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投资之湖北调查

  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投资领域,相关部门通过设置投资额度、卫生标准、相关资质等多道门槛,让民间资本只能在门外看花,无法进入

  2016年5月24日-27日,笔者参加中央统战部调研组赴湖北调研民间投资情况,先后考察了一家企业、召开了三次专题调研座谈会、与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及民营企业中投资增幅靠前和增幅靠后的企业负责人座谈,对民间投资情况有了较多了解。现就民间投资增速下降的原因及对策提出看法和建议。

  湖北民间投资概况

  近几年来,湖北省民营经济实现高速发展,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民间投资在近几年不断上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过半,成为全省经济的主力军。但自2015年四季度特别是2016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民间投资增长乏力,增速下降。

  据统计,2016年1-4月,湖北省民间投资累计完成4534.01亿元,增长4.2%,比上年同期增幅低10.8个百分点,低于全省投资平均增速9.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速创历年来最低水平,不仅低于全国水平1.0个百分点,也低于中部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

  分区域看,1-4月,全省17个市州中,除宜昌、林区外,有15个市州民间投资同比下降,其中潜江、咸宁、鄂州、黄冈、恩施和荆门分别下降68.4、36、34.9、23.4、22.5和17.6个百分点。作为全省投资主力,武汉市民间投资1-4月仅增长5.6%,亦比去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增速下降的原因

  湖北省今年1-4月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近70%下降至63.4%。主要原因如下。

  1.受市场低迷影响,投资意愿降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结构性矛盾凸显等因素叠加,企业经营压力增大。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但产品出厂价下降,利润下滑,预期收益降低,减弱了企业投资意愿。部分民营企业对投资创新颇多顾虑,对市场前景持谨慎态度,吃不准投资方向,对新上项目与扩大生产持观望态度,造成一些民间资本投资项目搁浅。

  2.受要素瓶颈制约,民企扩大投资难题多。一是融资难、融资贵加剧了民间投资放缓。各大银行在执行落实国家金融扶持政策时,出于自身金融风险考虑,仍然设置了较严的放贷条件。许多民营中小企业筹集投资发展资金主要靠自我积累,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更难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股票等方式直接融资。而且民间融资利率高,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资金成本。从湖北民间投资主体资金来源渠道看,自筹资金占比高达76.4%,其他资金来源占比11.9%,国内贷款占比10.7%,国家预算资金仅为0.7%。可见,民间投资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来发展的局面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

  二是用地指标短缺制约着民间投资项目建设。民间投资过程中,土地的落实存在较大困难,每年地方有限的土地指标相对企业投资所需面积严重不足,导致部分项目迟迟不能落地。如鄂州市三江港新区的一些重大项目,用地较多,因国土规划调整导致土地不能及时挂牌,项目无法开工建设。土地征用拆迁难度愈来愈大,产业发展导向的生态环保愈来愈重视,土地收储紧张,优先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可供民间投资项目的土地指标所剩不多。

  3.受投资领域开放度制约,民间资本仍然难“入门”。虽然国家已逐步放开了投资领域,但事实上“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依然存在。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投资领域,相关部门和单位通过设置投资额度、卫生标准、相关资质等多道门槛,让民间资本只能在门外看花,无法进入。如市政、交通建设等项目,投标时要求一级资质,尽管许多民营企业具有相当技术实力与经验,但因缺资质,只能作为具有相应资质的国有企业的分包商。再如实体停车场建设,可以补贴一定比例的商业平价房,但该政策主要针对国企,民营企业无法享受这一待遇。

  4.经济转型升级促使民间投资深度调整。过去,民间投资较多集中于传统制造业,一般内向型、资源初加工型的工业品生产,房地产开发,商贸、饮食、娱乐、客货运输等服务业,立体养殖等资源开发类项目,以及民办教育等社会事业。而现在这些传统行业竞争激烈,市场容量已经趋于饱和,利润空间也在逐步下降,所以民营企业也不愿意再加大投入。经济新常态下,加快转型升级,打造竞争新优势、培育新增长点成为必然趋势,但是转型升级投资对技术的创新能力、企业人才储备、运营管理水平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客观上民间资本短期内难以找到好的投资项目,自然会放缓投资。

  5.民间投资产业层次普遍偏低,影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目标的实现。湖北省民间投资产业层次整体上偏低,主要表现在:一是新型工业化作为全省产业转型的重中之重,工业投资的增长仍然乏力。今年1-4月,湖北省民间工业投资2451.17亿元,占全省工业投资的比重达83.0%,但增速只有9.8%,比全省工业投资增速低4.2个百分点。二是第二产业中产能过剩和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比重较大,大量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的低水平建设主要集中在民营投资领域。1-4月,湖北省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742.25亿元,其中民间投资占比高达76.7%。三是大量民间投资仍然处于产业链底端。在第三产业内,民间投资多集中于投资少、见效快、技术性不强的一般服务业,而对技术和资金要求较高的科技、金融等行业投入较少。另外,民间投资在市场准入限制较严或行业垄断程度较高的电力、交通运输等行业的投资比重依然偏低。1-4月,电力民间投资占全省电力投资比重为28.0%。

  促进民间投资增长的建议

  1.增强民营企业投资信心。民营企业投资意愿下降,最实际的问题是经营成本快速大幅上升,企业无利可图,无钱可赚。所以“降成本”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大任务。当然“降成本”需要企业自身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供科技水平,提高效率。政府部门要加强政策研究,真正落实并继续出台进一步为企业降低各种税费、降低融资成本的政策措施。

  2.着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瓶颈。要搭建政、银、保、企合作平台,加强金融机构与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对接合作。加大金融支持民间投资力度,对信誉好的民间投资企业简化贷款和担保手续,拓宽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空间。建议加快扩大民营银行试点,进一步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推动信用担保健康发展,壮大担保资金,为民营企业增加贷款提供担保;支持民间投资的高科技企业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企业发行债券,鼓励设立创业投资公司和创业投资管理公司,为民间投资企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管理服务。

  3.优化民营企业投资环境。着力消除民间投资政策歧视、切实减轻民间投资主体负担、完善公共配套和服务设施,进一步为民间投资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探索多种特许经营方式,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多向民营项目倾斜,简化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使民间投资“能上马、快落地”。要全面落实已出台的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坚决制止对民间投资的不合理收费,使民间投资真正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要加快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放宽和规范市场准入,精简和优化行政审批,加快构建市场开放公平、规范有序,企业自主决策、平等竞争,政府权责清晰、监管有力的市场准入管理体制,切实解决民间资本在许多领域“不能投”的问题。要加快民间投资立法,依法规范民间投资行为,保护民营企业生产和投资决策自主权及一切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4.正确引导民间资本投向。资本逐利而行,民间投资更是如此。民间资本投资存在“不会投、不能投、不敢投、不愿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找不准投资方向、投资领域、投资项目。

  要进一步向民间投资者提供市场、项目、科技、政策、法律等信息服务,指导投资者发展新兴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创办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城镇建设和社会服务业。

  要建设完善项目公开征集制度、项目筛选储备办法和项目推介制度,并通过召开项目成果推介会,发布投资促进政策,使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潜力大、投资回报好的项目成为民间投资的重点。

  要加强对民间投资方向的引导,通过信息网络、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传递有关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市场需求等信息。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应建立PPP项目库,并适时集中向社会公开推介。一些地方的实践证明,PPP模式不仅对民间投资起到了引领作用,而且为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新路径,有利于促使民间资本充分释放潜能。

  5.建立新型“亲”“清”政商关系。中国以往长期存在政商“亲密无间”、“利益共同体”问题,如今在反腐利剑高悬的情势下,却出现了一种消极倾向,政商之间成为油水关系,一些官员不敢与企业家交往,害怕有“不轨嫌疑”。这两种不正常的政商关系无疑严重损害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只有建立新型“亲”、“清”政商关系,政企之间才能同心同德。政府真诚地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各种困难,想企业之所想,帮企业之所需,企业感受到暖心、放心,就会热心投资、安心经营,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就能加快。

  □周德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