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翁精神是怎样炼成的

  • 来源:人力资源
  • 关键字:主人翁精神
  • 发布时间:2010-10-26 17:07
  比尔·盖茨经常强调:“我们常常讲的主人翁精神,是一个员工所具有的天然禀赋,具有这种精神的人,他的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是一致的。”微软人有着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员工和公司的前途是紧紧连在一起的,这使得他们做任何事情都会为公司着想,全力以赴。正是微软有这样为企业着想的员工,微软人有这种主人翁精神,才有微软今天的不凡业绩。

  功夫在细节,细节之处才见精神。具有主人翁责任感的员工,会点点滴滴、分分秒秒为企业着想,对企业尽责。企业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企业主人翁精神所具有的凝聚力、感召力、激发力和创造力。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培养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呢?

  让员工地位主人化

  有些员工心里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偏激:觉得自己是企业的“廉价劳动力”,或者觉得自己是企业的“赚钱工具”,还可能觉得自己是在为企业“跑龙套”……不仅员工会有这种感觉,很多企业管理者也会这样想,这实在可悲!聪明的企业会把员工视为企业的财富和企业的主人,如青岛双星集团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把员工当作企业最大的资本。双星集团总裁汪海认为,员工是企业财富的第一创造者,是企业的主人,不应当简单地视其为廉价劳动力。在双星,没有“打工仔”和“打工妹”,更没有新职工和老职工之说,所有员工都是“双星人”,都是平等的,都是双星的“驻外大使”和“形象代言人”,员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代表的都是双星的品牌标准和双星形象。还有的企业通过更换对员工的称呼,来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例如,星巴克称企业的员工为伙伴,著名的心脏起搏器制造商Gujdant称员工为主人,亮视点、万豪国际等企业则把员工称为“合伙人”。

  企业要想真正把员工地位主人化,不仅仅体现在对员工的称谓以及口号上,更体现在核心理念上。现在很多企业强调以客户为导向,把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实际上,员工也是企业的内部客户,真正把员工主人化,首先要把员工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此基础上再去追求其他利益。只有让员工找到这种感觉,他们才能真正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主人,进而把自己的未来与企业的命运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比如西安西玛机电有限公司,始终把公平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命脉,公司提出首先要对员工负责,对社会负责,最后才对股东负责;公司强调诚信、公正、信任、尊重的行为准则。

  让员工富有使命感

  使命感就是员工对企业赋予自身使命的感知与认同。企业的所有事情最终都要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员工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使命感是员工前进的永恒动力。那些具有使命感的员工,能够透彻领悟企业理念,包括愿景、使命、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哲学、经营理念、管理理念等诸多方面,能够清晰地了解企业目标,从理念层面深度认同企业,把实现企业目标视为自己的责任,并在工作中努力实践。日立建机(中国)有限公司的主要产品是挖掘机,在中国市场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日立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在制造过程中都怀着一种同样的心情:这是我的机器。特别是对大型机器,哪一台交给了哪一位客户,都一清二楚,责任感和一体感非常强烈。每当机器改型升级时,所有人都会抱着同样的奋斗目标:一定要造出比以前更好的、比其他企业更好的、不出故障的机器。

  具有使命感的员工,才能敢闯敢干,勇于开拓创新,并富有冒险与偏执精神,这样的员工更容易完成目标,有这样员工的企业也更容易实现战略蓝图。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小沃森先生,希望他的部属具有野鸭般的精神。他曾经引用丹麦哲学家基尔凯戈尔的话: “要想驯服一批野鸭,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是要把已驯服的野鸭再放出去,令其自谋生计,也不是那么容易。被驯服的鸭子无法远走高飞,自觅野食,把它们放出去无异于陷之于死地。因此,商业界需要的是伸展自如的野鸭,这样才有可能大展宏图。”

  让员工增强责任感

  “主人翁”所蕴涵的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倡导的是奉献和投入,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自发、自觉的工作意识与工作精神。在企业这个大家庭里,每个员工都是其中的一份子,扮演着多重角色:建设者、贡献者、索取者、受益者……每一个人的未来都与企业的命运紧密地连系在一起。所以,员工要有主人的胸怀与素质,行主人之事,尽主人之责,而不是把自己看作一个“打工者”。退一步讲,即便是“打工者”,也不是给别人“打工”,而是给自己“打工”。“大河无水小河干”,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大家”的存在,是员工存在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员工要像关心自家兴衰一样关心企业的生存发展,以主人翁的姿态和精神,主动承担起自己应尽的岗位职责。

  实际上,这是在强调员工富有一种极其强烈的责任感,即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状态。具有责任感的员工,一定富有对企业、对团队成员以及对自我的责任感。只有员工富有主人翁的责任感,才能发挥“难为敢为”的精神,攻坚克难,成为“能干事”的员工:进而成为一名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企业和团队负责,以及对客户负责的员工。

  让员工获得成就感

  组织行为研究认为, “最有效的激励来自于每个人的内心”,而对成就感的渴望是个体与生俱来的需求。员工从事一项工作,不只是为了获得一定的物质报酬,而是拥有更多、更高的期望,即最大化发挥自己的潜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取得更大的成绩,收获成功,赢得认可。据一项针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获得成就感被认为是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通用电气前总裁杰克·韦尔奇告诉员工:“如果GE不能让你改变窝囊的感觉,你就应该另谋高就。”实际上,如果员工缺少应有的成就感,那么员工就很难再和企业捆到一起了。

  对于成就感,往往体现为员工因工作被认可,或者取得成功而拥有的荣誉感、自豪感、满足感与喜悦感。员工成就感首先表现为职业成就感,诸如工作成果上的认可、被授予荣誉、职位上的晋升、工作环境的改善、高层领导重视等。同时,也会延伸为生活上的成就感,诸如在生活上更有信心、生活水平提高等。拥有成就感的员工,无论是在职业发展还是个人生活上,往往体现出更为强烈的自信心,以及更多的热情与积极性。

  虽然员工的成就感并不仅仅来自于管理者,但是管理者却可以有很多作为。比如管理者可以多肯定员工的工作,如果管理者能经常告诉自己的下属“你真行,你能够做得更好”,员工就会增加信心,发挥潜能,使自己的工作更优秀。又如,为员工创造向上发展的路径,哪怕是员工有机会越过自己的直接领导,能够与企业总裁进行一次短短的谈话,或者在会议场合上获得企业总裁的当众表扬,都足以让员工兴奋很久。要知道,这就是工作动力!再如,给员工一定的自由度与空间,对员工来说,这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享受,让他们沉浸于自己成功的喜悦之中。美国的3H公司,从1956年开始就制订了一项激励机制:公司的科技人员可以花费15%的工作时间,在自己选定的领域内从事研究和发明。自从实施“15%法则”以后,3M公司的销售和盈利都增加了40多倍。

  让员工拥有归属感

  归属感是指员工经过一段时期的工作,在思想上、心理上、感情上对企业产生了认同感、公平感、安全感、价值感、使命感和成就感,这些感觉最终将内化为员工的归属感。归属感的形成需要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由浅入深、渐进互动的过程。但是,一旦形成后,将会使员工内心产生自我约束力和强烈的责任感,调动员工自身的内部驱动力而形成自我激励,最终产生“投桃报李”的效应。当一家企业成为员工的不二选择时,员工就会把自己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捆绑在一起。

  归属感是一种满意,只有员工对企业满意,对工作满意,才能产生归属感;归属感是一种忠诚,员工对企业忠诚,会以长期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来加以体现;归属感是一种安全,只有员工觉得企业能够满足自身的各种需求,并能够使自身的生活或工作获得保障,才能产生归属感;归属感是一种信念,员工相信企业,即便企业身处困境,依然能够不离不弃、共渡难关……所以,归属感更表现为一种团队意识、创新精神的发挥,以及主人翁意识、个人能动性的体现,是员工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的高度统一。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让关键员工产生归属感才是真!保持员工队伍的相对稳定与建立员工的忠诚度非常重要,但是当所有的员工都忠诚于企业时,却未必是一件大好事,因为其中或许混杂着很多“低能”或者“无为”的员工,他们也与那些有价值的员工一样,幸福地享受着来自企业的阳光与温暖并不公平。在企业里,并非所有的员工都是企业的“良民”,也就是说,被企业视为内部客户的员工也未必是企业的朋友,也有一些员工对企业来说毫无价值或者低价值,甚至在“坑害”企业。因此,企业让员工满意也不应是追求所有员工忠诚,而是要追求那些有着较高价值的员工的忠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