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获得美法支持 蒋介石放弃扶助越南独立

  抗战八年,除了击败侵略者这一现实目标之外,国民政府还长期存有一种理想目标,即努力争取战后亚洲的政治格局,能够摆脱旧的殖民体系,实行“民族自决”。为达成这一理想目标,蒋介石对亚洲各国多有援助。

  蒋介石的努力

  使“韩国的战后独立问题”在开罗会议得到保障

  早在1932年,蒋介石即指示国民党中组部与力行社分别援韩,为韩国独立志士提供资金、枪械支持。蒋并劝导其领袖金九:不可过度依赖暗杀,“靠特务工作来杀死天皇,则会另有天皇,杀死大将,也会另有大将。为将来的独立战争着想,须先训练一批武官。”为韩国独立运动培训军官的同时,国民政府还助其组建了一支“光复军”。

  其中,最重要的援助,是蒋介石在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竭力为韩国争取“民族自决”——出发前,蒋就曾向金九交底:“中国革命最后之目的,在辅助朝鲜、泰国之完全独立。”其结果,如韩国学者朴明熙所评价:“1943年11月27日的开罗宣言中,热切希望独立的一百多个弱小民族中,唯有韩国的战后独立问题,以首脑会谈的声明书的形式,得以保障”,“蒋委员长在开罗会谈上倾注了特别的努力”。因是之故,1953年,蒋介石获授代表韩国最高荣誉的“建国勋章大韩民国奖(章)”。

  再如越南。在为独立志士提供资金、枪支、训练等方面,国民政府对越南的援助方式,大致与韩国相同,唯因越南紧邻中国西南抗战大后方,故援助力度较韩国更大。对越最重要的援助,也同样在于国际外交。开罗会议上,蒋介石关于支持越南独立和恢复泰国独立地位的主张,得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赞同,惟国民政府当时无力以武力援助越南摆脱日本的控制——“三国参谋长会议,对于越南问题作了简短的讨论。美国主张原‘法属印度支那’不再还给法国,由中英美协商处理,美国请蒋介石作从云南攻入越南的作战准备,在适当时期攻入越南。蒋说他的兵力不敷分配,如将其部队再分配到越南方面,势必减少进攻缅甸的兵力。美国建议请蒋派出两万名士兵,由美国组织装备,并派美国军官担任训练指挥,进攻越南。蒋未同意。最后决定,攻克缅甸后再对越南进行军事行动,仍由中国自缅甸战场抽调部队担任向越南进军的任务。”

  理想缺乏实力支撑

  蒋未能做成越南“老大哥”

  然而,当二战进展至1945年时,国民政府又不得不收敛起自己的政治理想。

  韩国方面,蒋介石曾一度决心先于英美列强,第一个公开承认“韩国临时政府”。这种承认,一方面有利于使韩国在战后避免被列强以“托管”名义瓜分;一方面也是为了防范苏联对朝鲜半岛的渗透——朱家骅曾一再提醒蒋介石,苏联训练了数万朝鲜军队,若韩国没有一个获得国际承认的合法政权,将来日苏开战,苏联“必即建立韩国苏维埃政府”,唯有中国率先公开承认“韩国临时政府”,才能使苏联“不能制造韩国苏维埃政府,届时只有随我承认韩国临时政府。”但最终,蒋介石选择了放弃。放弃的原因是美国表态反对,并把中国排除在讨论韩国战后安排的会议之外。

  越南方面,1942年秋,罗斯福曾通过私人特使,向蒋介石表示,反对战后将印度支那交还法国,主张由多国进行“托管”。蒋则担心这种“托管”,可能成为模式,被用于中国的东北、西藏等地,所以,“主张由中国充任‘老大哥’,战后单独托治越南,扶助其获得完全独立。”蒋的这种要做“老大哥”的诉求,正吻合其1942年迅速膨胀的“亚洲独立运动代言人”心态——在该年3月21日的日记中,蒋明确写道:“力求解放亚洲各民族,为我今后惟一之责任。”

  但最终,蒋介石也没有能够将做越南“老大哥”的诉求坚持到底。1944年双十节,蒋秘密接见了戴高乐政府驻重庆大使贝志高。据贝志高次日向戴高乐汇报之电文,蒋在会谈中表示支持法国重回越南殖民:“我要再一次向您肯定,……不论对于印度支那或者印度支那的领土,我们都没有任何企图。……如果我们能够帮助贵国在该殖民地建立法国政权,我们是乐意的。请您亲自把我这个意愿正式转达给戴高乐将军。”蒋之所以如此转变,乃是因为此时中美关系因史迪威之破坏已跌入谷底,故有联络法国感情之需要。

  不过,“民族主义”情结旺盛的蒋介石,并不甘心就此放弃对越南独立运动的扶持。1945年3月,因法国光复,日本对法印当局发动突袭,全面接管越南。蒋立即下达指示,要求负责越南事务的相关部门,对法国,“务须维护盟友并肩作战之关系,表面上予以极友好之印象”,对越南革命同盟会,则“实际上积极扶植”,“务使其意志集中,力量集中,准备于盟军驱除倭寇出境时宣布独立,成立新政权。”不过,该计划因遭到美国的反对,而未能成功实施,越南最终被托管。

  “须知精神道义的胜利,一定要有真实的力量,为之保障。”1944年2月,蒋在第四次南岳军事会议上的这番感慨,用来形容国民政府关于“民族自决”的政治理想的破灭,可谓恰如其分。

  (来源:腾讯历史)

  延伸阅读

  蒋介石试图打破旧殖民体系

  蒋介石有这样的扶助友邻的“责任感”,一方面,固然有中国跻身同盟国“四强”后,被“民族复兴”的荣耀感激发的缘故,另一方面,也是客观现实的需要——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对抗英美,一直以亚洲黄色人种“保护者”自居,以“扶助亚洲弱小民族之解放”为口号。东南亚各国民众,因不满殖民统治,多有响应者。如国民党军队在缅甸,即不受当地民众欢迎,屡遭攻击;印度“国民军”数万人,自1942年起也一直在与日军联络,蠢蠢欲动。

  所以,在蒋介石看来,若不能打破旧的殖民体系,就无从在道义上击败日军,抗战也就会更加艰难。1942年访问印度时,蒋也曾劝说过丘吉尔,希望其能承诺在战后给予印度独立,以换取他们协助同盟国共同打击日寇,却被丘吉尔强势拒绝。

  (来源:腾讯历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