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高富帅街”的穿衣指南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伦敦,萨维尔街,手工定制,男装
  • 发布时间:2015-12-01 16:46

  在这条街上买一件手工制作的西装上衣,至少需要2000英镑。

  在电影《王牌特工:特工学院》里,情报机关直接把“安全屋”设在了伦敦萨维尔街上,让那条街上高级手工定制的男装店享受了一次全球性的公关宣传。

  而且,特工朋友们的鼎力帮助还没完,随着2015年11月新一集的“007”电影《幽灵党》在全球上映,萨维尔街的裁缝们又会忙上许多。因为不少人在目睹了詹姆斯·邦德的风采后,忍不住去量身定做一套类似附带“身手敏捷”和“吸引美女”两大功能的西装。客户们知道,萨维尔街上的裁缝们能够满足他们的这些愿望。

  除了有钱,还要有时间

  萨维尔街坐落在伦敦繁华的商业街摄政街的后面,那里林立着各种老字号的裁缝店,从街上不大的橱窗中能看到一卷卷布匹,以及各种半成衣。

  在这条街上买一件手工制作的西装上衣,至少需要2000英镑。而在旁边的摄政街的Zara专卖店里,不到60英镑就能搞定一件。

  萨维尔街的裁缝们坚信自己的定价有充足的理由。在英国,拿出历史传统来作附加值是普遍做法,如果还能和王室或者贵族扯上关系,那商品更能身价百倍了,而萨维尔街恰好两点都能兼顾。

  萨维尔街建于1665年,当时在英国掌权的是“护国公”克伦威尔。那条街原本是威灵顿伯爵家族的地产,因此街道以伯爵夫人的姓氏“萨维尔”来命名。1785年,萨维尔街有了第一家定制裁缝店,后来同业者不断集中,到1838年,萨维尔街形成如今的局面。

  要成为萨维尔街的主顾,除了要有钱外,时间也是一道硬门槛。因为在街上的裁缝铺里,时间仿佛凝固了。推开街上一扇窄小的木门进去,会发现仿佛回到两个世纪前:雕花靠背的牛皮座椅,隔板上竖着烫金封面的账本,桃花心木橱柜里的天鹅绒衬里上,整齐地摆放着钮扣和袖口……这些无不给人以暗示:这里买的并非时装,而是传统。

  迎面招呼的店里销售人员也像足了从唐顿庄园里走出来的“楼下人”,对顾客礼数周全,但又带着一丝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傲慢”。店里的人先给顾客提供包括面料、样式、搭配等在内的冗杂的选择,再沉稳地带顾客去后面仔细测量尺寸。这个过程从头到尾都让买家对其专业素养十分满意。

  对于定做一套萨维尔服装来说,一个多小时的介绍和测量简直连开头都算不上。要想等布料变成衣服,至少需要经验丰富的裁缝制作50个工时。至于最终拿到合体的衣服,从测量开始算起,如果8周能完成,就算是很快了。

  和两个多世纪的传统比起来,8周又算什么呢?但神奇的是,萨维尔街的裁缝们将这种带有拖延症倾向的特质包装成公司的“质量保证”。

  对新衣的期盼就在这将近两个月时间里充分发酵,经过至少两次繁琐试衣和修改服务,直到接到裁缝邮件发来最终的取货通知前一刻到达顶点。

  等好不容易在裁缝的注视下穿上新衣,在几句略带恭维的“专业意见”的衬托下,客户一般都会满意地付足尾款走人,并在回去的车上心满意足地盘算:什么时候再回这里找裁缝订件更贵更好的。

  王子出手准,老街复兴快

  萨维尔街的手工定制西装虽说名声在外,可越来越多的人等不了8周时间,而转向附近的成衣店直接买“即穿即走”的衣服。在这种消费趋势下,Zara的老板成了世界首富,而萨维尔街却遭遇不景气。

  1901年,萨维尔街上最大的一家服装店就雇用了300位裁缝,一年制作1.2万套定制西装。如今,整条萨维尔街的裁缝店总共也就有不到200名裁缝,年产量1万多套。

  萨维尔街上的裁缝同业公会指责全球一体化、过度商业化、竞争和外国公司让萨维尔街日渐衰落,使得坚持手工传统的老字号裁缝店越来越少。奢侈品牌,特别是法国的LVMH和瑞士的Richemont,这两家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巨头旗下的服装品牌,更给原汁原味的英式服装带来冲击。

  公会同时也展开措施复兴萨维尔街。早在2004年,英国传统制衣业成立了萨维尔街定制服装联盟,成员有12间店铺。联盟特别对定制西装作了相关规定,还帮助成员们斥巨资重新装修店面和工作间,并与东伦敦的社区学院联合开办课程,培训年轻的裁缝。

  除了自强复兴外,萨维尔街还得到了查尔斯王子这位强力外援的帮助。查尔斯是萨维尔街的老主顾。为了照顾“英伦风格”的服装,查尔斯在2012年亲自助阵第一届伦敦男装周,并穿着萨维尔街出产的服装,称希望“通过自身的一点演绎,来展现最好的英国时尚”。

  “王子效应”为萨维尔街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不少英国人重新意识到了传统之美。

  除了重振国内市场外,萨维尔街还盯上了国际市场,比如中国。在2015年初,英国旅游局发起了用地道中文来装点英国最受喜爱景点的活动,彼时萨维尔街被社交媒体上的用户命名为“高富帅街”。

  在萨维尔街,游客们只要花上265英镑,就能被专人带领参观萨维尔街裁缝店地下的工作室。对历史感兴趣的人,会在那里看到一个世纪前的工作样本,而关注现实的,则会看到裁缝们在缝纫机上弓身劳作的情景。

  要混金融圈,首先问裁缝

  距离萨维尔街车程15分钟之外,就是伦敦金融城。

  作为世界金融中心,这里云集着全球顶尖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在其中工作的腰包丰厚的“金领”们,不少都是萨维尔街的忠实客户。他们的着装看上去一年四季没什么区别:一成不变的深色西装、衬衫再加上闪亮的袖扣和雕花的牛津鞋。

  只有萨维尔街上经验丰富的裁缝才能看出套装之间的细微差别,他们对那些金融圈里的客户提出了几条着装建议,帮助后者能够在这个“拼实力还要拼颜值”的环境中风生水起。

  裁缝们给出的金融城着装指南中,第一条是:穿套装总没错。在金融城里有一种近似“正装崇拜”的心理,这也是这个圈子的“潜规则”。就连大洋对岸的美国华尔街的大佬们,每年都会飞到萨维尔街做几身衣服,以保证他们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西装笔挺。

  正装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合身,因此量体裁衣的手工定制是必要的投入。当然,在后期昂贵套装的养护成本中,重要的一项是保持体形,否则在体重秤提出警告后,唯一的解决方式是找裁缝重新做身衣服。

  着装指南的第二条是:不要根据现在的职位穿衣,而要照着自己想成为什么角色来打扮自己。对于有上进心的员工来说,看着自己的上司们个个西装革履,于是自身也不敢有半点怠慢。实际上,他的上司们也是在效仿各自的上司。当然,如果不能像财力丰厚的上司那样拥有在袖口上手工绣着名字首字母的衬衫,以及亚麻手帕,那么合体的灰色或者深蓝色西装是基本装备。

  裁缝们认为,假如客户不方便时时向他们问计的话,那么找个会穿衣搭配的伴侣也是替代性解决方案。女伴在着装搭配方面的选择,往往会影响到他们的“钱景”。因为,在金融城,有八成雇主承认他们会以貌取人,员工的着装会对他们的升迁产生影响。

  由此看来,穿戴整齐也是金融圈里擅长投资的专家们对自身的一笔投资,而萨维尔街则能成为这种“形象投资”的起点。

  任何时候都不要放松对自己的着装要求,则是萨维尔街裁缝眼中金融城着装指南的第四条内容。虽然按照惯例,每周五是金融机构的“日常着装日”,意思是员工们可以脱下套装,轻松一下准备迎接周末。

  但如果菜鸟们真信以为真,周五穿着运动鞋来上班的话,一定会觉得自己就是天鹅群里的那只丑小鸭。据统计,只有五分之一的人会在周五穿便装上班,就绝大部分人来说,直到周五下午5点下班前,他们都恪守金科玉律:正装无错。

  正因为如此,所以萨维尔街裁缝们给出的最后一条建议是:能买几套衣服,就要多买几套。

  文/于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