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应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引产的疗效及安全性

  •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
  • 关键字:利凡诺,米非司酮,瘢痕子宫
  • 发布时间:2015-10-29 14:39

  【摘要】目的:观察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应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引产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瘢痕子宫中期引产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引产和单纯利凡诺引产,比较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宫缩发动时间、总产程和24h出血量明显短于和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胎盘残留率和宫颈裂伤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引产成功率(100.0%)高于对照组(90.0%)(P﹤0.05)。结论: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应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引产的疗效好,引产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利凡诺;米非司酮;瘢痕子宫;中期引产

  瘢痕子宫妊娠中期引产的风险较高,可能出现子宫破裂、宫颈裂伤及产后大出血等不良后果,剖宫取胎术虽然风险较低,但创伤大,绝大多数患者均不易接受。目前,主要采取药物进行中期引产。然而,不同的药物其中期引产的效果也不同[1]。近年来,笔者利用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应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引产,效果满意,安全性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2015年5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中期引产的瘢痕子宫60例孕妇做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妊娠15~24周,孕妇身体健康,自愿要求终止妊娠者;2.妇检及B超检查与停经时间相符,胎盘位置正常。排除标准:1.对利凡诺和米非司酮过敏者;2.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所有入选病例均按照制定好的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年龄26~38岁,平均年龄为(31.3±4.4)岁,剖腹产手术史者28例,子宫肌瘤病史者2例。对照组年龄25~39岁,平均年龄为(31.7±4.6)岁,剖腹产手术史者29例,子宫肌瘤病史者1例。两组患者年龄、瘢痕子宫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引产前准备

  查血尿常规及凝血四项、肝肾功,B超了解胎儿胎盘情况及子宫瘢痕愈合情况,并行阴道检查,了解有无软产道畸形及宫颈成熟情况。

  1.2.2 观察组

  采用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引产。具体用法:羊膜腔注射利凡诺100mg,同时口服米非司酮50mg,每日2次,连用2天。或者一次顿服米非司酮150mg。

  1.2.3 对照组

  单纯采用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具体用法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

  宫缩发动时间、总产程、24h内阴道出血量以及胎盘残留、宫颈裂伤和子宫破裂情况。引产成功:胎儿及胎盘完整娩出或胎儿娩出后存在少量胎盘及胎膜残留;引产失败:用药后72h未排胎者或需剖宫取胎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产时情况比较

  观察组宫缩发动时间为(23.42±10.18)h,总产程为(7.65±2.18)h,对照组宫缩发动时间为(36.97±13.84)h,总产程为(15.37±3.62)h,观察组宫缩发动时间、总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4h出血量为(77.53±26.86)ml,对照组为(113.83±37.71)ml,观察组24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产后情况比较

  引产分娩后,观察组胎盘残留率、宫颈裂伤率分别为13.3%(4/30)和0.0%(0/30),对照组胎盘残留率、宫颈裂伤率分别为43.3%(13/30)和10.0%(3/30);观察组胎盘残留率、宫颈裂伤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为发生子宫破裂。

  2.3 两组引产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引产成功30例,引产失败0例,引产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引产成功27例,失败3例,引产成功率为90.0%,观察组引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利凡诺做为妊娠中期常用的引产药物具有安全、有效、成功率高等优点,利凡诺注入羊膜腔后主要作用于蜕膜,使子宫内蜕膜变性坏死,从而产生内源性前列腺素,引起子宫收缩,其宫缩特点多为不协调性宫缩和强直性宫缩,加之妊娠中期宫颈不成熟,宫颈扩张较缓慢,这样就导致宫缩与宫颈扩张不同步,可能会引起宫颈裂伤和子宫破裂。另外,利凡诺可使胎膜坏死、腐败,使坏死组织黏附于子宫壁上不易剥离,且中孕期蜕膜绒毛板发育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胎盘胎膜残留的可能性。

  米非司酮是孕激素拮抗剂,通过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引起蜕膜和绒毛变性、水肿、出血、坏死、退化剥落,引起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引起宫缩增强;同时能使宫颈胶原分解加强,以利于宫颈软化、扩张和成熟;此外,还可引起滋养细胞凋亡,导致蜕膜与绒毛膜板分离,胎盘胎膜易于完全分离,从而减少胎盘残留率。上述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不仅可以协同宫颈扩张和子宫收缩同步进行,使产程进展顺利有序,在缩短产程的同时减少宫颈裂伤、子宫破裂的风险,同时也促进胎盘胎膜完全排出,明显降低了再次清宫率[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宫缩发动时间、总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24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胎盘残留率和宫颈裂伤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引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应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引产的疗效好,引产成功率高,不良情况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吕园园,何婵凤.不同中期引产方案在瘢痕子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河北医学,2015,21(3):482-483.

  [2]曹丽华.瘢痕子宫孕中期引产临床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6):699-670.

  林辉丽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