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德国车

  • 来源:汽车杂志
  • 关键字:德国车,物联网,汽车动力
  • 发布时间:2015-12-22 14:47

  见证革命的90年代

  90年代一直都是爱车者的热门话题,那个年代在全球汽车工业历史中是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今天我们津津乐道的所谓经典,90年代出品的车款占据了非常大的版面,汽车科技在那时有了几项革命性的突破,包括供油系统从早期的化油器进入到机械喷射,再进入到电子喷射的年代,与此同时,对应电子喷射的发动机监理电脑被赋予了更重要的任务,这意味着许多传统靠机械或是老师父经验的调校设定,都能由电脑透过诸多传感器来决定最佳的设定值。汽车此时开始会思考,会根据不同环境调整状态。再者,包括ABS与安全气囊开始普及在高级车上,汽车动力越来越强大,但也越来越安全,提供给驾驶的操驾乐趣也与日俱增。在那个时候,不论德国车、法国车、意大利车、美国车或是日本车,都有着鲜明的特征,那样的特征投射的是制造者民族特性与该国家用车环境,你可以轻易地从线条、声浪、底盘特性与乘坐感,清楚感受到不同品牌对汽车的主张,所有设计师希望你看到的、听到的与感受到的,都有强烈的性格在。

  今天,汽车科技世界大同,全世界设计汽车的人都热衷把所有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功能加到汽车上,把互联网、物联网与卫星通讯通通装到驾驶舱,把夜店灯光、音响与SPA馆的按摩、香薰通通搬进车内。在设计上,每个设计师都有一套说词,其实就是为不同而不同,或光影,或波浪,或回旋,再加上灯光科技日新月异,结果就是每辆车都有着无比复杂的线条,德国车还是日本车?美国车还是韩国车?谁还分得清楚?谁还真的在乎?

  德国车当如是也

  不要以为我离题了,我们今天要试驾的主角是1987年出厂的奔驰230CE,原厂代号W124,这是我心目中最正宗的德国车,也是一直以来我心目中最美的奔驰双门跑车,没有之一。CE由当时原厂的首席设计师Bruno Sacco操刀,车身有着均衡的比例,没有夸张的侵略感,也没有近代跑车惯用的低扁与长车头。虽然车头与车尾的设计有着相同笔触,但从发动机舱盖到挡风玻璃的线条,我们可以轻易发现双门车型的独特设计重点,前挡风玻璃的弧度比较平整而且宽阔,无B柱的设计提供了驾驶人极为明亮舒适的驾驶氛围。车顶到车尾设计的弧度不像一般的四门W124E系那样陡峭,W124CE较为平坦的车顶线条一直延伸到车尾,使得后座的乘客拥有比较宽敞的头部空间。在车身尺寸上CE也比一般4门车型短大约85毫米,视觉上的差异不大,德国车稳重的气势在本车身上一览无遗。

  在安全性方面,CE型的A柱、前车门以及车侧下底板的钣件都经过特殊的加强,ABS列为全车系的标准配备,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前座安全带自动伸出的贴心设计:当你打开车门的时候安全带会自动伸出,驾驶者以及前座乘客可以非常优雅地入座,扣上安全带,享受愉悦的旅程。

  放下车窗,让路人欣赏你的品味

  友人这辆1987年出厂的230CE,属于W124最早一批双门车型,搭载的是代号M102的2.3升8气门机械喷射发动机,马力只有让人害羞的136hp。那个年代的德国车流行沉稳配色,友人此车近似铁灰蓝色的车漆状况非常完美,在数年来精心的呵护整理下,外观可以说是闪闪动人,搭配的16英吋AMG五星平板铝圈,走的完全是典雅路线。打开厚重的车门,当年CE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设计不外自动推出安全带的金属推杆以及带微动开关的大面积车窗,与一般W124相比,CE的A柱与C柱明显更为低斜,厚实的C柱隐约与A柱呼应对称,接近无B柱的设计后来成了奔驰所有双门车的标准设计,乃至于后来的电动蝴蝶窗,都是在W124CE奠定下的基础。

  跟同样是拥有众多老车粉丝的BMWE34相比,那个年代奔驰的内饰扎实度显然更为出色,许多塑料件年久脆化的状况比同期BMW要好许多。关上车门,厚实的声音丝毫不逊于现在的新车,呼应外观的蓝色真皮内饰虽非主流,但在所剩不多的W124CE中显得独树一帜,除了仪表板字样因为日久而稍微退色,如此简洁朴实的设计在近代让人眼花缭乱的奔驰车面前,格外让人觉得朴实而且耐看,没有过多花俏的设计,更没有让人摇头的环保材质。

  说真的,要求一辆出厂将近30年的老车像近代车款一样平稳舒适太不近人情,这样年龄的车款,多数都已经被压毁在汽车坟场中,外观内饰能够保持如此的状况实在难得,发动机舱盖底下那台M102发动机在当年也算一时之选,但30年的岁月洗礼,从外观上已经看得出残破的痕迹,尽管友人两年来陆续也更新了发电机、压缩机、点火系统与周边耗材,并且更换诸多垫片改善渗油的问题,但这副上了年纪的心脏依然有些无力,启动电门需要卖力挣扎一下才能顺利启动,试车当天天气异常炎热,空调一开瞬时转速指针就努力挣扎着像是要熄火。

  我与友人在炎热的台北城中穿梭,230CE提供开阔的视野与明亮的车室空间,车内的每一处用料都货真价实,就连车窗玻璃也比一般车款厚上许多。发动机在空调的拖累下有点气喘吁吁,但行驶间不论震动或噪音的抑制都维持在出色水平,扎实的底盘几乎听不到一丝异音。早期原厂的悬挂设定偏向柔软,工程师似乎一开始就希望你优雅地驾驶230CE,即便后来友人更换避震器之余借机升级强化,选用的仍是Koni原厂型避震,用来微幅降低车高让视觉效果再升一级。

  好吧,我承认大热天开这样的经典老车需要多些包容,停红绿灯时友人赶紧将空调关闭,否则就会看到怠速指针像是随时要断气一样。老式的机械式四速自排变速箱虽然老当益壮,但换挡时有点像背后被踢一脚,当然发动机动力是绝对不够用的,还好路人并不会因为我开得慢条斯理而不耐烦,他们甚至会降下车窗对我报以微笑,肯定我们有耐心基础的优雅品味。

  后记

  拥有一辆隽永的双门老奔驰是件让人津津乐道的事,车聚时永远是老一辈车迷话题围绕的焦点,尤其在新一代奔驰越来越离经叛道、越来越过度设计的今天,老奔驰的刚毅方能唤起我们对汽车最原始的理解与最直接的沟通。

  可喜的是,由于新车越来越不像我们理解的汽车,于是传统且被赋予经典地位的老车在市场上越来越受到尊敬,台湾地区的法规开始针对老车的检验与路权赋予更多方便,在此基础上,也许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经典老车,生龙活虎地奔驰在我们眼前。

  最能象征德国车的奔驰

  虽然俗套,但我们还是先来看关于W124的起源与几个有趣的纪录:首先,从1984年发表,到1995年W210接替登场,W124的生命周期长达11年,累计销售数量超过240万辆,以一辆中大型豪华车而言,这是非常了不起的纪录。能够缔造辉煌的纪录,W124不论在奔驰车系中,甚至是全球豪华车坛中一定有其标志性的意义存在,我们先来看看以下三个重要里程碑:

  1.车体安全与流体力学

  在量产车领域中,M.Benz是将流体力学概念运用在车身设计的先驱,因为工程师知道空气阻力严重影响了车辆前进的动力、行驶噪音、油耗表现与操控稳定性等,因此当时设计师Bruno Sacco在规划车身线条时,充分进行了流体力学的空气阻力模拟实验,除了将前进时的空气阻力巧妙地形成稳定车身的下压力,并且充分改善了高速时在后视镜、C柱与车尾产生的乱流,除了大幅改善行驶时的风切噪音,低达0.28的风阻系数也创下当时量产车的纪录。

  低风阻有赖流线的车身线条,但W124创造低风阻的同时并未因此失去巴伐利亚民族应有的刚毅风格(很久没听见有人用刚毅形容德国车了吧),尤其在车体安全上,工程师除了力求轻量化外,更多强化材质的运用,使得W124当时已经能通过比EURONCAP更严苛的56km/h车头偏位撞击,仍保持车门能够正常开启,即便以今日标准来看,W124的安全成就仍无庸置疑,更不用说W124全车系标准配备的ABS、安全气囊等安全配备。

  2.新世代动力系统

  在W124生命周期间,汽车发动机科技正在进行几项革命性的革新,而其中主导者之一就是奔驰。W124诞生时,首先推出的是搭载4缸M102发动机的230CE,以及搭载直列6汽缸M103发动机的300CE,一直到1989年的秋天才推出W124CE的顶级车型300CE-24,搭载6汽缸24汽门M104发动机,1年以后奔驰接着推出小排气量的200CE主攻外销意大利的市场,到了1992年全新的DOHC多气门发动机接着推出,配备在200CE、220CE以及320CE等车型上。

  3.不朽传奇——500E

  当然,提到W124一定要提到E500,那是AMG与Porsche联手开发的性能房车经典之作。1991年春天,Mercedes-Benz推出了500E,相较于M5,Mercedes-Benz当年将这项重要的工作交给了当时营运状况不佳的保时捷,保时捷除了负责部分研发工作外,亦负责500E的组装,也因如此500E也成为了有史以来唯一一部流着Porsche血统的奔驰。

  根据与Porsche的协议,每部500E都是于奔驰厂区完成基本大件组装后,再送至Porsche厂区组装发动机、变速箱及部分底盘零件,最后再送回奔驰完成终检出厂,由于是以手工方式组装生产,一天只能以8到12台的数量生产,年产约2400台左右,每部500E都必须花费约18天才能完工,也使得制造成本极为高昂。

  Text/Photo:陈政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