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隐藏在流行大片背后的算法秘密

  • 来源:新智囊
  • 关键字:星球大战,纸牌屋,新经济,算法经济时代
  • 发布时间:2016-12-08 16:52

  最受欢迎的电影不再是单一性的艺术作品,而是能形成更大特许经营权的一个个节点。电影公司往往在第一部电影上映之前就会告诉观众还会投拍摄续集,很多受欢迎的热门电影自然会借鉴连环漫画的一些特点,故事情节会不断向前推进,让观众无法预知最终结局。

  人们在看《星球大战》时会不会多次按下后退键观看冲锋队员碰撞脑袋的镜头,或者在看到《本能》中那个臭名昭著的双腿交叉镜头时会不会按下暂停键,电影公司的高管们并不知道。但是,由于内容发布商现在可以收集大量的反馈数据,使得这一切都在发生变化。

  这些发现有助于他们做出具有独创性的决定。2013年2月,奈飞推出了由凯文·史派西担纲主演的政治系列剧《纸牌屋》。从表面上看,《纸牌屋》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奈飞的分销与生产模式正在发生变化,目的是与Showtime电视网、HBO电视网等优秀电视节目网站展开竞争。向互联网用户提供原创性影像内容是一个新颖的做法,高预算的产品更是不多见,而《纸牌屋》的预算高达1亿美元。不过,令很多人感到吃惊的还是奈飞敢于做出这些决定的气魄。这家位于洛斯加托斯的公司在授权制作两季共26集的《纸牌屋》之前,公司主管们甚至没有审查过一个镜头。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奈飞公司利用算法分析了从2500万用户那里收集的数据,发现人们喜欢观看的节目类型具有某种倾向性和相关性。他们发现,很多订阅用户会反复观看BBC《纸牌屋》系列剧的某些剧集或连续观看多集,这证明他们喜欢观看这部系列剧。这些用户还喜欢观看凯文·史派西主演的电影以及《社交网络》的导演戴维·芬奇执导的电影。奈飞认为,符合上述特征的系列剧很有可能获得成功。事实证明,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

  他们的付出赢得了回报。《今日美国》发表了一篇题为“《纸牌屋》得了全A”的评论,称赞这个节目是“回报率极高的投资”,是当年人们观看过的“最好的电视节目”之一。奥巴马总统也承认自己是《纸牌屋》的粉丝。奈飞在《纸牌屋》之后乘胜追击,又推出了三部热门系列剧:《铁杉树丛》《发展受阻》和《女子监狱》。因为他们的努力,该公司在2013年的艾美奖上获得14个奖项提名。美国电视评论家、专栏作家戴维·比安库利在《纽约时报》上撰文指出:“HBO花了25年时间才拿到第一项艾美奖提名,而奈飞只用了6个月。”

  在线零售商亚马逊从中受到启发,开始借鉴奈飞的成功经验。亚马逊也拥有客户的大量信息,以及传统电影公司老板梦寐以求的“喜欢”“不喜欢”等详细数据。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告诉《连线》杂志:“这是一种全新的电影制作方式。有人认为这个方法行不通,我们的观点恰好相反。”2013年,柯克创作的电影《多重世界》在2013年半岛现代音乐艺术节上举行了首映式,为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这部电影可以根据观众的反应改变叙事方向,把观众由被动的消费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是对传统电影的一个重大颠覆。在电影放映过程中,观众戴的特殊传感器可以监控他们的脑电波、心率、出汗量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这些生理唤醒的指标被输入计算机,通过求取平均值并进行分析后得出反应数据,去触发不同的电影镜头。可以想象,如果观众过于平静,接下来的一组镜头就会比较激烈,让观众紧张起来;如果观众较为紧张,接下来的镜头就会让他们恢复平静。这种分支式叙事方式共有4种结局,观众最终会看到其中一种。

  对同一部电影,人们的评价有好有坏--有人赞不绝口,有人则频频摇头。我们的偏好取决于多种观念的综合效应,包括我们所继承的观点以及我们自身的经验。我对如何把《麦克白》搬上舞台有自己的看法,是因为我过去看过不同人表演的《麦克白》,或者阅读过人们对这部戏剧的相关评论。我喜欢某部电影、某个音乐作品或者某本书,也是出于相同的原因。

  从传统意义上讲,一旦绘画作品完成了,照片被打印出来了,或者一本书出版之后,这个作品就再也无法改变了。我们甚至可以认为这个特点是我们鉴赏活动的组成部分。一本印刷装订好的书,它的页码是不会变的,读者根据这种结构特点,以线性方式(逐行、逐页、逐章)阅读这本书。因此,一本书的完整性可以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

  然而,在算法时代,这种永恒性或者固定性已不复存在。我们在看电子书、电影或者听音乐时可以随心所欲地跳过某些内容。这个特点导致故事情节变得索然无味,或者被分割成最细小的单元。1995年,计算机科学家史蒂文·德罗斯在《结构化信息:浏览、访问与控制》一文中指出,对结构化信息进行这种方式的分析,不会把我们引向某种普遍真理;我们不会像“福尔摩斯那样通过案情分析,找出其中隐藏的秘密……而是把信息分成一个个部分,我们看到的也只是一个个支离破碎的部分”。

  几年前,美国艺术家贾森·萨拉文对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分析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可以从中清楚地看出这种叙事展开方式的效果。萨拉文把这部电影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画面,利用算法计算出每幅画面的平均色度,再把它变成这种颜色,然后按照电影的叙事顺序,把这些画面重新排列到一起构成统一的影像。只要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研究这些颜色的排列,电影的节奏就会一目了然。

  在后“9·11”时代,我们越发地觉得世事无常,过去与现在被压缩成了脸谱网的时间轴,而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意义上的开头、中间与结尾部分还能首尾衔接、彼此相连吗?看一看周围,由于采用了编码与实时数据流技术,状态不断发生变化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这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这个问题。互联网的发展将永无止境,因为这些算法形式的艺术作品可以摇身一变,作为新的数据被注入互联网的浩瀚海洋之中。

  我们可以通过算法分析叙事结构来预测《教父》等经典影片的情节发展节奏,但是现在受到热捧的都是像《权力的游戏》这种情节不断发展的剧目,它们抛弃了平铺直叙的三幕剧结构,可以无限地延续下去。洛西科夫通过对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系列剧《废柴联盟》、塞思·麦克法兰的《恶搞之家》等节目的研究,进一步指出技术对叙事结构的破坏作用。《废柴联盟》讲的是格林代尔社区学院的一群怪人,他们不断提及自己其实是情景喜剧中的角色的故事。由于观众已经非常熟悉传统情景喜剧的套路,因此《废柴联盟》在故事情节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这个问题,力求有所不同。《恶搞之家》也同样背弃了传统的叙事方法,在“反打镜头”(cut away)等噱头的运用上自成体系。事实证明,无论以哪种次序运用这种噱头,都同样滑稽可笑,因此在习惯用苹果iPod Shuffle播放器看电影的一代人眼中,《恶搞之家》就是一部堪称完美的喜剧片。跟之前播出的《辛普森一家》一样,《恶搞之家》中也几乎没有持续时间较长的情节,因此各种无厘头可以从容亮相,吸引观众一口气看完每一集。

  这种艺术效果在更严肃的电视系列剧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火线》《广告狂人》《黑道家族》和《嗜血法医》等电视片的关键角色,从表面上看各不相同(分别是巴尔的摩的警察、麦迪逊大街上的广告商、新泽西的歹徒和迈阿密的连环杀手),但是他们也有相似之处,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他们都无法改变自己的本性,也无法改变他们所生活的世界。洛西科夫认为:这些系列剧并不是依靠线性情节取得成功的,而是凭借环环相扣的情节,让观众可以在各种媒介形式之间建立联系,通过联想形成反差……开头、中间与结尾几乎失去了所有意义。每当建立新的联系,以及一个虚假的故事情节被曝光或者被重新构建时,人们都能领会到电视剧想要表现的要旨。简言之,这类电视剧无时无刻不在引导人们从中发现规律。

  现在,最受欢迎的电影不再是单一性的艺术作品,而是能形成更大特许经营权的一个个节点,电影公司往往在第一部电影上映之前就会告诉观众还会投拍摄续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受欢迎的热门电影自然会借鉴连环漫画的一些特点。与小说不同,在这种媒介中,故事情节会不断向前推进,让观众无法预知最终结局。

  延伸阅读

  新经济的新引擎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被简化成一个公式吗?数字可以告诉我们谁是最适合我们的另一半,而且能和我们白头偕老吗?算法可以准确预测电影的票房收入,并且让电影更卖座吗?程序软件能预知谁将要实施犯罪,并且精确到案发时间吗?这些事听起来都像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但事实上,它们仅是日益被算法主宰的人类世界的“冰山一角”。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正在进入“算法经济时代”。每天,算法都会对展示在我们眼前的信息进行分类、筛选与取舍。我们看到的谷歌搜索结果,脸谱网上显示的好友信息,以及亚马逊给我们提供的个性化购买建议等,都是算法作用的结果。算法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着世界的方方面面,包括企业创新、产业变革、经济发展。

  在当下以及未来,当大数据和算法成为社会、企业和个人已经无法忽视的资产时,就会催生一些新型经济模式。毋庸置疑,算法将成为新经济的新引擎。如果你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和算法感兴趣,《算法时代》非常适合你阅读。

  《算法时代》

  作者:[美]卢克·多梅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美]卢克·多梅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