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处是故乡——东汉名臣故里寻访记

  东汉中后期,皇帝无能,宦官弄权,朝廷中有一批大臣,不满宦官干预朝政,与之抗争,大多以悲剧收场,但他们的理性光芒和人格力量,却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遗产。他们中的一些杰出者,本刊本期或有专文记叙,或在一些文章中有重点介绍。本文所记录的,是本刊记者于2015年10月行走他们故里的见闻与感受。故乡,是每一个中国人灵魂最终的归宿,而要理解一个人,到他的故乡走走,是很有必要的。

  1 陕西潼关杨震故里

  杨震,今陕西潼关人,有“关西夫子”之称,为官主要是在汉安帝一朝,曾官至太尉,为宦官忌恨,罢免回乡,去世后葬于今陕西潼关县秦东镇四知村。《后汉书》记载杨震为华阴人,不过在今天,他的出生地和归葬地在行政区划上都归潼关县管理。四知村这个名字应该来自于杨震身上的的“四知”典故,说的是有人深夜给杨震送礼,杨震不收,此人说您就收下吧,反正又没人知道。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人不知!大概正是由于杨震的这种清廉作风,所以当地政府就以杨震墓所在的杨震祠堂为核心,建起了一座廉政博物馆,作为一个教育基地,以鞭策官员以杨震为榜样,清正为官。

  寻找杨震廉政博物馆很方便,西安至潼关的高速华阴出口下,沿老西潼公路东行不到十里,路北便能看见。门前是一尊杨震塑像,进入博物馆里面,有一座“四知堂”,便是主要展厅,用文字和图片以及场景再现的方式,展现了杨震一生的主要事迹。“四知堂”的正北,是杨震和他后人的墓葬,北靠黄河,视野极好。墓旁松柏竹林围绕,鸟鸣清脆,颇为幽静。《后汉书》记载,杨震去世后,有白鹤在其墓前哀鸣,现闻鸟鸣,真有恍惚之感。

  杨震廉政博物馆往东不远,有一高塔矗立,为黄河、渭河和北洛水三条河流交汇点观测塔。

  实际上,在今天潼关县,不止杨震廉政博物馆一处杨震的纪念点。2010年,本刊做“渭南专辑”时,笔者曾来潼关实地考察,在新县城北面,距国道不远地方一个大转盘处,曾见一座高大的杨震塑像,此次驱车前往潼关县城再度寻见,此处转盘即名杨震转盘。

  从华阴高速出口沿西潼老公路东行,一路上,当地农民占用半边道路晒玉米,还用石头砖头甚至扫把,做成路障,不让来往车辆碾上去,剩下的半边道路,由于狭窄,错车艰难。

  2 陕西城固李固故里

  李固,陕西城固人,东汉中后期名臣,汉顺帝、汉质帝和汉桓帝时为官,曾官至太尉,遭大将军梁冀迫害致死,归葬故乡,其墓具体地址在今城固县城西15公里处的柳林镇李固村。

  李固村并不大,一派宁静的田园风光,我们在寻访过程中,向两位农妇打听李固墓具体地址,她们手一指道:“就在那边。”并无多话,其貌其言,颇有古风。顺其手指方向抬头一看,便见一大墓冢在前方不远处,道路边立有“李固庙”“李固墓”的提示石碑。

  李固墓位于一条小村道边,旁边便是农舍和菜地,还有一条废弃的铁路从旁延伸而去。村民们在地里劳作,见我们在拍摄,有村民主动过来介绍说墓顶上原有一棵大树,树极为粗壮,精壮男子四五人双手合围,方能抱住,后来树木枯死,村里人将树伐了。李固墓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完好。

  李固墓的正前方,是李固庙,估计原来是祭祀李固的场所,现在是一处养老院。

  其时正是深秋,落叶萧萧,阳光灿烂。我们心中有很多感慨,却发现没有语言能够表达出来,那就干脆什么也不说,就在李固村走走、看看,感受着一切。李固生前为官坎坷,曾一度在白水关挂印回乡,后复出,竟蒙冤而死,魂归故里,终得安宁。

  陕西汉中,汉魏时期是各方军事势力争夺的一个地方,因此,古关隘颇多,阳平关便是一处。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焉割据巴蜀,遣张鲁攻占阳平关,夺取汉中,后张鲁占据汉中达二十多年之久。公元215年,曹操率兵与张鲁大战阳平关,最后夺取阳平关,张鲁逃往四川巴中。公元219年,刘备的军队在阳平关打败曹军张郃,占领汉中,后来诸葛亮出师北伐,阳平关一直是他可攻可守的一处大本营。

  自汉中城固探访完李固墓之后,我们一行又去探访了阳平关。今日阳平关镇,位于宁强县西的嘉陵江谷地,已经没有了金戈铁马的杀伐之声,张鲁等人的历史遗迹也已不存,只有嘉陵江依镇而过,只有子龙山这样的命名,让我们想起常山赵子龙和汉魏时期的峥嵘岁月。

  由于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处,宝成铁路(宝鸡到成都)和阳康铁路(阳平关到安康)在此交汇,阳平关镇依旧是一处交通咽喉之地。小镇依公路而建,绵延近十里。阳平关火车站看起来不大,但从位置的重要性上来讲,是一个大站。过去汉中市没有通铁路之前,到汉中必须得在此站下车,再坐汽车前往。今日阳平关火车站处处透着古旧气息,但依旧繁忙。

  3 河南平舆陈蕃故里

  陈蕃,今河南驻马店平舆县人,东汉桓灵二帝时的名臣,党锢之祸中著名的党人领袖,与大将军窦武欲铲除宦官,因不谙政治斗争,行事不密,反遭宦官杀死。陈蕃死后,归葬于家乡。今天平舆县有陈蕃路,是一条比较繁华的商业街,北段有陈蕃公园,内有陈蕃墓和陈蕃塑像。

  陈蕃墓曾毁于解放前,2006年,当地政府重修。陈蕃公园是当地百姓休闲的一个地方,他们在这里散步、打牌、打乒乓球。笔者一行,在拍完照片后,又在平舆县城里转悠了半天,小城整洁,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想起陈蕃年轻时所说的大丈夫不扫一屋,当扫天下的话语,是觉得有些年少轻狂,但如果没有这种轻狂,也就没有了血性!

  此行回西安后,有朋友曾问笔者:你们跑那么远,就为了看个墓,拍几张照片,值得吗?这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如何作答,因人而异,答了,问的人也未必满意。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个伪问题,正如我们不能问陈蕃:你为何不在这么一个小城,不问政事,做一个逸民,而非要卷入政治斗争中去呢?

  4 河南确山范滂故里

  范滂,今河南驻马店确山县人,东汉后期名臣,党锢之祸中著名的党人,因党事被处死,死后归葬于家乡,具体地址在刘店乡古庄村。

  此行考察之前,我们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得知范滂墓已被毁,并且没有修复,但我们依旧想去那里看看,这里是范滂生活过的地方,也是他临死前和母亲诀别的地方,还是来抓他的人想放了他、和他一起逃跑的地方。

  一路打听,到达古庄,停车问正从我们车旁走过的一位老太太。老太太手指我们车另一侧,一处农舍后面长满荒草的空地,告诉我们,这就是原来范滂墓所在地。

  我们很幸运,遇到了这么一位老人,老人姓古,一直生活在古庄,现已70多岁,她给我们详细讲了她所知道的范滂墓的情况。

  解放前,她小的时候,还见过范滂墓,墓很高大。但在1951年前后,村里当时一个姓刘的干部,带人把墓平了,后来,又听说平错了,再后来,那位刘姓干部不知何故就被枪决了。古老太太说范滂墓前原来有三通大石碑,但我们只看到那块空地荒草间有一块石碑,上面什么字也没有,不知是不是文保碑?

  古老太太这时忽然想起了什么,说三块大碑中,有一块被当地人挪到村里一处水塘边,搭成了一块跳水板,人们在上面洗衣服洗菜什么的。说完她就领我们去了那口水塘,农舍、树木倒映其中,鸭群嬉戏,一派宁静的田园风光。可惜的是,我们在水塘边找了个仔细,也没有看到那块碑。古老太太说前些年还在的,估计现在沉到水里了。

  她又领我们回到原来范滂墓所在地,走到斜对面的一户农家前,指着一棵大树下一块黑色的石块说,这是范滂墓挖出来的一块墓门,她说上面还有花纹呢。我们仔细一看,真有花纹,不过也已经磨得没有什么棱角,摸上去很圆润,有一种微微的凉意,直通指尖。

  古老太太说前不久也有一车人来找过范滂墓,不知道是什么人,也拍了这块墓门。

  我们临走前,老太太就站在那棵大树下,我们回首,她还站在那里,冲我们挥手,让我们想到范滂被抓走时,她母亲的身影。

  紧挨古庄,有另一个村庄,名叫范滂坡。范滂不在了,墓也不在了,但他的名字留了下来,我们建议当地政府还是应该重修一个范滂纪念墓。

  从刘店乡高速口下来到古庄的路上,有一段公路,坑坑洼洼,路上一辆接一辆跑着装满碎石的载重卡车,尘土漫天飞扬。我们曾见一农妇,满脸愤懑,朝马路上摔酒瓶扎车胎。是啊,可以想象下雨天,这条路上人们在泥泞中行走的景象,难怪他们愤怒。

  5 山西介休郭林宗故里

  东汉时期的党锢之祸,太学生是党人重要的后援团,当时太学生的领袖便是郭林宗。

  郭林宗,今山西介休人,党锢之祸中“八顾”之一。他是当时的名士,学问好,最初被太常推举为“有道”,所以又被称为郭有道,事实上他并没有应命做官,但与一批党人比如陈蕃、李膺保持着很密切的联系。

  非常有意思的是,郭林宗虽未做官,但他比那些做官的党人朋友更有政治智慧,他虽也臧否人物,但言辞并不激越,而是比较有分寸感,所以党锢之祸时,他并没有直接受到冲击。后来他避祸开馆授徒,弟子千人。陈蕃诛杀宦官失败被杀后,他心中哀恸,忧愤而死,年仅42岁。死后,葬于介休。可见他其实也是内心激越之人,只不过比较能克制自己,为人处世比较谨慎而已。

  如今在介休,郭林宗和春秋时期的著名隐士介子推、北宋时期的名臣文彦博一起并称为“介休三贤”,其纪念地有郭林宗墓和林宗书院,也有以其名字命名的林宗路。

  林宗书院在仿古一条街顺城街上,后修的,并不是一个旅游点,而是一处民办教育基地,里面立有郭林宗的塑像,此处亦是郭氏后人纪念郭林宗的一处场所。

  我们探访郭林宗墓的经历并不顺利,经过多方打听,在介休市博物馆馆长秦明先生的介绍下,才确定其墓在位于朝阳东路的多智模具公司内,原来是对外开放的,后来多智公司修了一道门,将其锁了起来,外人根本进不去。多智公司的门卫很忠于职守,即便是秦明馆长带领我们前去参观,也坚持必须经公司领导同意后,他才能开门让我们进去拍照。不巧的是,当天正好是周日,我们一时半会联系不到多智公司领导,只得作罢,又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得不返回西安了。好在确定了郭林宗墓的具体位置,秦明馆长又答应给我们传照片,才不至于空手而归。

  介休是一座让人觉得很舒服的城市,人少,广场多,比如有三贤广场、城隍庙广场和后土庙广场等。我们抵达的那天,天正下雨,空气清新,整个城市看起来干干净净的。介休历史资源颇多,除郭林宗的相关遗迹外,还有介子推隐居的绵山这样兼具自然、人文风光的名山,离省会太原又近,很适合发展旅游经济。秦明馆长介绍说当地政府正在整合各种资源,积极规划。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再有人去拜谒郭林宗墓,就不会像我们这样大费周折了。

  文/高远 秦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