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五年糗事录
- 来源:女报•时尚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入职,糗事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10-27 11:07
在我看来,“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件事是出现在22 岁之后。小学时,头晕眼花才盼到一个儿童节,大学时,鬓染白霜才等来寒暑假。工作后,一晃5 年就过去了。据说对于职场人,5年是一个门槛,说明你已经由职场菜鸟变成了一只职场小鹰。
如今,站在5 年的尽头回首,我发现自己倒真干了不少菜鸟的事。能发现那些事情很菜鸟,是不是证明她已经不那么菜鸟了?但愿。如果你走得不快,别人就会超过你,哪怕是朋友。
职场就是这么残酷或者说认真。
入职第一年:我以为你会帮帮我
大学入学第一天,几个师兄帮周明把行李抬进宿舍,还买了一碗热干面给错过了开餐时间的她。她以为在这个世界上,男人帮助女人是天经地义。到公司第一天,公司分配给她的旧电脑很不配合地崩溃了,网络部同仁答应第二天过来修,周明觉得自己不能在无纸化办公的大好形势下,傻呆呆地坐一天。
于是举目四望,办公室里四女六男,六男中,1 个大爷,2 个大叔,3 个大哥,让大爷大叔帮忙显然很不人道,于是周明媚笑着问坐得最近的帅哥,请问你会重装电脑系统吗?
“会呀。”
“我的电脑系统崩溃了,你能不能帮我重装一下?”
“好,等我忙完手上的事情。”
可是,帅哥似乎一天都很忙,连午休都在忙着玩QQ 游戏。第一次出差,与周明同行的是一个男主管,两个男工程师。大家都拿着拉杆箱,只有周明像假期徒步似的背着大大的双肩包,包里装得满满的是主管授意购买的土特产。在机场托运行李时,主管无意中拎了一下周明的背包,惨叫道“真重”,两位男工程师重复了主管的动作及语言。周明心想,能不重嘛,里面可是土特产,跟土疙瘩一样。下飞机转地铁,周明不断被三位男同事口头关怀,她肩上压着大山,没感到什么兄弟般的温暖,倒是有了想骂娘的热情。终于到达宾馆,当周明气喘吁吁地卸下背上的大山,三位男士气定神闲地望着她,大合唱似的说:“你要买只拉杆箱了!”
这一年,周明学会了工资面前人人平等,别总把自己当女人看。如果分配任务时,你想说,我是女的,干点轻活吧,发薪的时候,你咋从不说,我是女的,少拿点钞票吧。
入职第二年:有能力,没压力
入职第二年,周明压力很大。公司来了不少新人,那些轻松的打杂活计都被他们抢走了,周明开始热衷于打电玩、泡酒吧、K 歌、SHOPPING 等减压方式。心里感叹,难怪上海白领总抱怨钱不够花,原来,工作赚来的钱,都用来减轻工作压力了。
不断减压,到了月末交差的时候,她还是累得偷偷躲在格子间里哭。“就等你了,”主管的咆哮像雷声一样翻滚在办公室的上空,与周明一起进公司的莫小丽,在不变的下班铃声中,踏着不变的步伐走出公司大门,周明抓狂地看着面前打开的电脑,怀疑莫小丽是不是养着一个哆啦A 梦。第二天,周明在茶水间碰到莫小丽,莫小丽神采飞扬地说,呀,你昨天加班到很晚吧,都有黑眼圈了。周明悲情地点点头,忍不住问,你怎么做得那么快。“有能力,没压力!”莫小丽打了个响指,一阵风似的从周明眼前飘过。周明恨恨地站在那儿,觉得这哪儿是公司,明明是后宫。
周明开始暗暗观察莫小丽。发现别看她每天打扮得像仙女,日子可一点儿也不像仙女。她不知道蓝山与拿铁的区别,不会QQ 斗地主,唱歌五音不全,买衣服固定一个商场一个品牌,甚至连瑜伽都没做过。她每天上班埋头苦干,下班吃饭睡觉,生活单调得像哆啦A 梦。周明不禁想到在某本书上看过的一句话,压力是给那些望山兴叹的人准备的,爬山的人欣赏着沿路的风景,哪还管得了什么压力。
背着工作任务去减压力,工作任务越积越多,压力只会越减越多,只有不断去完成,完成一项放下一项,最后当然就没有压力咯。这一年,周明学会了“有能力,没压力”这句相当剽悍的话。
入职第三年:胆大也是生产力
套用一下文艺片常用的旁白:这件事过去两年多了,周明却记忆犹新。在公司做到第三年,周明已经能够相当从容地应付工作。只是她天生胆小,开会总是躲在最后,在电梯里碰到老板也不敢开口,生怕老板发现这个腼腆的小妞原来是自己下属。有个叫沈欣的女孩比周明晚来一年,大家背地里叫她沈大炮。无论部门大会还是小组讨论,她都抢着发言,抛出一块块雷人的板砖,真正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周明觉得她智商低,不怎么待见她,她却跟谁都自来熟。常常在开会前就把自己的想法拿去跟这个讨论那个讨论,人家觉得她说得太离谱,忍不住指点一二,她便如获至宝,然后直接把别人的观点嫁接到自己的上面。这样的嫁接,居然使她的发言慢慢变得不那么离谱。
那是关于一个新项目的实施方案,周明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对于自己的方案成竹在胸。沈大炮跑来跟她讨论,周明受不了她那幼稚而平庸的大脑,忍不住说了一点自己的想法。一周后,老板亲自主持会议,沈欣又抢在第一发言。
令周明万万没想到的是,她竟然把自己指点迷津的那一两句话,延展成了一个相当完美的方案,甚至比周明的那个更细致更庞大。
沈欣的方案起点太高,使这个会议由事先预设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变成了“沈欣作品研讨会”。周明悄悄关闭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她总不能说,其实我的方案跟沈欣一样,只是没敢抢在她前面发言。
这年年底,沈欣被破格提拔为项目组组长。尽管时常还是有些不靠谱的举动,让下属叫苦不迭,老板却很是欣赏。周明明白了,原来老板喜欢的与员工喜欢的往往不是一个人,原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并不完全是一句虚妄的话。哪怕你没有出人头地的资本,只要不恐高,不死要面子,勇敢地站在别人头上,终归能更早地让苹果砸到你的头上。
入职第四年:老板心,海底针
第四年,部门里唯一的大爷退休了,两个大叔中有一个办了提前退休,三位帅哥四个美女中,有两位跳槽了,一位调到了其他部门。周明在办公室的地位虽然还未达到资深员工大刘那样与主管称兄道弟,却也有了些举重若轻的意思。
年初,部门要重新划分地盘,主管悄悄告诉周明,他准备把大刘一直主管的一块工作交到周明手里。周明有点五雷轰顶般的受宠若惊。更让她惊讶的是,主管接下来的话。“大刘近几年太一家独大,老板跟客户都对他有意见。你们总以为我偏袒他,其实哪有,是他总制造出跟我熟络的假象……”周明走出主管办公室,因为知道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忍不住有点贼头贼脑。其实她对不可一世的大刘一直没啥好感,现在更像得了尚方宝剑似的,敢于跟他对着干了。开会时汇报工作,周明话音刚落,大刘就一二三四提意见,周明立刻站起来一二三四地回击,弄得大家都为她捏把汗,她却仿佛看到主管会心的微笑。下班有饭局应酬,大刘想回家陪老婆,对周明说,小周,你是单身,下班没事,替我去陪陪客户。周明硬邦邦地丢过一句“谁说单身就没事了”。
一天,大刘从主管办公室出来,怒气冲冲地质问周明,是你向老板申请要管西南电厂这一块业务?周明呆愣在那儿,既不好说是主管主动提出,更不能承认是自己硬要去挖墙脚。
一个月后,主管以大家(以周明为首)对大刘手里业务太多有意见为由,硬从他手里拿走了西南电厂这块肥肉,又以大刘交出这部分业务的前提是不能把它给周明为由,自己暂时代管这部分业务。公布消息之后,主管正在安抚周明,大刘推门进来,说今晚去东云阁喝酒,主管笑眯眯地点头如捣蒜。关门的刹那,周明看到大刘得意洋洋的目光,心情沮丧极了,任凭主管再说什么,她皆听不进去了。
无限风光在险峰,无数风险在高处。周明这才知道,上司的话,真的假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绝不可全信,因为他始终站在跷跷板的中间,哪头高了就得压哪头。员工是不可能跟上老板步伐的,倘若哪个员工真跟上了他的步伐,猜透了他的心思,他会觉得自己很失败。
入职第五年。这一年,平安无事,这一年,有几家公司想挖我,这一年,我决定踏踏实实,不为多收那几斗米而跳槽。
要命的是,我老板的女儿是《女报时尚》的忠实粉丝,但愿这篇文章别让她看到,否则我可能真的要跳槽了。
……
如今,站在5 年的尽头回首,我发现自己倒真干了不少菜鸟的事。能发现那些事情很菜鸟,是不是证明她已经不那么菜鸟了?但愿。如果你走得不快,别人就会超过你,哪怕是朋友。
职场就是这么残酷或者说认真。
入职第一年:我以为你会帮帮我
大学入学第一天,几个师兄帮周明把行李抬进宿舍,还买了一碗热干面给错过了开餐时间的她。她以为在这个世界上,男人帮助女人是天经地义。到公司第一天,公司分配给她的旧电脑很不配合地崩溃了,网络部同仁答应第二天过来修,周明觉得自己不能在无纸化办公的大好形势下,傻呆呆地坐一天。
于是举目四望,办公室里四女六男,六男中,1 个大爷,2 个大叔,3 个大哥,让大爷大叔帮忙显然很不人道,于是周明媚笑着问坐得最近的帅哥,请问你会重装电脑系统吗?
“会呀。”
“我的电脑系统崩溃了,你能不能帮我重装一下?”
“好,等我忙完手上的事情。”
可是,帅哥似乎一天都很忙,连午休都在忙着玩QQ 游戏。第一次出差,与周明同行的是一个男主管,两个男工程师。大家都拿着拉杆箱,只有周明像假期徒步似的背着大大的双肩包,包里装得满满的是主管授意购买的土特产。在机场托运行李时,主管无意中拎了一下周明的背包,惨叫道“真重”,两位男工程师重复了主管的动作及语言。周明心想,能不重嘛,里面可是土特产,跟土疙瘩一样。下飞机转地铁,周明不断被三位男同事口头关怀,她肩上压着大山,没感到什么兄弟般的温暖,倒是有了想骂娘的热情。终于到达宾馆,当周明气喘吁吁地卸下背上的大山,三位男士气定神闲地望着她,大合唱似的说:“你要买只拉杆箱了!”
这一年,周明学会了工资面前人人平等,别总把自己当女人看。如果分配任务时,你想说,我是女的,干点轻活吧,发薪的时候,你咋从不说,我是女的,少拿点钞票吧。
入职第二年:有能力,没压力
入职第二年,周明压力很大。公司来了不少新人,那些轻松的打杂活计都被他们抢走了,周明开始热衷于打电玩、泡酒吧、K 歌、SHOPPING 等减压方式。心里感叹,难怪上海白领总抱怨钱不够花,原来,工作赚来的钱,都用来减轻工作压力了。
不断减压,到了月末交差的时候,她还是累得偷偷躲在格子间里哭。“就等你了,”主管的咆哮像雷声一样翻滚在办公室的上空,与周明一起进公司的莫小丽,在不变的下班铃声中,踏着不变的步伐走出公司大门,周明抓狂地看着面前打开的电脑,怀疑莫小丽是不是养着一个哆啦A 梦。第二天,周明在茶水间碰到莫小丽,莫小丽神采飞扬地说,呀,你昨天加班到很晚吧,都有黑眼圈了。周明悲情地点点头,忍不住问,你怎么做得那么快。“有能力,没压力!”莫小丽打了个响指,一阵风似的从周明眼前飘过。周明恨恨地站在那儿,觉得这哪儿是公司,明明是后宫。
周明开始暗暗观察莫小丽。发现别看她每天打扮得像仙女,日子可一点儿也不像仙女。她不知道蓝山与拿铁的区别,不会QQ 斗地主,唱歌五音不全,买衣服固定一个商场一个品牌,甚至连瑜伽都没做过。她每天上班埋头苦干,下班吃饭睡觉,生活单调得像哆啦A 梦。周明不禁想到在某本书上看过的一句话,压力是给那些望山兴叹的人准备的,爬山的人欣赏着沿路的风景,哪还管得了什么压力。
背着工作任务去减压力,工作任务越积越多,压力只会越减越多,只有不断去完成,完成一项放下一项,最后当然就没有压力咯。这一年,周明学会了“有能力,没压力”这句相当剽悍的话。
入职第三年:胆大也是生产力
套用一下文艺片常用的旁白:这件事过去两年多了,周明却记忆犹新。在公司做到第三年,周明已经能够相当从容地应付工作。只是她天生胆小,开会总是躲在最后,在电梯里碰到老板也不敢开口,生怕老板发现这个腼腆的小妞原来是自己下属。有个叫沈欣的女孩比周明晚来一年,大家背地里叫她沈大炮。无论部门大会还是小组讨论,她都抢着发言,抛出一块块雷人的板砖,真正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周明觉得她智商低,不怎么待见她,她却跟谁都自来熟。常常在开会前就把自己的想法拿去跟这个讨论那个讨论,人家觉得她说得太离谱,忍不住指点一二,她便如获至宝,然后直接把别人的观点嫁接到自己的上面。这样的嫁接,居然使她的发言慢慢变得不那么离谱。
那是关于一个新项目的实施方案,周明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对于自己的方案成竹在胸。沈大炮跑来跟她讨论,周明受不了她那幼稚而平庸的大脑,忍不住说了一点自己的想法。一周后,老板亲自主持会议,沈欣又抢在第一发言。
令周明万万没想到的是,她竟然把自己指点迷津的那一两句话,延展成了一个相当完美的方案,甚至比周明的那个更细致更庞大。
沈欣的方案起点太高,使这个会议由事先预设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变成了“沈欣作品研讨会”。周明悄悄关闭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她总不能说,其实我的方案跟沈欣一样,只是没敢抢在她前面发言。
这年年底,沈欣被破格提拔为项目组组长。尽管时常还是有些不靠谱的举动,让下属叫苦不迭,老板却很是欣赏。周明明白了,原来老板喜欢的与员工喜欢的往往不是一个人,原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并不完全是一句虚妄的话。哪怕你没有出人头地的资本,只要不恐高,不死要面子,勇敢地站在别人头上,终归能更早地让苹果砸到你的头上。
入职第四年:老板心,海底针
第四年,部门里唯一的大爷退休了,两个大叔中有一个办了提前退休,三位帅哥四个美女中,有两位跳槽了,一位调到了其他部门。周明在办公室的地位虽然还未达到资深员工大刘那样与主管称兄道弟,却也有了些举重若轻的意思。
年初,部门要重新划分地盘,主管悄悄告诉周明,他准备把大刘一直主管的一块工作交到周明手里。周明有点五雷轰顶般的受宠若惊。更让她惊讶的是,主管接下来的话。“大刘近几年太一家独大,老板跟客户都对他有意见。你们总以为我偏袒他,其实哪有,是他总制造出跟我熟络的假象……”周明走出主管办公室,因为知道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忍不住有点贼头贼脑。其实她对不可一世的大刘一直没啥好感,现在更像得了尚方宝剑似的,敢于跟他对着干了。开会时汇报工作,周明话音刚落,大刘就一二三四提意见,周明立刻站起来一二三四地回击,弄得大家都为她捏把汗,她却仿佛看到主管会心的微笑。下班有饭局应酬,大刘想回家陪老婆,对周明说,小周,你是单身,下班没事,替我去陪陪客户。周明硬邦邦地丢过一句“谁说单身就没事了”。
一天,大刘从主管办公室出来,怒气冲冲地质问周明,是你向老板申请要管西南电厂这一块业务?周明呆愣在那儿,既不好说是主管主动提出,更不能承认是自己硬要去挖墙脚。
一个月后,主管以大家(以周明为首)对大刘手里业务太多有意见为由,硬从他手里拿走了西南电厂这块肥肉,又以大刘交出这部分业务的前提是不能把它给周明为由,自己暂时代管这部分业务。公布消息之后,主管正在安抚周明,大刘推门进来,说今晚去东云阁喝酒,主管笑眯眯地点头如捣蒜。关门的刹那,周明看到大刘得意洋洋的目光,心情沮丧极了,任凭主管再说什么,她皆听不进去了。
无限风光在险峰,无数风险在高处。周明这才知道,上司的话,真的假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绝不可全信,因为他始终站在跷跷板的中间,哪头高了就得压哪头。员工是不可能跟上老板步伐的,倘若哪个员工真跟上了他的步伐,猜透了他的心思,他会觉得自己很失败。
入职第五年。这一年,平安无事,这一年,有几家公司想挖我,这一年,我决定踏踏实实,不为多收那几斗米而跳槽。
要命的是,我老板的女儿是《女报时尚》的忠实粉丝,但愿这篇文章别让她看到,否则我可能真的要跳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