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格尔的财货理论及对奥地利学派的影响

  •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 关键字:门格尔,财货理论,奥地利学派
  • 发布时间:2016-09-07 15:34

  门格尔的财货理论,作为主观价值论的延伸理论,其重要性一直为世人忽略。其实,该理论深深地影响了后来奥地利学派的发展,许多后世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的理论都或多或少地与门格尔财货理论有着渊源。也因此,门格尔的财货理论成为新古典主流之外西方经济学一支重要的异端

  门格尔其人

  卡尔·门格尔为世人所知,源于他作为边际效用理论的创立者之一,在19世纪70年代与威廉·斯坦利·杰文斯、莱昂·瓦尔拉斯一起开启了新古典经济学序幕的“边际革命”。然而,门格尔本人并不认为边际主义是他自己对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更重要的贡献在于逻辑地提出了基于因果关系的主观价值,消解了古典经济学中“水与钻石”的价值悖论,把经济学从古典学派中研究财富的科学转变为全面研究人的选择和行动的科学,开启了经济学研究的新视角,并由此奠定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主观主义的基石。除了主观价值论与边际价值论外,门格尔曾影响极大的财货理论,却在今日由于被新古典经济学家们自以为是地视作已走入死胡同而被有意忽略。

  在门格尔《国民经济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一书中,他首先提出了财货理论,本文试图梳理门格尔在《原理》中所表述的财货理论,并剖析其与门格尔边际效用思想和主观价值论的关系,以及对后世奥地利学派的影响。

  门格尔财货理论

  1.财货是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门格尔在《原理》一开始,就给出了他所认为的“财货”定义:“与人类欲望满足有因果关系的物,我们叫做有用物,人类认识了这因果关系,并在事实上具有获得此物以满足我们欲望的力量时,我们就称此物为财货。”并对财货的性质提出了四个前提:“(1)人类对此物的欲望;(2)此事务与人类欲望的满足保持着因果关系的物的本身属性;(3)人类对此因果关系的认识;(4)人类对此物的支配,即人类事实上能够获得此物以满足其欲望。”

  从门格尔对财货的定义和对财货性质所立的四个前提看,因果关系是物与人类欲望满足之间最为根本的关系。这种因果关系可以是直接的因果关系也可以是间接的因果关系。门格尔认为,在对人类欲望的满足保持着间接因果关系的各种财货之间,由于其对人类欲望的满足保持着“较近”或“较远”因果关系的不同而有差异,不过这种差异丝毫不影响财货性质的本质。

  正是由于人类对于物与福利因果关系认识的进步,和对于这些有关福利的较为间接条件掌握的进步,已经把人类从野蛮与极度贫困的状态,提高到今日这样文明与富裕的阶段。从而门格尔也就否定了亚当·斯密关于分工是人类福利增进根本原因的学说,因为追逐高级财货才是人类福利增进的最根本的原因。

  基于门格尔的这种物与人类欲望满足间的因果关系,不难发现,财货是一种物与人的关系。若物离开了人,就不可能成为财货,因为它对人已没有意义。由是,门格尔认为财货性质绝非财货的附着物,它并非财货的属性,而不过是某一特定物与人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一旦消失,则这个物自然就不再为财货。而各种财货在因果关系中所占次序,亦不过是表示一个财货在一定用途上对于人类欲望的满足,有时居于较近的因果关系,有时则居于较远的因果关系而已。

  2.财货分级。门格尔将能直接满足人类欲望的财货定义为第一级财货,不能直接满足人类欲望、但可用于制造第一级财货的财货则为第二级财货。依此类推,逐级达至高级财货,而高级财货可以通过一定方式转化为低级财货以满足人类欲望。但低级财货往往由至少两种以上的高级财货生产而来,因此高级财货受用于生产低级财货的补足财货所制约。

  这意味着,在转化的过程中,有一个最基本的匹配问题,级别越高的财货,匹配过程越复杂,所要求的人的认识能力也越高。同时,一旦原来所能满足的各种欲望全部归于消灭,则它的财货性质必将随之立即消失。简言之,人的欲望是财货性质得以存在的前提,对于特定物欲望的整体性丧失就会导致因果链条的彻底中断。因此,高级财货的性质,也相应地为低级财货的财货性质所制约,而这一切都以人的目的性、人的欲望为基础。

  3.财货在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中要考虑时间因素的作用。高级财货向低级财货转化以满足人类的欲望需要时间。高级财货一阶段一阶段地变形为低级财货,低级财货最终满足人的需要,是受因果关系支配的。而因果关系却不能与时间相分离。另外,不同财货满足需要的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具有很大的差异。所以,研究高级财货转化为低级财货的过程,时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也正是基于时间的因素,人类的经济存在不确定性。由高级财货转变为人类所享用的第一级财货的过程中,一方面,人类欲望是变动不居的,比如原先的欲望消失了,为新的欲望所替代;另一方面,随着转化层级越多、期间越长,生产过程的不确定性必定越大,也就是说在此过程中充满了各种以人类目前的理性和认知无法控制的因素。

  4.经济财货与非经济财货以及所有权和所有制。需求量与支配量的关系是决定财货是否具有经济性质的关键,在这点上,可将门格尔视为供求决定论者。需求量小于支配量,为非经济财货;需求量大于支配量,为经济财货。事实上,正是由于存在稀缺性和人们追求效益的愿望,才使得经济学成为一门重要学科。经济学的精髓之一在于承认稀缺性是一种现实存在,并探究一个社会如何进行组织才能最有效地利用资源。

  门格尔认为,财货与其经济与非经济的性质,绝不是附着于财货本身的,绝不是财货本身的属性。无论怎样一种财货,不管其内在属性和外在因素如何,只要它具有支配量小于需求量的关系,它就获得了经济的性质;等到这种关系转化为支配量大于需求量时,就立即丧失了经济的性质。所以,同一种财货很可能在一定的场所不具有经济的性质,而在其他的场所具有经济的性质。不但如此,就是在同一场所,由于情况的变化,同一种财货也可以时而获得经济的性质,时而又丧失经济的性质。另外,还存在人为垄断使非经济财货变为经济财货,以及在未来可预计的经济财货。

  非经济财货与经济财货随着时间、空间、技术、人类认知水平以及其他条件的不同会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归根结底落实到供求关系的变动上。随着人类文明进展,人的欲望、人口数量的扩张,知识技术的进步尽管可能会增强人的支配手段,但也会扩展某物的新的用途--实际上拓展了人的需求,因此,非经济财货有向经济财货转化的总体趋势。

  在门格尔眼中,人类经济活动无外乎以下四种形态:第一,支配经济财货;第二,维持这些财货的有用性(效用);第三,区别不同层级财货的重要性(效用排序);第四,效用最大化,成本最小化。进一步地,门格尔由经济财货转向对所有制的探讨。人都有占有经济财货的欲望,已占有财货的人为防止他人通过暴力抢夺已得财货,便积极推动立法以保护财产、明确所有权。

  经济财货与资源稀缺有关。当人类的需求超出了其财货支配量时,即出现了所有权。人类的所有权与经济有着共同的经济起源。因此,要解决所有权、所有制的问题,如果不从根源上寻找原因并加以努力--不断改善物质生产条件以及扩大财货的供给,而寄希望于通过一劳永逸地废除所有权制度而维持社会和谐,无异于饮鸩止渴。因而,一切社会的改革方案,都只应朝着经济财货合理分配的方向努力,而不应企图废除所有权本身。

  门格尔财货理论与其主观价值论和边际效用思想的关系

  门格尔在《原理》一书的财货章节,还连带阐述了其主观价值论和边际效用思想。一方面,主观价值论思想是其财货理论的基础;另一方面,门格尔的财货理论又与边际效用理论相辅相成。

  1.主观价值论。门格尔的财货理论着眼于物与人的关系,价值也是如此。在门格尔的体系中,价值被定义为“一种财货或一种财货的一定量,在意识到我们对于它的支配,关系到我们欲望的满足时,为我们所获得的意义”。它与财货的经济性质相同,也是财货的需求量大于其支配量的结果。同理,价值不是附着于财货之物,也不是财货本身的属性,而不过是一个财货在人类的欲望满足上,在人类生命与福利的保持上所具有的意义。所以,经济财货既有效用又有价值,非经济财货有效用而无价值。

  从客观角度讲,财货对于人类欲望的满足具有有用性,但这种有用性必须被认知主体的人所意识,才能被赋予一种意义--获得一种价值。换言之,价值是人的主观意识附加于事物所产生的意义,而经济学上的价值也就是理性经济人从供求关系的现实观察中所产生的对于财货性质的意识。财货的价值与其经济性同源于经济主体对供求关系的认识,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仅停留在意义层面,后者则是对这种意义的认识所激发的行为目标和作用对象。

  因此,财货的价值就不是由其自身属性所决定,而是主要取决于人类是否认识到其对于保持生命和增进福利具有意义。财货价值基于财货与人类欲望的关系,并不基于财货本身。这个关系若有变化,价值即随机而产生或消灭。所以,价值既不是附属于财货之物,也不是财货应有的属性,更不是可以独立存在的。认识发生变化,则财货性质亦发生变化。可见,价值就是主体的一种主观判断,它绝不存在于经济人的意识之外,一旦脱离了主体去寻求价值,盲目地追求价值的客观化标准化,往往会带来混乱。

  综上所述,门格尔所主张的价值,不仅它的本质是主观的,就是它的尺度也具有主观性质。任何财货都只对一定的经济主体才有价值,而且只对一定的经济主体才具有一定的价值。

  2.边际效用思想。门格尔在其主观价值论中指出,人的欲望是分等级的,因此满足欲望的意义的程度也是呈梯度的。

  门格尔认为,在一种财货能满足各种不同的欲望,且每种欲望满足都具有递减意义时,经济人对于这些欲望,将不问其种类如何,必先以该财货的支配量,用于具有最高意义的欲望满足。其次才以所余的数量,用于意义居于次位的欲望满足。然后,再以剩余的数量,用于重要性更差的欲望满足。这样进行的结果,到最后,所有未被满足的各种欲望中的最重要的欲望都将具有相等的重要性。所以,一切欲望总是被满足到具有相等程度的重要度为止。

  用今日微观经济学理论来说,即偏好具有完备性,理性人可以对选择进行比较和排序。一般情况下,遵循这样一种顺序:保存生命→增进高度福利→增进低度福利→增进微享乐。此种顺序与门格尔财货支配顺序完全相同。随着欲望满足程度的不断增加,也会由高意义降至低意义,再降至无意义,直到产生负意义。

  门格尔的财货理论认为,人类福利的增进源自对高级财货的利用;同时,高级财货必须向低级财货转化,方能最终满足人类对消费品的需求,而这种转化的过程意味着不确定性的增加,也就降低了高级财货的价值。最终所达到的均衡状态由高级财货带来的福利增加与时间延长导致的价值贬损互相平衡决定,而这种均衡显然取决于两者边际量的比较。

  门格尔财货理论对后世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影响

  如何定义奥地利经济学派,若单从奥地利的地理位置定义,肯定不对,因为后世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都已不在奥地利,若将其定义为近代边际效用学派中最主要的一个学派,亦不妥。

  劳伦斯·H·怀特对奥地利学派的定义也许是最接近的:“主观主义是奥地利学派从1870年诞生至今的一个标志,虽然不同成员用不同的方式捍卫该方法,但作为奥地利学派独树一帜的方法,已渗透到他们对所有经济学问题的研究之中。”所以,自1870年以来,凡是坚持主观主义和方法论的个人主义的经济学家都属该学派。

  1.维塞尔发展了门格尔的归算理论。维塞尔是继门格尔之后的奥地利学派代表人物,他的主要贡献是发展了门格尔财货理论的价值归算部分。

  与门格尔相同,维塞尔认为生产资料的边际效用由其制造的最终产品的边际效用决定,维塞尔还把这一理论进一步应用于解释分配。同时,维塞尔试图用联立方程组来确定高级财货对最终产品的贡献。维塞尔的另一个方面是他反对消费上的时间偏好原理,认为人们并不一定倾向于低估未来物品的价值。而在生产上,维塞尔同意接受门格尔的时间偏好理论。

  2.庞巴维克发展出时间利息论。与维塞尔同时代的庞巴维克的主要贡献,是从门格尔在时间维度的表述中进一步发展出了时间利息论。

  庞巴维克在资本和利息领域的理论由三个互相联系的部分组成:将生产作为一个迂回过程的分析;对实际利率为何为正数的解释;将时间因素列为影响利率的重要变量的利率均衡理论。在他的分析中,庞巴维克吸收了门格尔的迂回生产理论,注重于强调迂回生产过程带来的福利增进。

  3.米塞斯、哈耶克由财货分层学说解释产业间的关联和制约。门格尔在分析高级财货向低级财货转化的过程中,发现了个人计划甚于国家计划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偏差,产生认识和预测的谬误。因为高级财货受低级财货的制约,而一种高级财货与其他高级财货之间又存在着互补关系,可以列出无数个联立方程组成一个方程组,来表示这种现代运筹学意义上的经济产业联系--这也是20世纪初由米塞斯、哈耶克发起的关于社会主义计划可行性论战中所提出的计算机式的精确计算模式。但实践证明,各种主客观因素交融在一起,使得这种产业间的关联甚至复杂到计算机也无能为力的程度。门格尔关于财货分层学的理论,对后人关于运筹、产业结构与布局、宏观调控以及对计划与市场的限度的思考,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4.米塞斯、柯兹纳发展消费者主权与企业家创新理论。门格尔对消费者主权作用的先驱性认识是毋庸置疑,门格尔经济学是奥地利学派企业和创新理论的源头。

  与自由放任的古典自由主义基础完全不同,古典经济学家看到自由市场经济生产出最大可能数量的物质财富。门格尔的市场观则指出,不一定要总产量的最大化,而是需要一个消费者偏好驱使的经济治理模式。但是,门格尔的经济观念中包含的见解是,实际上仅有消费者采取的系列选择行为创造市场价值,并决定了控制实际资源配置的企业家价值评估。

  用柯兹纳的评价就是:基于这种人的目的论的视角,门格尔以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将经济学从曾经主宰古典经济学的、严格地将生产视为自然过程的观点下解放出来。门格尔将整个经济体系看作由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目标所激发的直接或间接行为的复合体。从消费者主权出发,对于市场经济的基本观念,属于一种在后来的奥地利学派传统中从未丢失的观念,无疑具有一种强烈的古典自由主义特征。它表明在不考虑错误和偏差的情况下,市场可以忠实地表达消费者主权,市场不但不被看作混乱而失调,而是被看成消费公众的系统性、有效率的仆人。

  首先对消费者主权理论进行阐发的是米塞斯。他认为,只有第一级的财货和劳务的出卖者,才是直接与消费者接触、直接受消费者命令的。但是,他们会把所接受的命令,转到较高级的财货和劳务的生产者。因为消费品的生产者、零售商,以及提供劳务的职业,都不得不向那些定价最廉的供给者去取得他们业务上需要的东西。消费者不仅决定消费品和劳务的价格,而且也决定一切生产要素的价格。

  米塞斯坚定地继承了由门格尔财货理论延伸出来的消费者主权理论。在市场社会里面,一切经济事情的定向是企业家们的任务,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决定生产什么的,既不是企业家,也不是农民,更不是资本家,而是消费者。企业家、资本家和农民的手被束缚住,他们不得不遵照大众购买者的命令来做事。如果违背了消费者需求所规定的路线,就会赔本。

  更加年轻一辈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柯兹纳则在主张消费者主权的同时,还强调企业家因素--企业家警觉。门格尔也提到过企业家因素,认为高级财货的价值,为产出的生产物的预期价值所决定,但在高级财货总体价值中,还包括有企业家活动的价值。所以,从生产物的预期价值中,除减去资本利用的价值外,还须减去企业家活动的价值,才是高级财货的现在价值。生产技术的要素现在所具有的价值,就与生产物的全部预期价值不一致,其差额就构成资本利用的价值与企业家活动的价值。

  柯兹纳认为,门格尔关于如何将消费者对经济重要性的判断传递到高级财货序列的观点,错在没能认识到其中企业家的活动。在面对不确定未来的迷雾时,这些判断必须通过企业家富有想象力、大胆的以及自发的举措才可能得以传递。这些企业家活动代表着他们透视未知时的想象力和深刻见解。门格尔意识到,市场现象以某种方式折射着消费者价值评估的积极印记(而不是自然环境的消极约束),这实际上是主观主义经济学发展的开拓性一步。

  总结

  门格尔由主观效用理论推导出了边际效用理论和财货理论,这两部分思想在门格尔经济学里有着共同的基础,相辅相成,但其后世的命运却大相径庭。其中,边际效用理论为西方主流经济学所吸纳,成为新古典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财货理论则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奥地利学派的发展,成为新古典主流之外西方经济学的一支重要的异端。不管是维塞尔的归算价值论、归算分配论,还是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抑或是米塞斯、哈耶克、柯兹纳的理论,都与门格尔的财货理论思想有着直接的渊源。要研究奥地利学派的主张,必须先理解以门格尔为代表的财货理论。

  卡尔·门格尔生于加利西亚,是19世纪70年代开启新古典经济学序幕“边际革命”的三大发起者之一,奥地利学派当之无愧的开山鼻祖。他先后在维也纳大学和布拉格大学研修法律和政治科学,1867年在克拉科夫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成为一名撰写经济分析的记者;几年后,进入奥地利首相办公厅新闻部工作。工作期间,他撰写了今天被视为奥地利学派不可动摇的基石的理论著作--《国民经济学原理》。1883年,他出版了第二部著作《关于社会科学、尤其是政治经济学方法的探讨》,由这本书所引起的奥地利学派与德国历史学派关于经济学方法的论战持续到20世纪初才偃旗息鼓。

  翁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