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声下的思考

  • 来源:人力资源
  • 关键字:富士康
  • 发布时间:2010-08-26 10:57
  当富士康迫于社会压力,为甩掉“血汗工厂”的恶名而宣布大幅加薪时,或许鲜有人会想到带来的后果会如此“严重”。一些大型制造企业随后出现了员工要求加薪的呼声,在呼声得不到回应的情况下,一直“单打独斗”的劳动者们,终于开始团结起来集体维权,要求加薪。这些事件使不少企业开始担心,尤其是那些代加工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HR们也在讨论,该如何避免这类事件发生,如何应对这类事件。甚至有人开始思考,我们是不是已经进入了一个过激维权的时代。

  当涨薪成为必然

  仔细分析起来,这些停工事件的起因,直接原因可能是受到了富士康的大幅涨薪的影响,但深入挖掘不难发现还有其他原因: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主要是依靠劳动密集型的制造型企业,其中占多数的又是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代加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国内产品向来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作为最主要的竞争力。所以,为了确保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优势,众多企业千方百计压低用工成本,从而实现产品的“物美价廉”。但是,用工成本降低后,就使得制造型企业的职工工资非常低,甚至低于当地的社平工资,这就会造成员工心理失衡。久而久之,产生过激维权行为就不难解释了。

  第二,经济高速发展持续多年,而员工工资增长却明显滞后,这就使得低收入员工的生活质量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代工企业的员工拿着一两千元的工资在广东、江苏等地很难生存。生活上的压力对员工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一旦碰到机会,借机发泄内心的不满,还能获得工资的提升,任何员工都会很乐意的。

  第三,2008-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单位压缩员工成本,降低员工工资,再加上开工不足,很多一线工人的收入非常少。好不容易2010年经济形势出现了好转,工资却没有实质性增长,这对员工来讲是很难接受的。再加上其他单位上调工资,更加剧了这些员工的心理不平衡,最终走向过激维权的道路。

  第四,自从2010年开始,90后开始全面进入就业领域,尤其是在制造型企业中的操作工岗位。他们不仅要求有工作,还会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而高质量的生活就要求较高的工资、良好的福利待遇。作为新一代员工,他们不像前辈们那样默默无闻,他们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于是,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工资很低时,会主动向用人单位提出加薪。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需要从这些原因出发,深入思考企业的管理,从而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避免企业不必要的麻烦,促进企业持续和谐发展。

  涨薪博弈中的工会定位

  对于此次员工要求“涨薪”的浪潮,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员工集体进行工资协商的一种初级阶段。同时,随着《企业工资条例》立法步伐的加快,一些地区已经开始了试点工资集体协商的方式。因此,企业要做的是主动引导员工,合理主张自己权利,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进行集体工资协商。这样,既可以避免过激行为的出现,也可以提前适应工资集体协商的新形势。

  这里,就需要强调一下工会的定位问题。工会,是代表员工集体利益的,因此,应当关注员工的权益状况,主动引导员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出现大批员工主张自己权益的情况下,可以先安抚员工,然后出面与单位沟通,代表员工进行协商,以求和缓解决相应问题,避免出现过激的集体纠纷。而且,在处理协调过程中,工会应当从员工整体利益角度出发来协调双方利益,既不能不作为,也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忽视员工整体的长远利益,更不能偏袒单位。工会做好自身定位,对于合法、合理、高效解决此类事件至关重要。

  前段时间,我们碰到一个案例,一家中德合资的制造型企业,其前身是一家国有企业,所以企业工会组织一直很健全。在今年全国各地纷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之际,这家企业的工会主席就找到企业人力资源经理,提出“国家有最低工资标准,企业也该有自己的最低工资标准”的观点。这让人力资源经理感到很惊讶,因为以前从没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在了解到《企业工资条例》的立法情况,以及工会的法定权利、义务以后,该人力资源经理向企业管理层反馈了工会的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后来,经过企业与工会的协商,双方签订了有关专项集体协议。协议签订不久,富士康涨薪、本田停工事件接连发生,同样是制造型企业,这家中德合资企业却没受到任何影响。

  可见,工会正确定位,并依法、公平、合理从中协调,是营造企业和谐员工关系的关键所在。

  掌握员工心态,及时避免纠纷

  在这股涨薪浪潮中,要想避免被卷入其中,企业就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仔细分析本单位的员工情况,及时掌握员工的心理动态,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积极主动地去化解矛盾,将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当富士康员工坠楼事件发生后,我们接触到的很多客户单位,都非常关注这个问题,其中有好几家制造型企业,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并有不少单位积极主动联系心理专家,为单位的员工进行“心理体检”。恰在此时,富士康宣布大幅涨薪,这几家企业在给员工进行“心理体检”的过程中发现了矛盾发生的可能,于是企业主动采取行动,或者跟员工沟通,增加员工福利,主动帮助员工解决困难,或者干脆直接主动涨薪。这种积极主动的做法,有效避免了出现类似本田停工的情况。

  可见,积极主动地对员工进行心理干预,及时掌握员工心理动态,是避免纠纷发生的有效方法。如果已经碰到集体维权事件,企业应当主动跟职工代表沟通,由工会牵头,做好协商沟通工作。在协商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员工不同的心理和性格上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谈判手段,使得群体性事件变为个体事件,处理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其实,掌握员工的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是目前企业的当务之急。各企业应当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否则将会面临非常难处理的被动局面。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长远之计

  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讲,一个制造型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应当在产品的科技含量、自主知识产权等方面下工夫,靠压低用工成本,并非长久之计。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劳动力的减少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科技密集型企业转变,也是一个必然。因此,各大制造型企业应当认清形势,及时调整策略,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各企业管理者既要考虑如何解决眼前的问题,同时还要考虑企业未来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源,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同样需要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因此,大家有必要看清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及时做好调整工作,以适应经济的转型。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构建符合经济发展大潮的员工关系管理体系,是企业在经济发展大潮中占据有利地位的主要方法和策略。当各地“涨”声纷纷响起,再次提醒各个用人单位21世纪最贵的确实是人才。高质量的工作条件,才能激励高质量人才的动力,也才能促进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