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重庆“爱情天梯” 6000多级石阶铺就的旷世奇情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爱情天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21 12:26
上世纪50年代,重庆江津中山古镇附近的村民刘国江,爱上了大他10岁的寡妇徐朝清。两人为避世人的闲言碎语,便携手私奔到与世隔绝的深山老林,过着自给自足的简朴生活。为了方便老伴安全地下山,刘国江用50年时间,在悬崖峭壁上凿建了一条6000多级的石梯,后来,这条石梯便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爱情天梯”。此次,作者专程前往中山古镇,探访那在心目中深藏了数年的“爱情天梯”……
几年前,我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内容大概是:2001年中秋,重庆一队户外爱好者前往江津四面山附近的原始森林探险,行至森林深处,发现竟有条人工凿建的石梯,队员们顺着石梯爬到山顶,遇到两位老人,与其交谈后得知,两位老人名叫刘国江和徐朝清,这条石梯是刘国江为方便老伴下山,花了一生的时间用锤子一锤一锤地凿出来的。队员们闻之无不动容,而当两位老人讲起他们传奇的爱情故事时,大家更是连连惊叹。
下山之后,队员们把这段隐匿于深山的旷世奇恋带给了外界,渐渐为人所知。香港一演唱组合以此为主题,创作了一首名叫《天梯》的歌曲,这首歌以那个传奇爱情故事为背景,凭借动听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而轰动一时。2011年夏天,为了寻找“爱情天梯”,他们还相约前往江津中山古镇,爬上那段6000多级的“爱情天梯”,拜访了这段传奇爱情故事的女主角徐朝清,并把这段经历拍摄成了一部与歌曲同名的纪录片。
后来,我无意中观赏到了这部纪录片,“爱情天梯”从此就成了我心里的向往之地。如今,虽然两位老人都已离世,但他们的旷世奇恋依旧深深地震撼着我,在我内心萦绕不去。2015年8月初,我利用在重庆出差公干之便,携同事前往中山古镇,去寻觅那在我心目中深藏了数年的“爱情天梯”。
1 中山古镇——爱情开始的地方
我们在镇上悠闲地逛着,看着街上稀稀拉拉的行人,时间仿佛在这里流淌得特别慢。
重庆市江津区的中山古镇,作为川、渝、黔三省山区的商品集散地,曾是繁华的水码头,和重庆大多数古镇的格局一样,场镇背山临水,建筑靠水而建。古镇不大,一条主街,几条巷子,半小时就能逛完,街上淡淡的商业气息,让人更多感受到的是居家的宁静。我想,如果不是“爱情天梯”的故事,估计中山古镇也不会惹得国内游人慕名而来。
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老街,依稀想象两位老人初次见面时的情景:多年以前,刚刚出嫁的徐朝清在街上遇到了刘国江,此后10年,他们只是沿着各自的轨迹生活,如果徐朝清不是后来意外丧夫,也就不会有传奇的爱情故事,更不会有那条“爱情天梯”。而中山古镇,事实上是二老爱情故事开始的地方……某天深夜,刘国江和丧夫的徐朝清为了逃避邻里的流言蜚语,毅然选择到深山安家,为了解决出入不便的问题,刘国江一锤一锤地为徐朝清凿出了一条通向山下的“天梯”。如今走在古镇上,不管是当地居民还是外来游人,都能绘声绘色地讲一段关于二老和“爱情天梯”的故事。在这里,“爱情天梯”成了当地人的骄傲,更成了年轻情侣寻找爱情信仰的目的地。
我们在镇上悠闲地逛着,看着街上稀稀拉拉的行人,时间仿佛在这里流淌得特别慢。下午4点,我们找到一家临河的吊脚楼客栈,老板是重庆市区人,因为被二老的爱情故事打动,辞掉工作后在这里开了一家客栈。得知我们第二天准备攀爬“爱情天梯”,他对我们说到:“现在去‘爱情天梯’比以前容易多了。我刚来这边时,从古镇到天梯脚下的20公里左右的山路十分难走,天晴时路上尘土飞扬,下雨天则泥泞湿滑,寸步难行。随着‘爱情天梯’故事的广为流传,它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为了亲身攀爬和体验6000多级的天梯,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前来,但这20公里的烂路成了他们到达天梯最大的障碍,一些去过的游客回来之后甚至戏称那一段路是‘爱情天梯的延续’。后来,当地政府考虑到游客、村民的出行方便和安全,才专门修建了现在的水泥路。”听到这里,我的心里隐隐有些不安,现在,太多的地方在出名后便被商业开发,沦为赚钱的工具,但“爱情天梯”是两位老人一辈子传奇爱情的见证,希望在未来的开发中能逃脱类似命运,不会失掉它原本赋予爱情的意义。带着淡淡的忧虑,我们吃完晚饭,便早早睡下。
2 徒步崎岖山路——天梯的延续
看来“爱情天梯”还真是个神奇的地方,两个本来互不相识的陌生人来到这里,走了一程路,爬了一段梯,就收获了爱情!
清晨起床整理好背包,我们出发前往天梯,大约20公里的山路,没有班车,问了路边拉客的摩托车和面包车,要价特别高,看着宽敞的水泥路,我们决定徒步前往。
我们沿着山路前行,在一段连续的上坡拐弯后,出现了一个三叉路口,正当我拿出手机准备查看地图时,后面跟来一男一女,他们说:“去爱情天梯,沿路一直走就可以了,我们也是去那里,一起走吧!”
于是结伴而行。话语间得知,他们是一对情侣,男的叫小武,女的叫小文,此前来过天梯,也正是那次天梯之旅,让两人慢慢认识,最后走到一起。听他们这么一说,我和同事瞬间来了兴趣,继续追问,两人招架不住,小武继续说:“5年前,我们还是陌生人,当时都在网上无意中看到‘爱情天梯’的故事,于是各自来到中山古镇,准备去爬天梯,可没想到的是,当时这段路会那么烂,刚好在我们到来之前又下了雨,道路特别湿滑,很容易摔倒,我们当时一同前行,虽然彼此不熟,但我作为男生,肯定得帮着她,就这样,我们艰难地走完了这20公里烂路,又一同爬上天梯,回去后慢慢开始交往,从陌生人变成了情侣,准备在年底结婚。”话语之间,我看到两人的嘴角都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看来“爱情天梯”还真是个神奇的地方,两个本来互不相识的陌生人来到这里,走了一程路,爬了一段梯,就收获了爱情!正当我无限感叹时,身后传来一阵隆隆声响,回头一看,一位大哥正骑着摩托车向我们驶来,大声地对我们喊:“加油,‘爱情天梯’就在前面!”我们挥着手给予回应,继续前行半小时后,终于看到了“爱情天梯”上山的指路牌。看看时间,刚好中午12点,一路上来,足足走了4个小时。
3 “爱情天梯”——不渝之爱的见证
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两位老人硬是用勤劳的双手建起了自己的家园,在大山深处创造出这样一个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
“刘明生是两位老人的后人,他家就在天梯入口不远处,刘国江老人去世后,他便把母亲从山上接到家中赡养。那时,来天梯的游客大多会选择先到他家去看望老人,然后再爬天梯,我们俩还吃过她亲手做的饭菜呢!”小武激动地说。我在网上也看到过,其实到现在,虽然两位老人都不在了,但刘明生家里依然是上山的游客经常会去的地方,他家除了能给游客提供一些简单的饭菜外,更多的则是因为老人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多数游客怀着对两位老人的尊敬,在攀爬天梯前都会顺道过来看看。我们4人也一样,先来到刘明生家中,简单地休整后,准备攀爬天梯。
来到天梯入口,旁边竖立着“天梯第一步”的标识牌,看到这个,我心里一阵莫名的感动,也许是看到了两位老人敢于向传统观念发起挑战的勇气,也许是体会到了要为老伴凿建一条下山路的执着。我们慢慢往上,石梯越来越陡峭,最窄处只能勉强放下一只脚,低头看到上面那清晰的凿痕,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感觉。忽然“啊”的一声,我回头一看,同事差点滑倒,我赶紧将其扶稳,同事惊恐地说,那里面有东西在动,我转过身去,看到靠着山体一侧的岩壁上有凹槽,里面的枯叶下确实有什么东西在动,捡了根树枝,小心地挑开覆盖在上面的枯叶,一个小东西瞬间窜了出来,迅速爬到更高的岩壁上,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小壁虎,真是虚惊一场。
一路上行,在陡峭的地方,另一侧的岩壁上都有凹槽,仔细一看,发现这明显是人工凿出的,我正疑惑之余,小武说:“这凹槽也是刘国江老人设计并凿出来的。他当年在修建石梯时,特意在陡峭难走的地方开凿了这样的凹槽,目的是让老伴下山时有个抓手的地方,不会滑倒。”听到这里,我内心再次澎湃起来:一个人要有多么深的爱,才会为对方专门凿建一条下山的石梯,专门设计一种方便手抓的凹槽。小武继续说:“山里面湿润,路上特别容易长青苔,刘国江老人在世的时候,每年秋天还要对石梯进行维护,清除杂草、加固台阶……”听到这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2006年,二老被评为首届“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同年,他们的故事又被评为了“中国十大经典爱情故事”,我想,这样的荣誉对他们来讲是实至名归的。2012年10月,徐朝清老人去世,这场旷世绝恋虽然随她远去,但我们脚下的这条天梯,早已成为对两位老人传奇爱情故事的见证。
小心翼翼地沿着石梯一步一步上行,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攀爬,我们终于到达了当年两位老人在山上所住的房子。看着房前屋后的杂草,早已没有了往日的生机,但这两间瓦片房仿佛还在述说他们当年逃到山上的艰辛。在山脚下刘明生的家中,我们就听到他讲了一段关于父母刚到山上时的往事:当时,二老带着4个孩子,刚开始住在岩洞里,吃饭成了他们最大的问题,不过他们上山时幸好带了各种种子和劳动工具,就这样,他们开垦荒土,种植庄稼,加上采摘各种野果,慢慢就解决了吃饭问题。为了让老伴、孩子有个安全的居所,刘国江开始自己建造房子。这两间瓦片房,在山脚下算不上什么,但是在山上,光是屋顶上的瓦片,就用了整整两年时间才烧制好,这里的一切,无不是两位老人辛辛苦苦地经营而来的。此刻站在这里,我们心里无限感慨,遥想两位老人当年带着4个孩子来到这深山隐居,虽然远离了流言蜚语,但从他们出门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应该深知自己将面临怎样的艰难困苦。但是,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两位老人硬是用勤劳的双手建起了自己的家园,在大山深处创造出这样一个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对此,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们当年的勇气和执着——这份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在这段一锤一锤地凿建出来的6000多级天梯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山上微风吹过,顿时一阵凉意,在附近转了一会儿,便一路带着感叹下山。沿着天梯往下,我们再次体会到刘国江老人凿建石梯时的艰辛。下山之后,我们直奔重庆江北机场回家。一路上,老人凿建天梯时的情景,一直萦绕在脑海里,迟迟不去……
文 杨珏 图 张树仁 罗大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