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荒”下,银行资管的突围之路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银行资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1-14 14:03
提高银行资管自身的投研能力方是破解“资产荒”的关键所在。
一方面随着货币政策环境的持续宽松,市场利率不断下行,另一方面经济增速放缓使得实体经济风险持续释放,今年以来公募债券违约更趋于常态化,低风险高收益的优质资产日益稀缺,这种“资产荒”的蔓延无疑给大量商业银行理财资金带来了巨大的资产配置压力,在此背景下众多商业银行正在全方面发力以应对挑战。
首先,在扩展优质资产来源上,除了对原有渠道来源进行深入挖掘外,还可以充分借助商业银行自身的集团资源优势。目前,我国金融混业经营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实质性进展,多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直接或间接持有各类金融业务牌照,例如信托、基金、券商、金融租赁、资产管理等,这些银行可以充分发挥集团内部的协同效应,扩大优质资产的来源渠道。
其次,可以加大现有资产谱系中高收益品种的配置力度。目前,我国银行资管主要以债券、非标、股权类资产为主要配置方向,其中债券类资产配置占比近六成。而近年来,名股实债、永续债、保险债权计划、两融收益权、定向增发、夹层基金、优先股等创新类产品,以其相对较高的投资收益率正受到越来越多资产管理机构的青睐,但这些非传统类资产普遍具有长周期、弱流动性的特点,需要把握资产配置比例,以避免成为中长期的风险点,此外由于部分产品和资本市场关联度较高,也面临着较大的潜在市场波动风险。
第三,借助政策东风,加大直接投资力度。债权投资方面,目前来看始于2013年的“银行理财管理计划+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规模仍然较小,但是随着改革的持续推进,其未来发展空间广阔,这意味着银行理财资金可以直接输血实体经济,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收费、提高资产收益水平。股权投资方面,自2015年6月监管部门允许银行开展私募基金管理业务以来,目前已有13家商业银行获得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其中8家银行以资产管理部或投资银行部作为备案主体,这标志着银行资管未来将可以通过发行私募基金进行直接股权投资。当然,扩大直接投资也对银行理财自身的投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关注海外的投资机会。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银行资管可利用自身的网络和人才优势,加大海外投资机会的研究力度,挖掘优质的境外资产,在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背景下,加大境外与中国经济周期相关度较低资产的配置力度,从而实现优化资产配置、降低组合整体潜在波动率的效果。
第五,加大对“外脑”的利用。近年来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并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投资经理和管理机构。银行资管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优秀的“外脑”,加大资金委托力度,进而提高整体资产收益水平。事实上很多商业银行已经在付诸实践,例如在国内甄选优秀的资管机构进行资金的委托管理。需要注意的是,此类优秀的机构不仅限于国内,国际上一些有稳定业绩表现、优秀的资产管理机构也可以作为选择的对象。
最后,提高银行资管自身的投研能力方是破解“资产荒”、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道。在利率市场化持续深化、金融脱媒程度日益加深、大资管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银行资管依靠资产和负债的直接利差生存的空间正在被持续打压,只有不断加强自身投研能力的建设,积极参与日益多元化的市场竞争,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才是银行资管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王道。(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所在机构无关。)
作者/赵承东,兴业经济研究咨询公司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