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研项目做出了工作

  • 来源:大学生
  • 关键字:科研项目,导师,做项目
  • 发布时间:2015-12-23 14:08

  跟着导师做项目

  大学四年,与那些忙忙碌碌,过得风生水起的同学相比,李奎的生活似乎太单调了一点。他的大学除了学习之外,只干了两件事:一件是加入了学校的国旗班。第二就是参加了一个大学生科研项目。

  农大有着良好的科研氛围。大三之前,学校会下发通知,告诉同学们有一批科研训练计划,如果有兴趣,可以自行选择项目和导师然后报名参加,跟着老师一起做实验。通常这些科研项目持续的时间都很长,很多会一直做到学生大学毕业。对科研很感兴趣,一直想训练自己科研能力的李奎自然也报名了。

  李奎参加的项目是对细菌精子的全基因测序分析。通过研究这些模式菌的自身生长规律,达到触类旁通,继而研究别的生物细菌。指导老师在完成了细菌的全基因精子测序工作后,由李奎完成生物信息方面的数据分析工作。其实这项实验属于生命科学领域的范畴,与自己的专业生态学并不沾边,之所以选择该项目,李奎有自己的考虑。当时他已加入国旗班,每天都有固定的训练要参加。进入大三之后,专业课的课程增多了,他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实验室。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怎能放过,李奎选择做生物信息的数据分析,只要有一台联网的电脑就够了,无论时间还是空间上,既可以在宿舍也可以在自己的空闲时间里完成。

  做科研难,跨专业做科研更是难上加难,从生态学知识到生命科学,对李奎来说,这是个全新的领域,他需要学的知识实在太多了。好在有老师指导,告诉他该从哪方面的书籍入手,读谁的著作、研究论文。看文献的同时,又会遇到很多新的知识点,总不能时时去找老师,只能自己想办法去图书馆、上网查资料,搞清楚一个个难点。

  那段时间,李奎像海绵一样,吸收了大量的新知识,现在回过头来看,他十分感谢这样的机会,与单纯被动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相比,这种一边学习一边做项目的过程,让他收获更大,带着疑问的学习会学得更加透彻。

  参加科研训练计划,很多同学都是一头热,随着大学生活的深入,有些人忙着参加社团活动,有的热衷校外创业、实习,还有些人谈起了恋爱,时间久了,很多人都放下了,李奎却没有,他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步完成实验。

  成为科研助教之后

  李奎也不是没有遇到过困难。起初拿到数据时,他并不清楚该怎么下手,于是求助老师,老师让他向学长求助,跟着实验室里其他人学着做,他就默默地待在一边看着学着。学会数据分析后,面对庞杂的数据,为了提高进度缩短时间,他又主动跟老师琢磨着找主干,抓住一些同类型的细菌分析,由主干再延伸到枝干,大大提高了研究效率。

  专业上的难题解决了,技术上的问题却又困扰着他。数据分析得用软件处理,通常这类软件都是全英文,计算机的难题已经够头疼了,再加上语言的困扰,真让李奎上火,但做事认真的他并没有撂挑子,而是耐心地翻着字典跟着视频学使用,愣是坚持了下来。

  大四上学期结束时,李奎的研究生考试成绩也出来了,不太理想,没有达线,就在李奎一筹莫展、准备投入到求职大军时,导师把他叫到办公室,告诉他没考过没关系,不要急着找工作,毕业后可以来自己的实验室做科研助教。李奎不明白通常只有研究生、博士生才能担任科研助教的工作,为什么导师会这么放心地交给他这个本科生来完成?追问原因,老师只回答了两个字:靠谱。

  李奎事后分析,很多人之所以没有坚持下来,是觉得这种科研训练计划虽然锻炼能力但花费时间,不会对自己的求学求职之路有特别大的作用。作为过来人,李奎却发现结果并非如此。他按照老师要求一步步辅助完成实验任务后,对细菌的全基因精子测序也有了深入了解。毕业前夕项目完成,李奎索性将此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当别的同学还在为毕业设计忙得焦头烂额时,他已经轻轻松松搞定。说起花费时间,李逵说,完成科研项目,并没有对他的生活、学习造成多大的影响,好比毕设需要集中在两个月以内完成,但科研项目则跨时两个学年,他都是利用自己的闲散时间来完成的。

  如今,李奎已在导师的实验室担任科研助教超过半年,虽然从没有离开过校园,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但回想和当学生期间的做项目状态,他直言变化还是挺大的。做项目的时候,如果自己真的做不了,大不了放弃,影响也不大。可现在,一切都跟饭碗挂钩,导师交代的任务不但要按计划完成,还得做自己的工作规划,写季度总结,接受老师对他的工作考核。

  从前自己做数据分析时,只需要完成项目以内的事情就可以。但现在除了自己的主项目,他还要辅助实验室的研究生、博士生们去完成好些小项目。此外还有些零碎工作要处理。

  每天的工作量都很大,但李奎很懂得利用时间。一些实验做起来,得有好几天才能看到实验结果,中间的空余时间他可以完成其他实验,或是看看书,做一些其他工作的安排。

  前阵子,老师让他写一个项目方案,李奎接到任务后,兴冲冲地拿着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做好的方案给老师看,却得到了一连串的追问。老师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依据是什么?一步步过程的逻辑性体现在哪里?这么做是否具有可行性?有没有预测结果?这些问题把李奎问懵了,在老师的点拨下,他思路清晰了很多,做事也更有条理,李奎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重新设计方案,“与其自己一个人瞎琢磨,不如跟老师、前辈多交流,多学习,这是我工作以来最大的收获。”他笑着说。

  想清楚再做科研

  其实,大学里像李奎这样,本科毕业后选择继续读书,最终选择科研这条路的同学不在少处。这样的求职路比起在社会上四处碰壁看起来安全很多,也容易很多。但李奎却不这么看。“搞科研,一定要想清楚。”和很多同学一样,最开始他也没想清楚自己到底能做什么。只是觉得做科研既高大上,又适合自己这种内向的个性。但深入进去后才发现,这简直就是个大坑,书上的一句话,可能是科学家们无数次实验后得出的结论,是智慧的高度凝炼。

  搞科研,研究的都是特别细微的点。李奎打了一个比喻:好比你在三维空间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去确定一个东西在哪个坐标上,当你费劲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找到了那个坐标,很有可能只是个可能性,这可能性通过验证有可能还是错的。“但这种对未知事物的探索过程正是科研的魅力所在。”他说。“做科研,不光有热情,还需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打击。”当然,并不能为此就放弃了想走科研路的决心。李奎建议,最好能先了解或亲身体验再做思考。他坦言,大学里机会很多。拿自己的学院来说,他们班有12个人,但整个生态系的专业课老师绝对不止12位,换句话说,完全可以获得一对一的教学指导,只需要自己主动一点就够了。

  你问我答:

  Q:你觉得大学生找工作难不难?

  A:想找到自己满意,自己喜欢的工作比较难,但一定跟你付出的努力成正比。

  Q:找工作过程有没有求教过学长学姐?

  A:我当然没有。但我身边其他同学找工作时,倒是经常跟我聊一些找工作的事儿。有位师姐很厉害,同时拿到好多家单位的offer,但据我了解,她之前也是很拼的,大学期间努力学习,参加了很多社会实践,找工作实也狠下苦工,按照自己的能力、需求一家家面试,花时间花体力。所以,最后有好的结果是必然啊。其实,找工作和做科研是一样的,都得尽可能多花时间投入其中。

  Q:一句话总结你的求职路。

  A:不要过早的设想结果,不要畏惧困难,踏踏实实做好当下,必会水到渠成。

  文/白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