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理发店”老板和他的女儿们
- 来源:婚姻与家庭•社会纪实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9-10 09:50
对于经营了35年理发店的匡秋兴来说,能天天和孩子在一起,一家人齐心协力做一件擅长并喜欢的事儿,才是人生最大的满足和意义!
2016年7月24日,一个平常的周六,上午11点半,江苏省无锡北塘区凤翔苑59号的“牡丹理发店”里热闹非凡,一楼大厅沙发上坐满了排队等位的人,老板匡秋兴正躬身扫地上的碎发。妻子郑荣珠则像闹钟一般,准时地提着装满饭菜的大竹篮出现在店里,大女儿匡丽燕正为一位从上海远道而来的女子修眉毛,小女儿匡丽瑾微笑着把一对理完发的老夫妇送到门口,在苏州上大学的大外甥女放暑假回家,正见缝插针地帮姥爷干杂活儿……
这是一个两代人都做理发生意的大家庭,也是一个用执着、乐观和努力,让我们看到并思考幸福真谛的榜样家庭。不信?咱去“牡丹理发店”好好瞧瞧……
让女儿辍学理发,这个老板有点怪
7月的阳光无比炽烈,“牡丹理发店”外的马路上,一位中年妇女指着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大声嚷嚷:“我生你养你容易吗?这次期末考试你英语竟然只得了82分!”顿了顿,她拽着孩子的耳朵,指着“牡丹理发店”说:“这个破成绩,怎么能上大学?考不上大学,你就像他们一样给人洗头、剪头吧!”
听到外面的对话,匡秋兴夫妇和两个女儿,都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是的,在很多父母眼中,子女考大学、当白领,才是真正的出人头地。但对我们一家人而言,天天在一起,好好给客人理发,踏踏实实把日子过好了,就是最大的出息和骄傲!”匡秋兴的大女儿匡丽燕对记者说。
但时光回溯到26年前,匡丽燕绝对不是这么想的。那时,她的梦想和所有这个年龄的孩子一样:考一所好大学,去大城市工作、结婚,过自己能做主的日子。1990年夏天,15岁的匡丽燕初中毕业,成绩上当地的重点高中没问题。“我喜欢学习,也不怕吃苦,到时上个本科大学肯定没问题!”匡丽燕说。其他同学都纷纷出去旅行、积极参加聚会时,她却回到家里,成为“牡丹理发店”的帮工。梦想越是远大,她越觉得要多回馈父母,多帮他们分担家里的事情。因为匡丽燕比谁都知道,她的父母太辛苦了。
匡丽燕打记事起,父母就在自家的二层小楼里经营理发店。但在1981年之前,他们都是铁饭碗。父亲匡秋兴在村里的供销合作社上班,母亲郑荣珠是大队纤维布工厂的工人,两个人工作努力上进,年年都是单位的“先进”。1981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鼓励个体经营。匡秋兴第一个递交辞职报告,然后回到家经营理发店。不久后,郑荣珠也放弃“铁饭碗”,回到家里和丈夫一起开理发店。
在匡丽燕的印象中,父母每天都忙忙碌碌的。父母永远都起得很早,每当匡丽燕起床时,妈妈已经做好了一家人的早餐,而父亲已经做好了开门迎客的所有准备;而当她和妹妹上床睡觉时,父母还在给人理发。“那时的理发店很少,加上父母手艺好、收费公道,十里八村的人都喜欢来我们家理发。”匡丽燕说,牡丹理发店永远都是顾客盈门,父母起早贪黑地忙活,但总是笑脸盈盈。
“当初辞职干个体时所有人都不看好,他们都觉得我们疯了。但事实是我们的理发店一天比一天好,每到春节前夕,我们都是通宵营业。我们不怕吃苦,吃苦就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两个女儿也特别懂事,所以我们总是乐呵呵的。”匡秋兴说。
匡丽燕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帮家里干活儿,烧水、扫地,有时候还会帮人洗头发。13岁那年的夏天,匡丽燕在父亲的默许下拿上剪刀理发,而她的第一个“客人”,是小她两岁的妹妹匡丽瑾。“感觉特别有趣和神奇,虽然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画家,但那时突然觉得当理发师也不错啊!”匡丽燕说。她勤劳能干、热情大方,因为自小耳濡目染,理发也学得特别快。
看着女儿忙前忙后喜不自禁的模样,匡秋兴和妻子商量,别让女儿读高中了,就留在店里跟他们学理发。“等我们老了,理发店得有人接着做。理发没什么不好,而且一家人还能在一起,你说是不是?”这不是匡秋兴第一次跟妻子商量女儿前途的事了,之前每一次,她都拒绝。但是这一次,她没有反对。这个16岁就开始帮家里开理发店,靠理发养活了父母亲,嫁到匡家后,又赶上改革开放好政策“下海”经营理发店的女人,比谁都明白:只要用心和努力,理发也能做成大事业,从而迎来美好人生。
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匡丽燕却被父亲叫过去。“孩子,咱别上学了,就在家里跟爸爸妈妈学理发好吗?爸爸保证,一定不会让你比那些读大学的同学差。”妈妈在一旁补充:“到时送你去韩国、日本深造!”
当初放弃铁饭碗开理发店被认为是“疯子”,但匡秋兴和妻子用多年的努力和成就证明:所有为了生活更好的尝试和努力,都会赢得丰厚的回报。但是,让女儿放弃学业回家学理发的行为,在外人看来更加不可思议。他如此孤注一掷的“自私”行为,女儿能买账吗?多年以后,匡秋兴果真不会被曾经的决定埋单吗?
能为这个家尽点力,是我们最自豪和重要的事
当时听到父母的提议,匡丽燕一点都不震惊,她也没有哭闹,而是考虑了半天就答应了。时隔多年,她说:“从小到大,我看到的,都是父母为了让一家人过得更好,一直起早贪黑地忙活,我们家的理发店,一直生意火爆而且有口皆碑。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觉得理发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而能为这个家尽自己的一份力,我很自豪。”
1990年9月1日,其他孩子都纷纷踏进高中的大门时,匡丽燕却开始了她截然不同的人生。“我不知道3年后你考上大学时,我会不会羡慕和后悔。但是我知道,我会为我今天的选择负责和努力!”匡丽燕对她一个考上重点高中的好友说。好友说:“我相信到时候,你会是我们中间最有出息的人。因为你一直那么努力和乐观!”
不到半年时间,匡丽燕就出师了,洗头、理发、刮胡子、修眉毛,她样样在行。在一些老客人看来,这个小姑娘的手艺比她父母还要好。
1992年,小女儿匡丽瑾初中毕业,和姐姐一样,她也没有再继续读高中。但她不是被逼而是自愿的,匡丽瑾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名理发师。“我觉得理发师特别帅,因为每天都会见到很多人。朋友想我了,很容易就能找到我。”匡秋兴特别欣慰,因为小女儿身体瘦弱,特别依恋父母。“比起老大,我们更希望老二留在身边。”匡秋兴说。
从此,这一家四口齐心协力把“牡丹理发店”办得越来越红火。因为理发价格公道,无论清晨或深夜,匡秋兴都会开门迎客。而早在理发店挂牌营业那天起,十里八村的孤寡老人,每月都能在“牡丹理发店”免费理发一次。
小女儿回家后不久,匡秋兴拿出所有积蓄,开了第二家“牡丹理发店”。匡秋兴带着大女儿经营老店,郑荣珠带着小女儿开拓新店。姐妹俩每天的生活都是待在店里,重复着给人洗头、剪发的日常。曾有人问她们:“其他同学都去考大学了,你们不羡慕吗?”匡丽燕说:“不羡慕是假的,和上大学当白领这件事相比,理发这件事同样需要有人来做。职业不分贵贱,再说只要一直努力和坚持,我相信一样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妹妹匡丽瑾则说:“一点都不羡慕别人,因为天天能跟父母和姐姐在一起,对我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而匡秋兴则兑现当初许给女儿的承诺,姐妹俩成年后,送她们去韩国、日本留学,在首尔和东京最顶尖的美容美发学校深造。“其实一直以来,我们的这份职业都被人看轻甚至鄙视,所以我和姐姐也都是憋足一股劲儿,比赛着把各自的理发店经营得有声有色。”匡丽瑾说。每一年的“无锡市美容美发先进单位”,她和姐姐的理发店都会双双当选。而姐妹俩的努力、上进和乐观,尤其是对这份工作的专注和喜欢,也为她们赢来了美好姻缘。
匡丽燕的丈夫是无锡本地人,大学毕业,经营一家自来水管道安装公司,他说:“比起那些上了大学还在啃老,对男人各种挑剔的女人,我的妻子是一等一的宝贝!”提到小女儿匡丽瑾的丈夫,“清华大学的高才生!不知有多爱我女儿!”郑荣珠逢人就夸小女婿。两个女儿的事业越做越大,大女儿多次获得华东地区文绣师大赛冠军,经常上电视做美容美发节目的评委;小女儿是无锡地区首屈一指的明星理发师,常常有上海的主持人来店里找她做发型。
如果稳妥、安适的幸福生活,能一直持续向前该有多好!2001年夏天,“牡丹理发店”第一次遭遇波澜。小女儿匡丽瑾被查出胃癌,而当时,她正准备和男友结婚。很多人以为这段童话般美好的爱情会就此戛然而止。但是为了女友,匡丽瑾的男友放弃了难得的晋升机会,申请从北京的总公司调到无锡分公司。
“和我的小女婿一起回来的,还有他的父母。亲家老两口一次次对我女儿说:他们不会离开,会一直一直在一起!”因为,当他们第一次见到匡秋兴夫妇,就已经决定,这个儿媳妇要定了。有人认为这样的姻缘,门不当户不对,理发店的女儿怎么配得上清华大学的高才生?这样的质疑传到匡秋兴耳朵里,他笑了:“那些读了再多书、家里再有钱却认为理发师没出息的人,才真的配不上我家聪明懂事的女儿!”
匡丽瑾的胃癌手术很成功,来参加她婚礼的同学,纷纷说她是最幸福的女人。郑荣珠则对丈夫说:“从现在开始,我们不要再流眼泪。因为,我们的女儿,比任何人都幸福!”她说的没错,小女儿结婚后,老匡家往后的日子,怎一个“幸福”了得!
那些乐观又努力生活的人,都有一张幸福地图
孩子们各自成家立业,两家理发店隔得不远,每天中午,匡秋兴夫妇都会和两个女儿一起吃午饭。匡秋兴说:“我跟谁都说我幸福得不得了!要钱有钱要事业有事业,更重要的是,两个女儿都在我身边!”
2006年,匡丽燕姐妹决定将两家理发店合并为一家,让年近六旬的父母退休,回家享清福。但是开了半辈子的理发店,一把剪刀在手,闭着眼睛也能剪出漂亮发型,每天扫满地碎发也特别有成就感,匡秋兴不甘心。倒是妻子很开明,她安慰老伴儿:这几年美容美发行业兴起,理发店里站着的都是打扮入时的年轻人。“我们再守在店里,客人会不会嫌老土不敢来了?”面对妻子的疑问,匡秋兴点了头。
但是不理发了,老两口干吗去呢?
姐妹俩已经给他们规划好了。她们先是在理发店对面的小区,给父母买了两套精装公寓房。一套是做饭、洗衣的“后勤房”,另一套则是让他们呼朋引伴的“活动房”。把房门钥匙交给父母后,女儿给他们安排好了退休生活:做“牡丹理发店”的后勤和打杂,每天给理发店的10名员工做午饭和晚饭。店里特别忙的时候来帮忙,其他时间,自由安排。
比起之前的起早贪黑,女儿安排的这点杂活儿,对匡秋兴夫妇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闲暇时间干什么?大女儿建议:“年轻时想干没干的事儿,现在尽情去做。反正你们老两口是理发店最大的股东,每年都有股份!”郑荣珠年轻时的梦想是当舞蹈演员,匡秋兴从小喜欢下象棋。郑荣珠的建议是各报一个培训班,各玩儿各的。匡秋兴却不干了,他说:“在60岁左右的老太太中,你算是出类拔萃的。要跳舞可以,但得让我跟你一起跳。”郑荣珠笑了:“天天都在一起还不腻?!”
于是,匡秋兴上午学象棋,下午再陪老伴儿去学国标舞。后来,郑荣珠还学了二胡,这样,匡秋兴在公园下象棋时,她就可以在一旁拉二胡伴奏。“常常有人问我们,为何一家人成天在一起都是开开心心的?我笑着说,一家人一直在一起能不开心吗?!”郑荣珠说。
国标舞学了一年,老两口开始受邀参加各种舞蹈大赛,每次都能捧回奖杯。跳舞、下象棋、拉二胡,但他们心里还是放不下老本行。每隔几天,总会有老顾客去店里,点名道姓让匡秋兴或郑荣珠给他们理发。这些人中,有的从1981年“牡丹理发店”挂牌营业就开始光顾,最开始他们自己来,后来带着子女,现在带着孩子甚至是孙子来。就像匡秋兴的一位忠实粉丝说的:“为什么现在理发店那么多,我们还是喜欢来‘牡丹理发店’?因为在这里,你会感受到‘家和万事兴’的真正意义,你会觉得只要努力肯干,理发也能做成让人尊敬和羡慕的大事业!”
当然,那些“牡丹理发店”的老客人,他们之所以持续几十年来这里理发,还因为老板匡秋兴夫妇和两个女儿都热心、善良和大方。每个月最后一天,匡秋兴和妻子都会去一家康复院,给那里的老人免费理发。这项免费公益活动,早在“牡丹理发店”建立那一年就开始了。每年12次,35年间从未间断。“我们每次去康复院的日子,都是老人们的节日。因为人数太多,他们都是早早洗好头发。只理发的话,我们俩都是3分钟理一个。”匡丽燕、匡丽瑾姐妹俩忙得抽不开身,但是附近的孤寡老人,随时都能去店里免费理发。贫寒时不自卑,富贵后不倨傲,永远深信乐观努力和一家人在一起的力量—这是老匡家的家规,也是“牡丹理发店”的经营秘诀。
2016年7月23日傍晚,牡丹理发店里,采访接近尾声。匡秋兴说:“我前不久看到了一句特别好的话,你一定要写上去。‘我们过去走过的所有路,无论崎岖还是笔直,其实都是通往今天的幸福地图。”郑荣珠瞪大眼睛,崇拜地看了丈夫好久。然后,她像个小女孩一般,欢呼着雀跃着站起身。匡秋兴心领神会,脚步轻盈地走到大厅中央,微笑着鞠躬,绅士一般做出“请”的手势。老两口翩翩起舞,脚步轻盈,笑容昂扬。一旁两个女儿的笑容,也如牡丹花一般绽放开来!
文|本刊记者 田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