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要走对新丝绸之路!

  • 来源:经理人
  • 关键字:新丝绸之路,一带一路
  • 发布时间:2015-12-27 11:16

  中国政府正斥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在如此大背景下,作为中国企业,将做什么?我想,很多企业都在思考,也正在谋动。

  新丝绸之路,是一个大市场

  实际上,“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企业战略就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为什么能够成为国家战略?我自己有几点理解:

  首先,丝绸之路到底有多少年的历史?专家都说,从张骞出使西域算起,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我认为,这样的理解是错的。我想告诉大家,我们这条丝绸之路到今天为止,实际才走了一百多年。

  丝绸之路,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于1877年提出,之前这条路仅仅被称为叫商路。为什么是一个德国人把这条路命名成丝绸之路,而不是我们中国人?有非常深刻的内在原因,因为丝绸是中国最早走出去的第一件商品,在世界各国心目中,丝绸是中国的形象代表。所以,在我看来,把这条路称为丝绸之路是对中国人的尊重,是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真正的丝绸之路到底是什么样的形状?它其实是一张网状的,不是一条路。全世界60%的人口曾经在这条路上和中国交往。大汉帝国时期的中国有6000万人口,罗马帝国有3000万人口,而从长安到罗马帝国之间又有1.2亿人,算起来,这条路上大约有2亿人。因此,中国丝绸之路,影响了世界60%的人口。今天,作为中国企业,将在这条路上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新丝绸之路,先“请进来”

  从万事利角度,由于我们本身从事的是丝绸产业,我们更有理由在新丝绸之路中做成大事。我们公司地处中国丝绸之都的杭州,最高峰的时期曾有过3000多家丝绸企业,现在只留下了1%。我们为什么活下来?重要的是我们走了一条新的丝绸之路。

  这两年中,我们在行业中率先从过去的OEM模式,向品牌方向迅速转型。我们做了两件大事:第一、并购了一家诞生于1890年的法国丝绸公司MARC ROZIER;第二、聘请了爱马仕丝绸板块原CEO Patrick Bonnefond,来但任我们万事利丝绸的总裁。我们的想法就是,要把工业革命后,欧洲人超过我们的丝绸工艺,再学回来。

  第一次工业革命,欧洲人在丝绸工艺上,彻底颠覆了我们,使得中国丝绸从此销声匿迹。今天,我们能不能超过他们?我的回答是:能,一定能!为什么?第一、丝绸90%原料还在中国;第二、绸缎70%在中国;最重要的一点是,丝绸的消费者50%在中国。我想告诉大家,当前的国际丝绸品牌们,离开了中国,就没有好的丝绸原料,离开了中国,就没有好的消费者,消费会大幅度的下降。所以,跟中国的丝绸企业合作,是双方共赢的局面。

  并购MARC ROZIER公司,以及和Patrick Bonnefond先生合作后,万事利弄明白一件事情:为什么我们初期通过引进设备、改变工艺,但是我们的丝绸产品影响力,仍然落后于爱马仕等世界大牌。原因是,我们并不了解奢侈品的真正内核。

  奢侈品最重要的核心是质量。MARC ROZIER公司内部有很多工作近60年的工艺师。任何一个颜色,在这些老工艺师的手里,3分钟就搞定,但中国很多丝绸企业要调正一个颜色,却做不到。

  在法国的丝绸奢侈品企业中,工艺师是全法国受人尊敬的艺术家,但在中国企业,干6年的人都很少,工艺这种专业的事情有谁会干?所以,我说过,我们并购MARC ROZIER公司,除了收获国际品牌之外,更大价值是发现了全球顶尖丝绸企业的文化基因,以及他们对历史工艺的传承。由于丝绸文化已经断代,所以只有通过并购行为,把世界上最优秀的、最具历史价值的丝绸文化买回来,然后探究。

  因此,在这场新丝绸之路上,中国企业要想走出去,首先得请进来,修炼自己的文化态度。表面上,走出去,是和别国交换产品,但实际上,却是考验双方的文化和价值互信。

  李建华: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总裁。30年的从业中,在丝绸历史文化研究的基础上,李建华提出从“丝绸即面料”的简单认识,到“丝绸是文化礼品”的再发现,再到目前的“丝绸就是新材料”的新定义,探索出了“传统产业+文化创意+高科技=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由李建华领导的万事利,从最初的一家乡镇小企业,在丝绸行业中率先进入中国企业百亿俱乐部,并成为行业领导力企业。

  文/李建华 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