮料和食品。早在清乾隆年间,酸角便被呈上了餐桌。云南人还制作出昆明酸角汁、酸角糕、果露等风味食物。而在西双版纳,当地的居民更是喜欢用酸角制作天然酸醋,或者是直接用来泡水喝。

  不仅如此,酸角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酸角性平、味甘酸,具有止渴消热、养肝明目等功能,常用于治疗中暑、消化不良、腹痛、慢性胃炎、便秘、高血压及缺铁性心脏病。云南药书《版纳傣药》中介绍,酸角还可治牙痛、口舌生疮。

  种植酸角树对生态也有影响。因酸角耐高温、光照性强,树枝粗壮坚韧而不易折断,且具有极强的抗旱能力,我国干热河谷地区大多选择栽种酸角树来缓解水土流失的问题。

  酸角不仅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广泛的用途,还流传下了如“酸角王”、“酸角母子树”、“千年虎树精”等动人的传说故事。国父孙中山先生曾从檀香山带回一棵酸角树,并亲手种植在广东中山的庭院中。郭沫若曾吟诗“酸豆一株起卧龙,当年榕树已成空”来纪念国父。不过,这棵酸角树因台风吹袭,如今斜靠在围墙上,但却似卧龙正待腾飞……

  文 顾安然 图 小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