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哈·哈迪德与当代中国

  • 来源:艺术与设计
  • 关键字:扎哈·哈迪德,建筑师,设计
  • 发布时间:2016-09-06 10:23

  在30多年的设计生涯中,扎哈的许多方案都因设计理念太过超前、往往要挑战现有结构、设备和施工等技术的极限,而无法实现,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她几乎没有实际建成的作品,扎哈也因此获得了“纸上建筑师”的称号。有业内人士称:“扎哈的奇形怪状和飞扬跋扈的规划,把城市的格局弄得乱七八糟,我们需要更简单的设计和整齐的布局。”然而扎哈固执而坚定地认为,奇幻图画定会变成现实物体,她从不打算放弃自己的设计风格。她的成功和被质疑总是相伴相生……

  建筑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经常被看做一个幻想家,但确切的含义是什么呢?从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最近举办的扎哈·哈迪德作品回顾展来评判,这个头衔与她依靠灵感处理许多设计问题有关。

  这个展出,沿着螺线,以一种直线的方式进行,开始是绘画,然后是纸浮雕、模型和透视图,最后,以完工的建筑物的照片结束。扎哈总是企图制造一种搭配的错乱,却在凌乱中给人以整齐和秩序的美感,她很早就被称作“解构主义大师”。尽管她大胆运用几何结构,得过大大小小的奖项。但是她的大多数作品都只能安静的躺在图纸上,她甚至一度被称为“纸上谈兵”的建筑设计师。直到1993年,扎哈·哈迪德才推出成名作——德国莱茵河畔魏尔镇的一座消防站。她通过营造建筑物与地面若即若离的状态,达到一种海市蜃楼的效果。

  扎哈·哈迪德的设计是“非计划性”的。在建筑界基本是由男性占主导的,扎哈·哈迪德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女建筑师,没有之一。她的个人办公室硕大无比,天花板是装饰成复杂锯齿状的蓝色帕思配克斯有机玻璃。惯常的打扮:黑色束腰上衣,黑色光面修身长裤,黑色Prada凉鞋,懒洋洋地躺在著名设计大师Verner Panton设计的一张S形粉红色安乐椅上。书籍和杂志包围了整个房间。她的大部分作品还在理论当中,扎哈于2004年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荣获“普利兹克建筑奖”,这是建筑界的诺贝尔奖。

  而扎哈·哈迪德在中国也留下了很多的经典作品。

  北京望京SOHO

  “我们热衷于在建筑上运用空间流线型设计,因为流线型在视觉上能简化一切。每个设计元素各就其位,汇聚到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天衣无缝的连续统一体。这种设计理念允许我们将更多复杂性糅合到每个项目中去,而不会造成杂乱无章的视觉效果。这种集流动性、优雅性与连贯性三位一体的建筑语言不应仅仅局限于我们的文化建筑中。”这是扎哈·哈迪德设计望京SOHO的理念。

  望京SOHO由三栋塔楼组成,仰视时犹如三座相互掩映的山峰,俯视时宛似游动嬉戏的锦鲤。其独特的曲面造型使建筑物在任何角度都呈现出动态、优雅的美感。塔楼外部被闪烁的铝板和玻璃覆盖,与蓝天融为一体。扎哈·哈迪德参数化设计的设计过程的概念是一个新兴的,作为一个系统,其中的参数是相互关联的。一个参数的变化会影响到整个网络,并造成全球的影响力。参数化设计建立系统,自适应变化,不断分化,动态成形的城市化规模的建筑,室内和家具的规模。

  北京银河SOHO

  在银河SOHO的设计上,扎哈·哈迪德借鉴了中国院落的思想,创造一个内在世界。而同时,这又是一个完全二十一世纪的建筑:不再是刚硬的矩形街区及街区之间的空间,而是通过可塑的、圆润的体量的相互聚结、溶合、分离以及通过拉伸的天桥再连接,创造了一个连续而共同进化的形体以及内部流线的连续运动。设计的另外一个灵感扎哈来源于中国传统的梯田。参数化设计本身是通过现代数字技术将自然的形态予以提炼,从而与现代文明相融合。这一组建筑中不断伸展,充满变化的楼层及平台将各个空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同山间的梯田,绵延不断,如梦如幻。在建筑设计策略上,扎哈通过单体的整合营造出一个壮观的整体。每栋建筑个体均有它的中庭和交通核心,且在不同层面上融合一起,从而创造出丰富流动的空间景致和室外平台。平台的相互错综位移,不同层面对彼此视角的介入,产生环绕着的、引人入胜的环境。建筑在从下至上的不同层面各个方向展开,所以它是一个360度的建筑世界,没有角落也没有不平滑的过度,源自自然的启迪,建筑的外观展示了连续流动的深空间。数百米长的景观构成深远的、全角度的视野。访客可以仰望,也可以向前远眺,透过百米长的空间找到下一目标和方向。这里的关键策略是空间的流动性和导向性。当走近建筑的时候,访客会观察到光影的游戏,开放空间和封闭空间的转换。

  上海凌空SOHO

  凌空SOHO是扎哈·哈迪德在上海的首个建筑设计作品。扎哈的作品打破了建筑传统,运用其极具幻想和超现实主义的设计理念。凌空SOHO的十二栋建筑被十六条空中连桥连接成一个空间网络,多个楼层彼此互通,融为一体。这些结构叠放在下沉式广场上空,最高处落差约40米,俯瞰或仰望,如置身大自然中的峡谷,震撼非凡。凌空SOHO占地8.6万余平方公里,东西长约480米,南北距离约250米,呈现出开放连通的超大“庭院”。漫步或骑行于中,跟随不断变化的流线外观,穿越一个个大小峡谷,别有一番天地。面积超过7000平米的下沉式广场,不仅将地下商业区流畅连接,更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公共休闲空间。广场南北两侧的水景楼梯,让下沉式广场与地面相连,与动感的地上建筑相映成趣,带来更活力的氛围。凌空SOHO拥有超前卫的流线型外观和丰富的空间变化。这座独一无二的建筑将成为进入上海的门户性新地标,它也被称为上海的骄傲:举世瞩目的名片。

  广州大剧院

  广州大剧院是扎哈·哈迪德在中国富有争议的首秀。据说,这之前以大胆、实验……著称的她从来没有建造过如此规模又如此复杂的项目(大多数都停留在“纸上建筑”的层面)。广州大剧院宛如两块被珠江水冲刷过的灵石,奇特的外形充满奇思妙想,就像河流中被冲刷平滑的鹅卵石,广州歌剧院十分完美和谐的座落在河畔的基地上。扎哈的设计理念来源于自然景观的概念,以及建筑与自然之间有趣的相互作用;运用了侵蚀和模拟地形与地貌的手法。但是唯一遗憾的是建筑的本地施工完全跟不上建筑师超前的造型方式,像管道不小心露在外面,或是拼接的吊顶模块安错了位置这样的纰漏比比皆是。

  德国、瑞士、英国的艺术家、设计师来广州进行文化交流的时候,大都会去看这所“解构主义”的代表作品。他们都是一再地感慨之,这座建筑的宏观感受确实给人以难忘的印象。设计的抽象化元素是想像力和创造力中最高的能力的表现,是全世界所有的设计师都为之付诸一生的努力所追求的目标。

  扎哈·哈迪德的方案十分另类,最初80%的专家都觉得不靠谱。好在广州不是北京,虽然有舆论的空间,也确实有专业的伯乐识千里马的眼光,没受种族主义的先验论支配,最后还是决定由扎哈·哈迪德的方案取胜。如果说完成于2010年广州歌剧院是扎哈·哈迪德的张扬个性的体现,那么从她处女作、成名作以后在世界各重要文化中心所设计的外形夸张、个性张扬的作品是越来越具有爆炸性的力量。

  北京大兴机场T1航站楼

  由扎哈·哈迪德与ADP Ingeniérie(ADPI)联合设计的北京新机场T1航站楼设计方案正式公布。该项目位于北京大兴区,根据ADPI的中标方案的设计概念,该项目将会缓解现状北京首都机场的压力。新机场的一号航站楼预期长度5公里,将拥有82个独立停机位,面积达到70万平方米。扎哈·哈迪德除了带来那些标志性的流线设计外,他们还与ADP进行了灵活的机场功能布局,以便日后可以根据需求改装,与地铁、铁路系统的交通接驳也被充分考虑进去。新大兴机场将会成为北京日益增长的交通网络体系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中一个关键枢纽。

  成都当代艺术中心

  扎哈·哈迪德事务所设计的,也是中国最大的文化类建筑,将以国际化的标准成为四川的艺术和音乐中心。成都当代艺术中心建成于2012年。他的外体建筑被设计成波浪形,这个图形暗示了一个波动的状态,灵感来源于四川独特的地形地势,成都当代艺术中心长条形的设计将于基地周围竖直拔高的大厦形成鲜明的对比,其宛如空气动力学中自由翱翔的流线形状也暗示着中国古代图案阴阳太极图的形状。

  香港理工大学

  2011年完工的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大楼。也是扎哈·哈迪德的设计作品。这也是扎哈·哈迪德在香港第一个固定建筑作品。创新楼一袭白衣,外形极富流线且不规整,入口处从大楼恣意延伸而出,宛如宇宙飞船的登机口,充满科幻与现代感。在红砖林立、四四方方的香港理工大学,创新楼的出现似乎是有意来破坏“和谐”的。扎哈·哈迪德在开幕式上也道出了她的这一设计理念:“大楼以无缝流线的崭新设计营造了‘创意和跨领域的环境’,希望让学校在创作和创新相互冲击下的研究文化中,培育出色的设计人才。我想,这也是理大的愿景和未来成就。”创新楼的内部设置有展览廊、多用途课室与演讲厅、设计工作室、作坊及公用空间,大楼楼体中空位置设计引入天然光线,给人一种极强的延伸透视感。高层里通透的玻璃幕墙,让学生即便站在创新楼的走廊里亦可饱览理工大校园美景。

  另外,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或许没有太多人知道,埃及馆内馆的设计也是出于扎哈·哈迪德之手。在男性一统天下的建筑业,扎哈·哈迪德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凭的全是自己多年的不懈努力。

  文 雪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