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理想家”集结号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人类,House Vision,住宅
  • 发布时间:2015-12-11 13:49

  人类从远古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直至对幸福的基本定义,绝不是通过一个小小的机缘,就能随意撼动的。“家”既是各个产业的交叉点,又是社会文化生活的基础。对于居住的思考,本身就是对于产业未来的思考,同样也是对于未来社会发展的展望。在中国,这个思考就意味着,对十三亿人口幸福未来的展望。对于它的探求,不在于贫穷或富有,而在于领悟生活的希望与价值的根本所在。“China House Vision理想家”项目是由北京国际设计周与日本设计中心共同发起,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先生担任总策展人,汇集国内顶尖建筑师及研究学者,以中国本土文化、生活背景为基础,研究并构想适合中国的未来住宅愿景。而“China House Vision理想家”作为面对中国未来社区与居住的第一个跨行业大平台,正视当下中国城市生活与人居环境的痛点,从过去汲取智慧,向科技借助力量,探寻未来社区与居住的形态和可能。现在让我们与前瞻者们一同从“家”的话题出发,聊聊关于未来的理想居住的模式。

  土谷贞雄

  House Vision未来产业的交叉点

  House Vision,不仅仅是关于住宅。选择住宅是因为住宅是所有未来产业的交叉点,在家庭能看到所有未来产业的发展情况。“我们从2011年就开始准备这个项目。在2013年做了第一次东京的展览,其主题是‘让家庭作为一个新的理解、新的感知力’。当时有七个展馆,每个展馆是由一个企业和一个建筑师共同完成。”土谷贞雄说,“现在我们在积极准备第二届东京的展览。在每次的展览之前,我们会有一个全面的学术研讨会。2015年1月,我们在日本对第二次展览做了学术研讨会,向大家一起公布了联合研发的结果,其包括17个公司,41个建筑师和学者共同参加,向第二届的东京展览会提出了将近50个想法和方案。2016年8月的第二次展览在东京,将计划有13个展馆,由13个建筑师和13个公司参加。同时,我们在今年5月米兰世博会上开始了正式启动,目前确认参加的14位顶尖建筑师和他们的事务所,包括马岩松、王昀、张永和、张轲、华黎、刘家琨、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NEXT建筑事务所等等。我们也紧密的和各个研究学者来合作,包括史建等等。而现在正对研发工作和联合实验室工作积极紧张的筹备之中,我们一起提出、考虑和研究中国未来的社区生活和居住的问题。在联合实验室的研发结果之后,我们计划2016年的6月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宣布中国研发的结果。中国理想家的项目计划在2017年开始中国的巡展计划。”

  作为House Vision理想家项目,它非常独特的一点就是创新的理念,在创新过程中间,是建筑师与参加的企业公司一起来做交叉的碰撞和研发。“也许你会好奇我们的工作方法。首先看到目前的社会问题、行业问题。在目前问题的基础情况之下,我们邀请建筑师和行业公司一起从市场、从研发、从产品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同时思考的结果我们会以富有远见和将来视野的一些概念和产品雏形出现,然后我们会以展览的形式、以视觉的形式呈现给社会、呈现给行业、呈现给所有的公众。希望能够在大家的思考中间和解决方案中间,提出一些真正有影响力的想法。这是为将来企业们来做新的产品的最好的基础和方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Yuko Nagayama建筑师和索尼一起来做建筑的过程。利用索尼的感应技术和高科技技术,建筑师把它做成了一个想象中的和可能实现的家的墙壁,这个墙壁所有材料都是用可感应的材料来组成。所以利用人工智能、利用感应的技术、利用云端的信息和数据,这种墙是可以感受到人的情绪、人的需求、人的思想,它会通过对人的感应来做出一些变化。当这个房子的墙感应到居住在里面的人想看到外面的天空的时候,它会自动的打开窗户。比如在夜晚当它感应到这个人离家很近,要进家门的时候,它会自动的开灯、自动的开门。建筑师超前的想法,结合企业的技术,其研究结果会在我们明年的展览中间呈现。但是它具体会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是不是以有视觉冲击力的形式出现呢?我们是充满了期待。中国作为世界领先的国家,对社会、对亚洲、对全球都充满了责任感,我们非常期望和邀请众多的中国企业和中国建筑师、中国学者,还有所有的中国人,来一起参加这个项目。”土谷贞雄说。

  张永和

  “China House Vision理想家”向着一个更美好的人类生存环境进军的第一步

  作为一个建筑师或者设计师,张永和认为,首先要掌握熟悉建筑领域、设计领域之内的知识和状况。但仅仅这些就足够了吗?当然这是不够的。同时还要关心建筑学、设计领域之外的东西。如此就像需要把自己的领域开个窗,向外面去看。那看到了什么呢?如果在北京,可能看到的是非常糟糕的交通。再看,又看到污染、看到雾霾。这些问题就不属于某一个领域,而是属于今天整个居住环境的问题。建筑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一个主要的学科,当然要参与进来,所以就出现了后续。从领域里面突围出去,开始要用自己的专业的知识来参与到更大的问题考虑之中。但是实际上一个建筑师或者一个研究者、科学家是未必能完成的,所以就要合作。与科学家、跟工程师一起合作,想法就可以变得好一点,大一点。当然,还有使用者,企业,又构成了再多的一方,那想法就可以变得更大,更好。因此,合作是一些工作的常态,其实建筑师、设计师日常的项目是永远在跟不同的方方面面的其他的专家和人士在进行合作,“China House Vision理想家”项目亦是如此。

  对于都市居住趋势上,张永和主要思考了三个问题。“第一,自然的问题。自然的问题并不是一个人待在窗子里看到外面是绿的就够了。而是看到绿的时候想为什么我不是在室外的空间。也许今天雾霾太厉害了,可是一定要想到,明天也许没有雾霾,而且以后雾霾是不是通过咱们的努力会使它减少。所以人和自然、建筑和自然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目。第二,交通的问题。为什么不骑车了?虽然我没有做很深入的工作,但现在听起来是,今天中国人不骑车了,是因为以前骑太多了,觉得骑车可能没意思了。但实际上,东欧却是一个正好相反的情况。在布达佩斯,它叫自己是自行车之城,我觉得挺特别的。后来去布拉格,它也叫自己是自行车之城,阿姆斯特丹也叫自己自行车之城,东京也叫自己自行车之城。自行车是最健康、最绿色的交通工具。中国是自行车大国,现在是不是还能回来?现在自行车领域风起云涌,是非常火热的领域。当然这也是我个人兴趣。第三,能源问题。洁净能源,太阳能也不是偶然的,它此时此刻的效率不是太多,产品也有一点局限性。可是发展之快,是真的让人应接不暇。例如:现在太阳能光电板,就一块塑料纸,卷成一卷,到任何地方都可以铺开,价格也非常便宜。当然还有风能、海潮能、地热等等,但太阳能将来的优势恰恰在于它最简单的可以放到环境里,放到建筑里。与此同时还有回收问题,可以说它是一种新常识,也可以说它正在变成常态的做法。基本上看不同的国家和城市,纸张、金属,有些时候还有玻璃,塑料,都是可回收的。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以及节约问题。现在世界上一些最富有的国家,像瑞士、日本,他们的生活方式是非常节约的,每一滴水、每一度电都是节省。中国以前有这个传统,是不是现在能再将它重新继续下去。”

  事实上,生活方式在改变,并不是物质的消费就能满足一个人了,我们有的人每天禅修,但他不是唯一干这个事的人。因为现在很多人不但要身体健康,还要精神健康,所以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实是多种多样。随着我们的社会老年人在急剧增加,公共空间和私有空间之间的关系也是在变化,因此也产生冲突等等。其实都是我们关注的一些问题。希望在这样的合作下,跟着“China House Vision理想家”展览也好,项目也好,能把咱们生存环境的大问题,都反映到设计里面去,最终创造出一个更好的家园。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