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ny是从其他部门调来的,初来乍到,第一天就带了双份的零食,休息时分给周围的人。中午吃饭的时候,Sunny问其他同事要去哪里吃,大家投票说吃乌冬面,她主动拿出手机来,说:“我来团购,几个人?”下午大家偶尔聊天,说起上周末的聚会,Sunny也忍不住来搭话:“那里很不错,我经常去。”每到这个时候,大家不但会中断话题,甚至参与者都不知道Sunny为什么插进来。
Sunny把组内每个人的微信都加了一遍,只要有谁发朋友圈,她都第一个点赞,然后说一堆让人开心的话。但不管那条状态下有多少条回复,都没有人回复她。同样地,她的每条状态下面,基本上没有组内任何同事的点赞和评论。
每年11月,公司会组织一次近郊旅游,为了节约经费,一般安排两名员工住在一个房间。和Sunny分到一屋的女同事,竟然要求行政重新分房间。最终Sunny对领导说当天有事,不去了。
有一天午饭时,我和组里的同事王爷聊天,说到Sunny,觉得她蛮可怜的。王爷咽下口中的饭,看着我说:“她是把社交友谊看得太廉价了。虽说感情的事,要付出才有回应,但付出前连对象也不看,那就是自讨苦吃。好多看起来的投缘不过是逢场作戏,不要以为你掏心掏肺,别人就会善待你的友谊。有时候,那群人聊的事情,你根本不感兴趣,还想要插嘴去附和,以为别人会因此注意到你,其实到头来,都是自己在演独角戏。有些人可以被归类为朋友,有些人仅能止步于同事。”
王爷讲了她一个朋友的故事。她的朋友中途转行进了娱乐圈,起初并不开心,身边的小团体基本很难挤进去,虽然每个人像都认识了,但是别人讲话、开玩笑从来不带上她,其他人都出唱片、拍电影,她也很努力想要和那些人看齐,但是没有人注意她。事实上她的条件并不差,只是缺少机会。
等到机会到了,出了专辑,给圈子里的朋友都寄了一张,说是希望大家指点指点,其实是希望大家能够想起自己。然而,唱片寄出后,几乎没有回音。几个月后问起,对方才突然意识到好像确实签收过什么,但放在角落里没有注意。她也只是和善地笑,说着没关系。每个人都很忙,在你不够强大的时候,根本没人会注意到你。
过了几年,她越来越优秀,很多人开始注意到她。这时候,过去那些不把她放在心上的朋友又开始和她交往,好像之前的不重视从没发生过。说到底,还是自己底子硬了,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巴结”和“讨好”。
那天下午,我注意到只要是有人叫Sunny做事,Sunny就会很开心地去帮忙,然而帮过之后,除了一句简单的“谢谢”,别人也并没有给她太好看的脸色。下班之后,大组聚餐,名单里面没有Sunny,她只淡淡一笑,说:“没关系,我正巧约了人。”我因为工作没有做完,和领导说晚些去,后来打卡下楼时,却发现Sunny坐在便利店的椅子上吃面包。如果我没有看错,Sunny无神的双眼有些泛红,时不时望着手机发呆。
第二天,我私下写了一封邮件给Sunny,内容不多,只是告诉她,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别人身上,不如把时间花在自己身上。下班时,我收到Sunny的邮件,只有简单的两个字:谢谢。
Sunny开始用心经营自己的工作,想方设法得到领导赏识,办公室加班的人并不多,Sunny便是其中一个,因为没有同事邀约,也没有额外安排,所以她常常做事做到很晚。但是组内人员太多,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表现欲,Sunny依旧淹没在众人之中。半个月后,Sunny申请外派。很多本地的员工都不愿意外派,工资没有比国内高多少,环境比国内还要差。Sunny还是执意申请了,她到我座位边上,递给我一瓶酸奶,说:“谢谢你。”Sunny笑得很轻松。
Sunny去了海外后,每次我们开电视会议,基本都能看到她。听说,她去了海外之后,很快就成了主心骨。因为人少,所以交际圈子简单,大家没有那么多想法,只想着开心工作,氛围很好。那年,Sunny连升三级。后来Sunny作为海外事务所代表回来的时候,以前那些同事突然都拥上去问东问西,好像迎接归国友人一样。
Sunny过来和我打招呼,我说,看你越来越好了,真替你开心。Sunny大方地笑,说,谢谢你的信。Sunny回海外之前,给我发了一条信息,她问,怎样才可以真正地做到不计较?我回了一句话:强大到让别人计较你。Sunny回了一个笑脸,她说她懂了。
存在感从来不是别人给的,只是自己太过弱小,没有足够的分量存在于世界上。你不需要去讨好全世界,只需要做好自己,静静等待被你品质吸引的人,主动且乐意和你走到一起。
(摘自《我只是敢和别人不一样》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周宏翔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