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儿超级没主见
女儿从出生到现在,我自认为给了她幸福的童年时光,但最近,我发现已经10岁的她很没主见,特别喜欢看我的脸色。比如她想用自己的压岁钱买玩具,我说了一句:“你玩两天肯定会丢。”她马上就不买了,但之后几天都闷闷不乐。学校老师也说她胆小、依赖性强。我感觉问题很严重了,但不知道如何纠正,该怎么办?
孩子和母亲的互动关系是从出生就开始形成的,3个月大的婴儿就懂得看妈妈的脸色,读妈妈的情绪;8个月大时,孩子就会以怎样让妈妈高兴来作为自己行为对错的标准。不妨回想一下,女儿成长过程中,你是否习惯告诉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是不是因为怕她出错、担心她的安危,过多地替她拿主意?家长每替孩子解决一次问题,孩子就失去了一次自己主动思考的机会。
成人尚且不能做到什么事情都对,孩子更是需要多次经历后才能总结出有效经验。比如那个玩具,如果她玩两天就扔了,她起码会得出经验:以后不能随便买玩具了。重要的是,她能因此学会自己拿主意并体会其中的快乐。10岁孩子正是自我意识飞速成长的时期,你应主动放手让她去做一些事情: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起居、她自己的时间安排等。但你要在宏观上控制,告诉她可能发生的后果、她需要承担的责任。比如在压岁钱的问题上,你可以告诉女儿:70%是学业金不能动,30%她可以自己支配。然后你们双方要严格遵守承诺,尤其是你要做个说话算数的妈妈。最后,放下你的焦虑,因为问题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
二、老家的女儿和妈妈视频时总是哭
女儿15个月大时,我们把她送回老家,让爷爷奶奶抚养。现在每次和她视频,女儿和妻子都哭得肝肠寸断。我看得心疼,但又无计可施,因为我们不得不努力打工为她创造更好的未来。这种情况下,减少和孩子视频是不是对孩子心理伤害更小?如果继续视频,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安抚孩子?
15个月大的孩子,刚刚完成与妈妈建立亲密依恋,妈妈就突然“消失”了,对孩子来说这是心理伤害的最大级别。但看情况你们还不能马上把女儿接过来或者回到她身边,所以,视频是可以继续的。如果因此不和她视频了,对女儿来说就是剥夺了她见到妈妈的唯一途径,会产生更大的心理伤害。
继续视频的原因,也是让孩子自己慢慢发现,无论她怎样哭,妈妈都不能马上出现在自己身边,然后慢慢放弃“奢望”了。她就会学会面对现实,再和妈妈视频就不会哭了。但在这个过程中,妈妈一定不能哭,而是要用平和、温柔、充满爱意的语言和她沟通,告诉她妈妈在哪里,此刻不在她的身边,但什么时候会去看她。别还以为孩子听不懂就不说,孩子会通过妈妈说这些话时的表情、语气来判定,这件事并不是自己感受到的那么可怕,从而适应在视频中见到妈妈的方式。当然,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回到父母身边。如果怎样都改变不了现状,那就怀着一颗积极的心态,乐观地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同时相信宝贝会有自身的力量健康成长。最后,一定要对替你们养育孩子的父母心怀感恩,信任他们能带好孩子。
三、儿子胜负心太强了
儿子上幼儿园大班了,今天回家哭着对我说,他没有当选班级的“礼仪之星”。虽然我当时嘴上说“没事,下次就轮到你了”,但还是替他难过和鸣不平。以后正式上学后,各种奖项的竞争会更激烈。我该如何教育孩子,正确面对?
其实,孩子的落选,触动了你自己心中最脆弱的环节,那就是“自己不如别人”的自卑感,这个时候的“替他难过”其实是在“替自己难过”。很多时候我们体验到的情绪,并不是孩子真实的体会,而是因为这件事情引发我们自己内心曾经同样经历的情绪。所以这种时候,父母首先要尽快镇定下来,区分出孩子的情绪和自己的情绪。
其次,安慰一个人最无效的语言就是“没事,下次……”“没事”在孩子听来是“我不懂你”“你的难过我看不见”“我与你,身在一起而心不在”……其实,孩子需要的不是父母的理性,而是父母“感同身受”的表达,比如把孩子拉到自己身边,感同身受孩子的情绪,“嗯,看得出宝宝伤心了”之类的。等他情绪平复些了,再和他聊聊“礼仪之星”是什么样的?再聊聊平时需要怎么做才能得到?等孩子释放了情绪,再告诉他,下次妈妈和你一起努力。孩子成长的路上,这类的“挫折”仅仅是开始,父母一定要学会把这些“挫折”积极、正面地定义,让孩子慢慢认识到对困难有情绪是正常的,重要的是情绪过后“如何解决”。
阿达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