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都正在成为恐袭目标吗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ISIS,恐怖袭击,巴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1 15:32
ISIS对城市恐袭所传递的总的信号是:让你们死在你们的欲望中,因为你们的欲望太多了。
2015年11月13日的巴黎恐袭被法国总统奥朗德称之为在法国发生的“史无前例的恐怖袭击”,并宣布法国关闭边境,全境进入紧急状态。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这是巴黎自1944年被纳粹占领后首次进入紧急状态。
三年增加两倍
从全球城市安全角度而言,城市遭受恐怖袭击的威胁性高速直线上升。
根据马里兰大学全球恐怖主义研究和恐怖主义预警中心START的全球恐怖事件数据库,就全球近年来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的时间分布而言,已从2011年的5065件,上升到2014年16818件。
也就是说,仅仅3年时间里,全球恐袭事件增加了2倍多。而2015年已有的全球统计数据已经远超2014年同期水平。
从遭受恐袭的城市分布地域来看:中东北非最多,达到24.27%,南亚23.44%,南美13%,西欧11.07%。上述地区共占到了受袭击城市的70%以上,其中南美和西欧加起来24.07%,基本与中东地区的24.27%持平。
而且,从发动恐袭并公开主动声称对事件负责的恐怖组织或恐怖分子的类型来看,近年来与ISIS相关的组织居多。
从恐怖分子的成分来看,在中东的恐怖组织中夹杂为数不少的欧洲人,他们有的持有欧洲国家护照,可自由游走于中东和欧洲之间,完全有条件以合法的身份回流欧洲,从事非法的恐怖袭击。
尽管恐袭对城市安全的威胁性持续在全球直线攀升,但总体而言,在城市安全的全球层面上,从ISIS近年来最典型、最嚣张的行动目标和袭击动机来看,其主要针对的目标国越来越清晰、集中,即主要针对美国及欧洲国家。
美欧城市成为主要目标
自2014年6月以来,欧洲国家在打击恐怖组织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诸多国家加入以美国为主导的反ISIS联盟,以英国、法国为代表的一些欧洲国家甚至加入空袭ISIS的行列。特别是法国奉行高调军事干预政策,积极介入利比亚,武力打击ISIS,使自己成为极端组织眼里的头号敌人。
在这种背景下,极端组织对欧洲国家极为仇视。可以说,这些国家的一线城市确实处于相对较高的恐袭威胁之下。
欧洲很多城市频遭恐怖袭击的现实可以对此佐证:从伦敦、马德里,到奥斯陆,再到巴黎。另据英国《每日快报》报道,ISIS在“推特”上发文叫嚣称,伦敦将是下一个目标,罗马与华盛顿也在劫难逃。
于是,有学者认为,巴黎恐袭意味着全球城市都正在成为恐袭目标,但当前下这一结论为时尚早。
从具体的城市受打击的时间分布、地域分布、恐袭组织类型分布和恐袭目的与动机研究表明,只是美国及欧洲国家正在成为并已经成为了ISIS的主要袭击目标,而不是全球的城市都正在成为袭击目标。任何其他国家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在恐袭威胁之外,但原因却要复杂得多。
例如,中国所面临的恐袭威胁从根源上来说并非来源于ISIS,而是来源于西方反华势力在双重反恐标准之下操纵一些极端暴力恐怖组织制造的麻烦。
打击目标国的核心价值观
对中国城市而言,的确面临着潜在的来自ISIS的恐袭威胁,而且一些新疆暴恐分子也接受过境外恐怖组织的专业训练,某些极端分子加入到“圣战”之后回流或潜回新疆实施暴恐活动。
但是,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ISIS的主要行动目标在正面针对中国城市,因为中国不具备引发其恐怖袭击动机的核心要素。
一定程度上,“吸引”ISIS发动恐袭攻击的城市有相似的特点。
首先是宗教失尊,即某些国家或城市对其他宗教缺乏起码的底线尊重。
其次是价值失合,即生命信念或生活价值在理念上不能共识或相互抵制。西方世界的享乐主义和伊斯兰教义中禁欲主义的人生哲学是背道而驰的。
近年来ISIS发动的恐袭,多数发生在酒馆、咖啡厅、餐厅、体育场、剧院等以休闲娱乐为主的场所,而不是大型城市基础设施等城市建设工程。
他们基本上都倾向于选择那些以生活奢靡、纵情娱乐为主要功能的地段或场所,娱乐的主题和方式也是触动伊斯兰圣战者神经的。比如,11月13日当晚巴塔克兰音乐厅里,是来自美国加尼福尼亚州的老鹰重金属摇滚乐队(Eagles Of Death Metal)在纵情高歌。
ISIS对城市恐袭所传递的总信号是:让你们死在你们的欲望中,因为你们的欲望太多了!你们必须接受原教旨主义的行为和操守的强制改造。
所以,ISIS采取的恐袭行动完全是冲着打击目标国的核心价值观,特别是要强制改变目标国的核心城市的主流行为和操守。
因此,有理由作最坏的预计:ISIS确实手握一份恐袭的目标城市名单。那些有着美欧式价值观的一线城市,其所在的国家与ISIS价值主张针锋相对、同时又对其采取武力干预的城市,可能将是短期内ISIS的袭击目标。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紫德公共战略科技研究院院长。)
文/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