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行者——青年画家刘海涛

  • 来源:中国书画
  • 关键字:画家,画作
  • 发布时间:2015-10-29 19:01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个好的画家首先应该是个诗人,即便不写诗,骨子里肯定会有诗性的浪漫情怀。

  刘海涛的诗都写入了画里,他寄情于宽广的原野、高低的山坡、静默或风中舞蹈的树,甚至关注于一只鸟在头顶掠过。画家的孤独气质让他感怀天地万物滋长的生生不息。这个出生在东北黑土地上的画家,聪明敏感真实。刘海涛说:“宣纸是另一个存在,不受尺幅限制,笔在上面涂抹,品味生活和艺术之间那种微妙的真实。”

  画室是私密的。

  平展的画案让人徒增想象,一切就有了意义,也是画家生活的全部。故事也刚刚开始,那是种营造,浓厚或淡雅,润泽或干涩,抑或清秀灵动,朴拙雄劲..海涛痴迷于语言材料浓缩的言情表意。

  墨块在砚池行走,他痴迷那种味道,那种近可绕指的香。声音细腻慢慢扩散,香开始悠远。总是少不了水声,滋长万物的水以另一种形式蔓延或收敛,那是一种跋涉,孤独的行者和深邃的远方牵连,一根线或许就是一条路,旖旎着飞白,莽莽苍苍若隐若现。那涌动的斑斓云卷云舒,那是他人生的画卷,朴实里蛰伏着精彩。

  渴望精彩,让人生绚烂。这也许是每一个艺术家的追逐。

  2007年前,刘海涛一直在黑龙江省肇东市生活,画画。他从事美术创作比较早,属于少年有成。二十出的他头在当地已小有名气。他阳光,青春,踌躇满志,手里攥着大把的时光可以挥霍。可以约上同伴嗅着野外的空气撒欢奔跑,在细雨中呐喊,可以去不远的县城看电影,到酒吧去买醉。然人生有梦,有远方。尽管那时的作品想法和制作还有些稚嫩,但才华已显。梦是可以设计的。在刘海涛的画卷里,家乡的那方水土让他的思想泛滥,那是他画家梦的起点。他取名《梦》的作品,描绘了黑土地上茂盛的植物和一只沉思的鸟。他固执地认为那就是自己。那是他第一次在全国美展中获奖,至此,一发不可收,作品接连入选全国美展并多次获奖。那时的作品《馨秋》,呼啦啦画了那么多秋后的玉米杆儿,在风中作响。他画出了声音。一群鸟茫然四顾,在玉米地里迷失。如作品里透漏的信息,那时的刘海涛已不满足于对物象的描摹和表现出的小情小调。文化艺术之都北京这时候是令人向往的。来北京二年,刘海涛没有打开让他困惑的那把锁。他甚至忘记了绘画,忘记了来京的目的。借宿在朋友家,每天无所事事,更多的是他的双脚在住处的楼梯上和下。附近的大街、胡同、公园、小吃、作坊,大爷大娘,玩耍的小童,都让他混得明白。他不屑于拿着画笔,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的名头去赶大大小小的笔会,扩大名气,糊弄点银两。他的心没在这儿。

  2009年是刘海涛艺术道路的转折点。著名画家唐秀玲在山东理工大学的工笔重彩高研班圆了他这二年的漫长等待,学校在淄博。唐秀玲的作品有着崭新的时代面貌,教学上更是见解独到,有自己的一套科学的教学体系,可谓满天桃李。名师的指点,个人的才气和努力,无疑能成就自己的人生。刘海涛如鱼得水,第二年以助教的身份协助老师辅导学员创作。刘海涛不喜欢别人给自己打上工笔画家的标签,他要开拓写意画的领域,他在工笔画的写意性上得到了可喜的尝试和专家的肯定。他的线有神采,拿他的话说是有表情的。他专注于这些东西。专注就有收获,再加上他天性使然,他的画不同于常人。

  2013年,刘海涛有幸跟随卢禹舜学习山水。刘海涛虚心学习,山水画创作有着可喜的进步。结业作品《细雨钟声远》得到卢禹舜的高度评价。刘海涛的画室杂乱中有条理,这是艺术家的通病,一摞摞纸,一堆堆书,看似杂乱,其实有他自己明白的井然。盆景婀娜,笔墨生香,墙上挂着石涛、弘仁、王蒙、倪瓒,便于随时驻足观赏。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师古而不泥古,这是卢禹舜老师对刘海涛作品的高度评价。2014年,唐秀玲老师引荐,刘海涛有幸聆听胡明哲老师的教诲。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胡明哲是国内比较早的致力于岩彩画技巧的研究者和传播者,她对岩彩画的创作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意义。黑白灰,色彩关系,这一时期对刘海涛的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刘海涛的作品现代。画画是画什么?唐秀玲老师说:“画关系。”讲究的画面,讲究的笔墨,讲究的想法,构成刘海涛作品的语言符号和美学情趣。这些,在刘海涛新近创作的一批没骨花鸟画“晨与露系列”中,得到显见的印证。无论是人物花鸟山水,刘海涛都不是为了画画而画画。他有自己的想法,笔在纸上涂抹,声音急促或舒缓,收放自如,拿捏得体,刘海涛的笔下总不缺少奇迹。

  刘海涛在画完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入选作品《晨光》后,感慨抒怀:

  第一缕阳光从画面的窗子里蔓延进来,人物的形态开始慢慢清晰生动,我喜欢感受他们呼吸的样子。仿佛发出声响,翻阅书籍或大声说笑。很多的仿佛会从画面里延伸出来。很多的未知会衔接我们敏感的神经。就像一幅作品的诞生,掩盖了很多过往—当这幅画还是一张干净的白纸,我开始用不同的墨色在上面大笔涂抹,荒凉又丰富。敦煌土的妙处这时就有了彰显,它铺展开来,所到之处覆盖或者渗透,画面在赭黄的氛围里生发。如果给历史这个词设置颜色的话,我觉得很合适。勾勒线条是第二道工序,我专注于对线条的把握,桌椅,书籍,衣褶,眉眼,各有表现形式。岩彩材料在这幅画里举足轻重,粗颗粒和铜箔的运用无疑丰富了画面质感,也烘托了人物性格。我喜欢用画笔讲述历史。

  严肃,认真,是刘海涛的创作态度。

  毕竟,画画是他一生的事情。

  是他的职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