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宫险恶(一)

  • 来源:章回小说
  • 关键字:永宁公主,北京,清华园
  • 发布时间:2015-12-25 13:56

  第一章 势压皇亲

  北京——东则汪洋大海,南则九河古道,西则太行拥抱,北则燕山屏障。堪为百世帝畿。自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更是万国梯航,兆民会聚,铜街复道,珠市通衢。

  在众多的人工园林中,最负盛名的当数明神宗朱翊钧的外祖父、武清侯李伟新构的清华园。占地八十公顷,平看香山,俯视玉泉。园内前后重湖,一望漾渺。沿湖筑听水音、花聚亭等楼榭屿石百座。园中央建挹海堂,取海淀秀色,出手可挹之意。堂北有亭,悬慈圣太后手书“清雅”二字。园中遍植玉兰、牡丹、芍药、海棠、荷、桂、菊、梅等四季名花,终年花香馥郁。

  清华园落成之际,正值红杏烧林、碧桃绣野、人醉青郊的清明节。皇太后李彩凤携永宁公主朱尧媖前来省亲祭祖。那些趋炎附势、趁机巴结送礼的贵戚勋臣亦如潮水般涌来,对园中美景赞不绝口:

  “清华园佳气嶙峋,风光绮丽,都下无双。”

  “清华园锦缎裁成,珠玑造就,极天下之美,无愧京国第一名园。”

  这李伟乃通州永乐店人,自幼家境贫寒,只好当泥瓦匠谋生。后迁往北京,做了商贩。哪知道长安居,大不易。小本经营,实难养活一家老小,只好把十五岁的女儿彩凤卖进裕王府充当侍婢。彩凤因姿容姣丽,敏慧勤快,甚得裕王朱载垕宠爱,第三年生下王子朱翊钧。嘉靖四十四年生寿阳公主朱尧娥,隆庆元年生永宁公主朱尧媖,晋位贵妃。二年生潞王朱翊镠。六年七月五日,明穆宗朱载垕驾崩。十岁的太子朱翊钧即皇帝位,次年改元万历,史称明神宗。尊封生母为慈圣皇太后,李伟晋武清侯,长子文全授都督。可谓一女得势,满门勋贵。

  李伟当年穷怕了,一旦咸鱼翻身,大富大贵,恨不得将以前所吃的苦千百倍补偿。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庖膳穷水陆之珍,丝竹尽一时之选,此时听得人们恭维,拈髯微笑道:“岂敢!岂敢!”

  十三岁的小尧媖蹦蹦跳跳地拍手大叫:“太美了,太美了!外公的园子比御花园大几十倍,比红墙黄瓦黑阴沟的皇宫强多了。”

  众人哈哈大笑,李伟连忙谢道:“公主过奖,老臣不胜惶恐。”

  彩凤却皱眉道:“爹,洪武皇帝崇尚节俭,您把园子造得如此气派,奢靡过度,岂不要惹言官清议吗?”

  李伟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早有李府一个清客圆场道:“启禀太后,此园为太后省亲别墅,凤辇常常临幸,驻跸关防为第一要务。若过于湫隘,护驾的侍卫和宫眷如何安置?”

  李伟之孙继贤也帮腔道:“臣侄斗胆说一句,大明立国虽尚节俭,然太后至尊至贵,礼当如此,不为过奢也!”返身拉着尧媖的小手,热情地说,“公主既爱园中美景,就多住几天吧。”

  尧媖扯着母亲的衣角,撒娇地说:“母后,表哥说得对!咱们今天别回宫了,就住在外公家里吧。”

  “这个……”彩凤看了看这对小兄妹,两双纯真的童眸正热切地盯着自己,不忍拂了爱女和宠侄的意,当下颔首道:“好吧。”

  “谢母后!”

  “谢太后!”

  两个孩子欢呼雀跃:“太好喽!太好喽!”

  一双小儿女的天真烂漫,活跃了因太后在场的拘谨氛围,李伟、彩凤及众多来宾愉快地笑了。

  太监冯保忙阻止道:“且慢!太后为了训迪调护皇上,每夜与皇上对榻而眠。依老奴看来,宸游事小,朝政事大,凤驾还是及早还宫吧。”

  “说得也是,起驾回宫。”

  尧媖急了,跺脚道:“我不嘛!我不嘛!母后刚才还说住在外公家的,怎么一会儿就变卦了?”

  彩凤脸色一沉,喝道:“不许任性,听冯公公的。”

  “冯公公的话是圣旨不成?”尧媖气得咧嘴便哭。

  长尧媖两岁的继贤冲到冯保面前,指着他怒吼:“姓冯的,你也太嚣张了,竟敢对太后指手画脚。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以致宗庙倾覆。难道你也想步王振、刘瑾后尘,做千古罪人吗?”

  冯保,字永亭,号双林,真定府深州(今河北省深县)人。因机智圆滑,文化素养较高,早在嘉靖朝时,便担任司礼监秉笔太监。隆庆年间,提督东厂兼管御马监。万历皇帝登基时,只有十岁,朝廷进入“主少国疑”的非常时期。冯保便与内阁次辅张居正联手,驱逐了首辅高拱。冯保如愿以偿,当上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东厂总督,张居正升任首辅。两人建议为神宗母李贵妃上皇太后尊号。三个在高拱事件中的受益者,遂结为政治联盟,共同监护幼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万历初年的政坛上叱咤风云。

  冯保手握王命,口衔天宪,威震朝野。人们皆尊呼“冯公公”,公侯驸马见了他都要叩头,文武大臣见他下跪者亦不计其数。就连首辅张居正,也对他谄媚至极。因明朝自成祖朱棣重用宦官典军后,太监势力疯狂膨胀。内阁的票拟须经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批朱”才能生效。该太监掌握权力魔杖,成了最高统治者。张居正这个强势宰相,要顺利推行中兴明朝的“万历新政”,非获得冯保的支持不可。他亲笔为冯保营建的生圹,撰写了《司礼监太监冯公预作寿藏记》,其中充满赞颂谀美之词。

  冯保一向厌恶李伟,恨他的愚昧吝啬。也难怪,李伟是一颗汗珠摔八瓣的苦力出身,自然视财如命,从未孝敬冯保一分一厘。加上妄自尊大,以国丈自居,见冯保仅一揖而已。冯保早就看他不顺眼,欲给他一点儿颜色看看。可人家有太后女儿、皇帝外孙做靠山,倒也奈何他不得。只好扫扫两个小孩的兴,怂恿太后回宫。此时听继贤指责他要步王振、刘瑾后尘,气得七窍生烟,恨不得立刻将他碎尸万段。因这两个太监都曾专权乱政,生杀予夺,屡兴冤狱,残害忠良。结果王振在土木堡之变中,被护卫将军樊忠一锤砸成了锅贴儿。刘瑾被武宗凌迟处死,割了三千三百五十七刀。这不是诅咒他像王振、刘瑾一样,不得好死吗?

  李伟见冯保白脸气得血红,两只狼眼凶光四迸,吓得魂不附体,狠狠一掌打在孙子脸上。继贤的左颊马上肿了起来,嘴角流出鲜血,但他咬紧牙关,不哭不喊,只是仇恨地盯视冯保。

  李伟向冯保扑通跪下,连连叩首:“冯厂公,孩子不懂事,口没遮拦,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千万别往心里去。本爵代劣孙向您磕头赔罪了。”

  冯保“哼”了一声,对彩凤躬身道:“请太后起驾。”

  继贤奔上前,欲将祖父扶起,道:“爷爷,您是堂堂国丈,怎能降尊纡贵,向阉奴下跪呢。洪武皇帝下过圣旨:‘内臣不得干预政事,违者斩!’您不用怕他,咱们有太后、皇上撑腰呢。”

  李伟又是一个耳光打去,喝骂:“臭小子,还敢犟嘴!”

  冯保回身屈膝搀扶,故作宽容道:“侯爷快快请起,折煞老奴了。童言无忌嘛,侯爷不必多虑。”

  “谢冯公公。”李伟站起身,用手抹去额头的虚汗。

  彩凤接茬道:“是啊!我大明后妃居宫中,不预一发之政,外戚循理谨度,无敢恃宠病民,汉、唐以来所不及。继贤仗着爹的宠爱,目无尊长。您要好好管教才是,不要仗着椒房戚谊,怙势骄横。”

  “是!是!老臣谨遵懿旨,再也不敢了。”

  第二章 破财消灾

  彩凤带着冯保一行人摆驾回宫。那些嘉宾贵客俱俯首跪送,目睹此状,既不敢谴责冯保,也不便安慰李伟祖孙,一个个拱手道声:“告辞!”便车声辚辚,如林鸟般各自分飞。

  李伟见众人去远,方一把搂住孙子,号啕大哭:“贤儿,贤儿,我的小心肝,爷爷打痛你了。”因文全不久前病故,年已六旬的李伟更把独孙视为命根子了。

  继贤吐出嘴里几粒带血的牙齿,这才“哇”地哭出声,泣问:“爷爷!咱们是太后、皇上的至亲啊,为什么在太后眼中,冯保这只老乌鸦却情逾骨肉,还帮他说话,压制咱们呢?”

  李伟老泪纵横:“傻孩子,无情最是帝王家。天子后妃只信任阉奴,不看重大臣、亲戚。当年爷爷购办军需,以次充好,想捞点外财。不料被张居正发现,没收全部所得,严加斥责,还逼太后处置爷爷。结果爷爷大雪天被罚站宫门外,落下了老寒腿的病根。冯保一向卖官鬻爵,索贿受贿,张居正却不闻不问,太后也装聋作哑。冯保越发炎威赫赫,眼睛里不揉沙子,谁挡他的道,就灭了谁。原首辅高拱得罪了他,他竟然找人嫁祸,诬陷高首辅雇凶刺驾,企图诛灭高家的九族。你看这人有多狠毒!这些年来,连皇上都惧他三分。你冒犯了绝对不能冒犯的人,这可咋办呢?”

  “爷爷,您不用担心,祸是孙儿闯下的,要杀要剐由我去,决不连累您老人家。”

  “唔,好孩子,小小年纪,就有担当,有丈夫气。爷爷有办法让那厮消除怨恨,不再与咱为难。”

  “什么办法啊?”

  “送钱呗!这冯保黑眼珠只认得白银子。张居正大力推行‘一条鞭’法,虽与他为莫逆之交,不行贿也办不了事,因怕他掣肘,特意送去名琴七张、夜明珠九颗、珍珠帘五副、黄金三万两、白银十万两的超级厚礼。其他官员贿赂他,动不动就送上银万两、玉带十围等。咱也只好割肉了。”

  当天晚上,李伟便驱车来到冯保私宅,跪在大门前,说要求见厂公。门官忙去禀报冯保。冯保闻言,本欲托病拒客,转念一想,好汉不得罪上门客,现仇现报,也太小家子气。况李伟此时前来,必不会空手。

  冯保来到大门口,果见李伟跪在尘埃,忙拉他起来,嗔道:“侯爷大驾光临,老奴未曾远迎,已是罪过,怎敢消受如此大礼?快快请进。”

  两人相挽走进客厅,分宾主坐定,侍女奉茶后退下。李伟赔笑道:“劣孙无知,开罪厂公,本爵特来负荆请罪。”

  “哎呀,事情过去就算了,咱家也不是那种小肚鸡肠、得理不让人的主,你说是不?”

  “那是!那是!厂公一向宽宏大量,本爵钦佩己久。今特致菲仪,略表寸心,俯请笑纳。”李伟从袖中取出礼单,双手奉上。

  冯保轻轻推开,微笑道:“侯爷客气了,咱俩谁对谁呀!传出去名声不好,还请原物带回。”

  “哎呀,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再无旁人知晓。厂公不收,想必余恨未消,不肯谅宥我了?”李伟说罢,又作势要跪。冯保忙拦道:“侯爷休得如此,恭敬不如从命,咱家只好收下了。”接过礼单,放在桌上。

  “天色不早,厂公保重,本爵告退。”

  冯保亲热地说:“待咱家送侯爷一程。”

  李伟连连摆手道:“厂公请留步!”

  “好吧,恕不远送。”

  李伟刚走,冯保便迫不及待地拿起礼单观看:

  崇文门、鼓楼,当铺两处;田地三千亩;赤金一千两;白银五千两。

  冯保微微点头,虽然张居正和许多大臣的进献较李伟更厚重,但自己也要付出代价。如张居正,便以首辅相酬,让他独掌朝纲。有两个小官行贿后,冯保给他俩安排了工部尚书、吏部左侍郎等显宦要职。而李伟并无请托、求官之事,纯属破财消灾。他抚着礼单狞笑道:“老李哇老李,你总算还是个明白人。小兔崽子出言不逊,咱家定要报这一箭之仇。虽不能给你尝甜头,却能让你吃苦头。既如此,咱家也就放你一马,不再整治你了。”

  第三章 爱的追逐

  又一年的清明节到了,清华园中的牡丹有花工精心侍弄,锦衾相覆,绣帐联结,蝶影蜂声,萦绕花丛,可谓春色无边。

  继贤见太后公主再度驾临侯府,便有心一显绝技。命人在一株大杨树下用红丝绳挂一枚金钱。继贤催马而来,离金钱约百步远时,扯开弓弦,射出雕翎,似流星、似飞梭,只听当啷一声轻响,红绳射断,金钱落地。霎时掌声四起,众人欢呼:

  “哇,小侯爷英武盖世,天生一位大将军。”

  “哎呀,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继贤下马,把弓箭交给家将,来到尧媖面前说:“公主,咱们一起去玩吧。”

  “好啊。”

  继贤兴致勃勃地带着尧媖和一群小宫女扑蝴蝶、抖空竹、放风筝、荡秋千。树荫下,花圃中,溪亭畔,不时传出少女银铃般的嬉笑声和尖叫声。

  李彩凤见继贤头戴紫金冠,腰系玉革带,身披锦云袍,真是英俊少年。尧媖桃鬟星靥,穿黄衫深青霞帔,绣翠圈金珠饰,也是如玉佳人。不由心中暗赞:“好一对金童玉女!”

  冯保见彩凤容色愉悦,便奏道:“启禀太后,您看公主和小侯爷玩得多开心啊!二十四节气中,唯一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便是清明节。西汉淮南王刘安所著《淮南子》曰:‘此时春日,万物去故而从新,莫不清秀鲜明也。’凤辇何不多驻一天?”

  “唉,本宫何尝不想多住一日,但督护皇上更要紧啊!”

  “如今国泰民安,皇上有张相公调教,太后就放宽凤心吧。”

  李伟向冯保感激地点头示谢,也劝道:“太后,冯厂公说得对,一年难得是清明。何不暂停鸾驾?畅叙天伦之乐,亦容老臣展敬。”

  “好吧。”

  彩凤吩咐冯保等人先回宫,明日午时前来接驾。冯保连声答应着走了。

  继贤听说姑母和表妹要多住一天,兴奋得在草地上连翻了十几个斤斗,随即一个鲤鱼打挺站起,拉着尧媖的手说:“公主,走!臣兄带您去赏玉兰花。”

  在挹海堂附近,植有白玉兰数十本。

  兄妹俩站在莹洁清丽的花树下,相对无言。继贤目不转睛地谛视尧媖,尧媖偶尔抬头,两个人的视线不期然而交会,一阵慌乱后,迅速转开。继贤眼神中充满爱慕,颤声道:“公主笑笑生芳,步步移妍,都说牡丹国色天香,怎及公主一朵解语花呢?”

  尧媖脸颊飞上两朵红霞,向继贤秋波一转,蹙着娥眉摇首道:“女子有倾城之色,辄为造物所忌,最难福慧双修,贤兄何必加之于妹?”她忽然发觉远处有两道深情的目光注视自己,睁眸望去,发现对方也是个鲜衣华冠的美少年。因为园中王孙公子很多,俱向她致注目礼,并未特别在意。

  继贤从袖中取出一张绝精的彩笺,双手递给尧媖道:“臣兄近日来相思情切,偶吟短句,请公主赐教。”

  尧媖接过,细细鉴赏:

  七绝寓意

  少年心事酿愁怀,

  思恋帝姬情窦开。

  今日物华分外美,

  只缘阆苑玉人来。

  尧媖眉黛轻颦,暗自沉吟。诗中的“帝姬”,显然指的是自己。表兄是十五六岁的少年,自己是十三四岁的少女,恰值情窦初开之际。可婚姻大事由母后兄皇做主,能让我俩称心如意吗?

  继贤见尧媖一言不发,故意打破僵局,说:“今天在祠堂拜祖时,公主猜猜看,臣兄许的什么愿?”

  尧媖扑哧一笑:“你这人真逗,我怎么知道你许的心愿呢?”

  “与公主,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臣兄是心中藏之,何日忘之。今生今世非公主不娶。您呢?”

  尧媖脱口而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我非贤兄不嫁!”说罢,捂着羞红的脸跑开了。

  继贤惊喜交加,心花怒放,稍愣片刻,忙拔腿追去。

  第四章 钱可役鬼

  战乱使人野蛮,太平使人奢侈。已有二百余年不见刀兵的大明嘉靖、万历年间,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各大商帮应运而生。在商贸特别发达的江浙、安徽、山西一带,十万不称富。当时全国有资产达五十万两白银的巨富十七家,其中山西商人三家、徽州商人两家,无锡商人两家,此外大都居于京师。

  京城有位富商梁国柱,家资巨万。日常供奉,拟于王侯。平日怜贫惜贱,爱老慈幼,斋僧布施,修桥补路的好事不知做了多少。谁知皇天无眼,不佑善人,旺财不旺丁。夫妇俩生了六女一儿,六个女儿俱已择配,婿家非贵即富,无须赘述。只有一个单丁子,名唤邦瑞,自幼身体十分羸弱,是出了名的“药罐子”,到了十几岁,竟拖成痨病。年近花甲的老两口忧心如焚,相对涕泣。一次邦瑞气厥昏迷,许久方醒,守护在床边的国柱夫妇几乎吓死。正欲抚慰病儿,家丁来报,说大老爷前来探病。国柱忙叫:“快请!快请至客厅说话。”

  “大老爷”即首辅张居正的心腹、新任兵部尚书、国柱的堂兄梁梦龙。

  “不知兄长大驾光临,小弟有失远迎。恕罪,恕罪。”国柱见了堂兄,慌忙拱手施礼。

  “哎呀,自家兄弟,何必客套。”

  两人坐下,侍女献茶毕。梦龙见堂弟眼圈红肿,关切地问:“近来侄儿病情可有好转?”

  国柱悲声道:“方才又晕过去了……”一语未了,又哭了起来。

  “贤弟莫要伤怀,快带我去看看侄儿吧。”

  兄弟俩来到邦瑞寝室,国柱妻与众仆忙见了礼。梦龙朝床上望了几眼,邦瑞面色惨白,嘴里喃喃呓语:“公主……公主……”

  梦龙讶问:“怎么?侄儿见过公主?”

  “唉,一言难尽。前年清明时节,瑞儿到武清侯府与小侯爷玩耍,看到永宁公主花容靓丽,竟一见钟情。我夫妇眼睁睁看着瑞儿沉疴不起,一旦下世,便要斩绝宗祧,小弟岂不成了梁氏罪人?不知兄长可有良策,救瑞儿一命。”

  梦龙沉吟片刻道:“办法么,倒是有的。自古来富可致贵,钱足通灵。只要舍得下血本,何事不能办成?”

  国柱夫妇眼睛一亮,双双扑跪道:“快请兄长言明,只要能救瑞儿,小弟不惜倾家荡产。”

  “你俩快起来,快起来!我有一计,你夫妻再商议商议。”梦龙说罢,看了仆妇一眼。

  国柱会意,挥手道:“你们出去吧。”

  “是。”

  梦龙低声道:“司礼监冯公,首辅张大人,万机之予夺任情。二位俱是愚兄的挚友,交谊甚厚。侄儿既恋慕公主,咱一定要遂了孩子夙愿。如果能跟公主成婚,请来皇家瑞气,大吉大利,兴许能够转危为安。”

  “哎呀,有道理,有道理。请皇家瑞气冲喜,说不定真能驱走病魔,换得康宁呢。不知厂公和首辅那里,需花多少银两打点?”

  “首辅那里,有五万就行了。厂公那里,要十万两,再加上历代名画法帖数十张。此人雅爱琴棋书画,见多识广,寻常之物,不屑一顾。”

  国柱大惊失色:“我的天,要这么多!区区一个太监,怎么胃口这么大?”

  “贤弟有所不知,历朝宦祸最烈,非汉、唐、明三代莫属。有些权阉甚至随意废立谋杀天子,蹂躏屠戮大臣。英宗宠信的太监王振,死后抄出金银六十多库,玉百盘。武宗权宦刘瑾,积有金一千二百多万两、银二亿五千万两。故而许多好逸恶劳的贫民、地痞,甚至富人和官宦子弟,都把进宫当太监视作能取得荣华富贵、光耀门楣的捷径。历年自行阉割却入不了宫的青年男子竟达十多万,许多人因生活无着而作奸犯科,严重危害都城治安。今冯保权势不在王振、刘瑾之下,非重贿不能成事。”

  “唉!权阉之富真令人咋舌。如此家中所有珍藏,平生所蓄,俱一扫而尽了。”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你光考虑付出,没考虑进项。从太祖皇帝起,就规定凡是公主,赐田庄一所,岁供银钞两千贯,粮二千石,驸马亦可领取相应的粮钞。遇到喜庆节日,皇帝也会给予公主驸马大量赏赐。一旦公主下嫁,其庄田、嫁妆、财产、奴婢,还不尽归梁家吗?人说娶妇得公主,平地升公府。富贵双全,就是这个道理。”

  “也罢,救人要紧,求兄长费心,定要玉成此事,可不能让小弟血本无归啊!”

  “你这人就是患得患失的,厂公绝不是那种收了钱不办事的人。”

  “那好,小弟就伫候佳音了。”

  当天晚上,冯保收下了十万两银票和数十幅名家字画和几张名琴。

  件件堪称国宝,幅幅价值连城,无法用金银计算。有些举世闻名的神品,如《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等,经过历代皇帝御藏点评、题跋、加上诗文、书法、印章,更是锦上添花、珠联璧合。尤其是号称“北宋风俗画”的《清明上河图》,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身为大文豪的嘉靖首辅严嵩,得到梦寐以求的《清明上河图》后,悬墙夸示同僚,被识者道破是赝品后,一怒之下,竟将献假画者斩首。时任司礼监秉笔太监的冯保对此惨案一清二楚,他曾多次潜入宫中所藏历代书画真迹的内府,细细搜寻此画,却杳无踪影。想不到这稀世瑰宝竟隐匿民间,再度现身时,已成为自己的囊中之物。

  献来的乐器中,有一张名叫“绿绮”的古琴。琴内有铭文曰:“桐梓合精”,即桐木、梓木综合而成。“绿绮”是古代四大名琴之一,还有三张乃是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蔡邕的“焦尾”。“绕梁”已被楚庄王用铁如意捶碎绝响了,存世只有三大名琴。而“绿绮”因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向才女卓文君求爱时,抚琴歌《凤求凰》,缔结良缘,成为千古佳话,因而名气最大。

  冯保焚香炉内,将琴置于案上,伸指轻轻一拨,琴音清越,通透古雅。于是调弦按徵,奏了一曲《阳春白雪》,取万物知春、和风澹荡之意;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冯保技艺精湛,琴声泠泠,琴韵悠悠。一曲弹罢,余音袅袅。

  “好琴!好琴!真不同凡响!”冯保失声惊呼,激动得浑身颤抖。这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拥有绝代名琴、名画。从此刻起,他的收藏超过皇宫大内,真正富可敌国了。

  得人钱财,替人消灾。冯保明知彩凤早就有心选继贤为婿。要让她改弦更张,实非易事。张居正是铁哥们儿,一定会帮助他。怎样打通太后的关节呢?他琢磨了两天两夜,终于想出一条妙计来,不由拍案叫绝:“对!就在‘钱’字上打开缺口吧。”

  李彩凤参政不乱政,秉国不贪权。被群臣誉为“贤后”。她固然有重用张居正执政、严格管教幼主、约束外家等值得肯定的长处,但出身蓬门荜户,生计艰辛,深知钱财得之不易,有着锱铢必较、市侩气息极浓的人格缺陷。朱翊钧耳濡目染,近墨者黑,也堕落为明朝最贪财怠政的昏君。史称明神宗“怠于临朝,勇于敛财,不郊不庙不朝者三十年,与外廷隔绝”。

  明代诸帝极重翰墨,后妃习字者不少,彩凤是其中的佼佼者。受母亲影响,朱翊钧先学赵孟頫,后练章草,兼习二王法帖。张居正称赞御笔“锋颖所落,奇秀天成”。

  冯保来到李太后居住的慈宁宫,见彩凤正在濡墨挥毫,书写“学二帝三王治天下大经大法”,宫娥或搴纸、或捧砚、或围观,便在一旁静候。须臾,彩凤写毕,掷笔于桌,冯保上前叩见,彩凤令其平身。

  冯保指着书法大惊小怪地咋呼:“哎呀,太后墨宝备得六法精蕴,笔笔清矫,字字豪宕,有凤翥龙翔之妙。尺幅片纸,人争宝之,为国朝闺秀之冠。那‘宛然芳树,穆若清风’的卫夫人何足挂齿?非老奴谀捧,太后的笔法神理,直逼二王。老奴建议制成金匾,高悬文华殿,激励皇上效法先贤,为尧舜之君。”

  “唔。你的主意不错,就交给你去办吧。”

  “领旨。今有京师富商梁国柱,对太后的书法仰慕已久,顶礼膜拜。托堂兄梁尚书送来两万两银票,求购太后墨宝。”冯保从袖中取出银票递上。

  彩凤大为讶异,喜道:“哦,竟有此事?真令本宫高兴。”吩咐宫女,“把银票收下。”

  “是。”

  彩凤问冯保:“他要写什么内容呢?”

  “任凭太后做主。”

  “他既是富商,本宫就写:‘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极好!生意人嘛,谁不希望财源滚滚呢。”

  “真没想到,本宫的字竟能卖出天价。我的书法赠给文武大臣不知多少,除了换来一声听腻了的‘叩谢太后’,何曾有人给过本宫一文钱?一个商贾,却成了我的知音。

  “太后睿智英明,依老奴看来,就连被称为一代贤后的唐太宗长孙皇后,明太祖的马皇后,都没法跟您相比。就算那些后妃识大体、贤惠,没有一技之长,只会花钱,不会赚钱。京郊的良田,一亩不过四五两银子。太后一幅墨宝,便能购进数千亩膏田沃地,能收多少庄稼,养活多少人口呀。”

  “本宫的字能卖钱,也是破天荒第一次。都说无商不奸。依我看,奸商只能得逞一时,如果不讲诚信、尽干缺德事。做不大,也做不长。商人将本取利,比那些只想空手套白狼的大臣强多了。”

  “太后所言极是。据传那梁家乃京城首富,家中钱过北斗,米烂陈仓。园池拟禁苑,第舍拟宫省,肴馔之精,直逼王食而华致过之。”

  “难怪他如此慷慨,买幅书法一掷万金,真有钱啊!想当年,嘉靖帝想修城墙,经费极度匮乏,竟向宫中妃嫔、太监摊派白银六万两,因杯水车薪,只得放弃。先帝登基时,向户部要钱买点儿首饰送给后妃,非但没拿到一个子儿,还被言官指责为铺张浪费,唠唠叨叨说什么历史上的贤君都不喜爱珠宝等。洪武皇帝在诗中写道:‘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做皇帝还真不如大富翁更享福呢。”

  “那些言官就会瞎嚷嚷,不必理睬!梁家有个儿子名邦瑞,年方十八,风标俊朗,人称‘小潘安’。眼高于顶,寻常的大家闺秀都看不上,竟患了单相思,痴恋咱永宁公主。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您说可笑不?”

  “这有啥可笑的?早在正统年间,朝廷即有定制,公主选庶民貌美者尚之,不许文武大臣子弟得预。传统四民观——士农工商,商为末等。昔日末富,今日本富,商业已是本了。商人子弟也是清清白白的良民,所操并非贱业。本宫就是商人之女,不也当上了皇太后吗?梁公子倾慕公主,说明他心气高,可不是什么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冯保顺水推舟说:“太后既高看梁公子,何不招其为驸马?”

  “不行,本宫拟把公主许配给武清侯孙李继贤。”

  “疏不间亲,老奴有肺腑之言禀奏,却又怕惹太后生气——”

  “但讲无妨。”

  “武清侯已是外戚,小侯爷再尚公主,岂不是违背祖制。亲上加亲虽好,倘若小夫妻闹别扭,一个是女儿,一个是内侄,太后怎么管?如果老侯爷一味袒护宝贝孙子,委屈了孙媳妇,更伤脑筋。请太后斟酌。”

  “你说得很有道理,清官难断家务事。也罢,就让皇帝诏命礼部在民间为公主挑选驸马,由你全权负责。”

  “遵旨。”

  冯保奸心甚喜,立马赶到朱翊钧那儿去传太后口谕,让礼部诏选驸马。又找到张居正,请他为梁家之事多多美言。张居正也得了重贿,正欲报答,欣然应允。两人一拍即合。

  为了不让太后看出破绽,冯保故意等到半个月后,才兴冲冲地对彩凤说:“启奏太后,好事!好事!礼部遴选驸马,您猜何人雀屏中选?”

  “莫非是梁家之子?”

  “太后慧若神明。皇上和首辅召见梁公子,见其人品出众,均极表赞成。还请太后定夺!”

  “礼部可曾将男女双方的五行八字请星相家测算,有无冲犯、刑克之凶灾?”

  “禀太后,两人八字相合,绝无冲犯、刑克之祸。男命日坐年禄贵神,大运流年三合财乡,必主红鸾之庆。女命日坐夫垦为用神者,主夫大贵,夫妻和睦。这真是天缘凑巧,天作之合呀!”冯保口才何等了得,讲得是天花乱坠。

  “如此本宫就放心了。那梁国柱竟与本宫成了儿女亲家,也算天赐良缘。既然皇帝与张先生俱无异议,一切按规矩办吧。冯公公,辛苦你了。”

  “哎呀,这是老奴分内之事。公主有了好的归宿,宜室宜家,早生凤麟,也是老奴的心愿啊!”冯保嘴上客气,心中暗笑,自以为聪慧旷世的李太后,实际上是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的蠢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