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时,限制的事不宜多,自由的事不宜少,自由和界限之间的度该如何把握尤为重要。
在为孩子做生涯咨询时,我经常会遇到家长们抱怨孩子太爱玩,不能投入学习。我一般会先解释下原因,提供一些措施,同时也会建议:“要为孩子设置一个界限,限制一下玩的时间,帮助他们养成好习惯。”家长会很发愁:“不让玩就哭,怎么办?”我个人的经验是,既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也要注意设立界限。
女儿8个多月大时,我就开始给她设立界限了。那时候,她特别喜欢抓我的眼镜,如果说过一遍“不能抓别人的眼镜”而小家伙不为所动,我就会按住她的胳膊,让她不能自由活动。用不了一两秒,她就会使劲挣扎,再过一会儿,就会珠泪滚滚而下。如法炮制几次,不希望她做的事,她基本就不会再做了。
即便有了初步的做法,后面孩子还会继续试探家长的边界。这时,方法可能就要调整了。比如针对眼镜问题,我和老公就故意唱反调,我不许女儿抓眼镜,而他就允许她抓,主要想让她明白:别人有别人的自由,不能干涉别人,当然了,如果别人不觉得这是干涉,那就无所谓。
设立界限还表现在对一些事情的延迟满足上。女儿一岁半时特别黏我,一到家就抱着我的双腿,不许我去洗手。但不管她怎样哭闹,我回家先洗手这件事是雷打不动的。如果她哭,我会告诉她:“妈妈没有立刻抱你,觉得很委屈是吧,哭吧宝贝,妈妈爱你。”她渐渐就明白了,也学会了等我洗完手才要求抱抱。
3岁左右是设立界限非常关键的时期,如果不能坚持,孩子试探出了父母的边界,就会不断得寸进尺,纵容就是这样形成的。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曾经发生过一件小事,但对于她形成边界意识非常关键。
当时她特别喜欢和一个小伙伴玩耍,听家里老人说,每次和小伙伴分别都要哭闹。我和老公决定就此事给她立个规矩。在她和小伙伴分手时,不让她跟去,当时她气得双脚乱蹦,还不时挥舞拳头,声嘶力竭地大哭。我一开始好言安抚:“宝贝,妹妹已经走了,她要回自己家,小朋友们在一起玩了之后,都要回自己家的。你要是难过想哭,就哭一会儿吧。”她爸爸也笑着说:“哎呀,站着哭太累了,要不你躺在地上哭吧,还可以休息。”她果然作势往地上一躺,继续哭闹。我和老公就悠然地站在旁边聊天,笑着说一会儿话,再笑着问她:“哭够了吗?哭够了的话,我们就去散步。”她不理我们,继续哭闹,我们就继续聊天等待。
哭了大约有半小时,她的声音很明显地小下去,我走过去,把她抱起来,问她:“想不想去散步?”她抽抽噎噎地不说话。这时,有认识的奶奶从旁边过,问她为什么哭,我笑着说:“她想让妹妹陪着玩,但是妹妹睡着了,她很难过,就哭起来了,哭一会儿就好了。”经过这次激烈的哭闹,女儿意识到虽然我们很爱她,但对她也是有原则的,说不同意的事情,哭闹也不会使我们妥协。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有不良习惯,而是家长形成了不良心理,对孩子该宽容的时候较真儿,该严格的时候纵容,纠正起来就更为困难。有一次,我在超市遇到一个小男孩想和我女儿玩,但他爸爸时不时地冲过来,不许他碰这个,不许他碰那个,界限太多,让孩子失去了自由。当然,超市里不买东西就撒泼打滚的孩子也不少见,这就是界限不清、过分纵容的结果。所以,做父母的要有自省、反思的心态,根据孩子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式。比如去超市时,我会问女儿想要什么,告诉她可以买一种或两种,她自己选。凡是她选的,即便不适合她吃用,比如可乐,我也会买下来,然后告诉她现在还不能喝,不过可以作为礼物送给爸爸或妈妈。现在去超市,她基本都是自己选东西,也比较有自控力,从没出现过撒泼耍赖的现象,因为她已经知道有界限的存在。
设立界限的事,越早越省心,假如以前没有注意也没关系,因为改变什么时候都不晚。如何设立界限,每个人遇到的情况不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并没有绝对适用的法则。如果非要从数量上来衡量的话,我个人认为限制的事不宜多,自由的事不宜少,自由和界限之间取个三七或二八开比较合适,要视孩子的性格而定。因为设立界限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教育的手段,最后培养出一个具有独立、自由意志的人,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文|丛绿(清华大学博士、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专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