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链条式”帮扶重庆巫山

  • 来源:中国扶贫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01-03 16:34

  重庆市巫山县是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随着国家东西扶贫协作政策调整,自2011年起,山东省烟台市对口帮扶巫山县。

  5年来,烟台市本着“真诚帮扶、注重实效、互惠互利、优势互补、长期合作、共同发展”原则,环环紧扣开展“链条式”扶贫,取得了明显成效。

  数据显示:

  2011—2015年,烟台市投入帮扶资金1593万元,实施扶贫项目35个,烟台市为巫山培训11批次116人,派遣志愿者5人。双方互派挂职干部6人。5年间,红椿、新民等5个贫困村整村脱贫,1家企业来巫山投资办厂。

  烟台市在扶基础、扶产业、扶智力三大板块环环紧扣,开展“链条式”扶贫,其特点鲜明、效果显著,扶到了“点”上,也是最大的看点!

  扶基础,改善大环境

  沿着一条宽敞平整的水泥主干道向前行进,一排排整洁漂亮的农房坐落在公路两旁。走进其中的一间农房,一楼一底的设计,砖混结构的房屋,屋内客厅、厨房、卫生间等设施齐全。

  健身广场上,三三两两的老年人聚集在一起打太极拳,累了,大家就在休闲凳上歇息,拉拉家常……

  “现在住的房子和原来老家的相比,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今年72岁的谢艳秀老人是茶园村安置点的高山移民。

  谢艳秀告诉笔者,以前她家在海拔1800米的骡坪镇义和村的高山上,住的是祖辈留下来的土墙房,担心雨天滑坡不说,而且山上不通公路,要运送物品全靠自己肩挑背磨。现在搬到集中安置点,不仅出行方便,而且就医、孩子上学等也有保障。

  与谢艳秀老人一样,从安置点周边村的高山上搬下山的村民还有90户,在集中安置点享受新生活。

  骡坪镇茶园村生态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成,是烟台市大力帮赴巫山的一个缩影。

  按照烟台市与巫山县达成对口帮扶框架协议,每年政府援助资金如期到位,根据重庆市有关文件要求,每年60%的帮扶资金用于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为此,烟台市援助巫山县,集中打造了骡坪镇茶园、曲尺乡伍柏、三溪乡三河等3个搬迁安置点,安置搬迁户249户1000余人,投入200万元,对300户深度贫困户搬迁进行了差异补助,助推了巫山脱贫攻坚进程。

  骡坪镇茶园安置点、曲尺乡伍柏安置点基本竣工,有149户搬迁户已安置入住,烟台市援建安置点道路工程、基础场坪、排污排水、活动广场、环境治理等项目,极大改善了安置点生活条件、交通状况,居住环境有效提升。茶园安置点已成为乡村旅游示范点。

  三溪乡的三河安置点,计划规划安置100户400人,占地100余亩。2015年已启动建设,现已完成进场道路、基础场平、排污排水系统等工程项目,正在抓紧安置房建设,预计2017年全部安置到位。将打造成全县又一个安置样板示范点。

  扶产业,培育增长点

  “烟台市立足长远谋划,找准长期增收致富途径,培育主导产业,扶持特色产业,成效卓著。”巫山县扶贫办一负责人介绍。竹贤乡野生天麻就是烟台市在巫山培育的产业之一。

  “莫喊我‘天麻王’哦,一个人‘称王称霸’没意思!”巫山县竹贤乡福坪村,素有“天麻大王”之称的刘毅一边察看天麻种源繁殖情况,一边笑着说。

  竹贤乡平均海拔1600多米,非常适合种植野生天麻。几年前,刘毅发现了商机,率先种植野生天麻150亩,大获成功。

  通常情况,种一亩天麻投入4万元,能连续采收两年,年产鲜天麻3500多斤;按10元/斤的市价计算,年销售收入3.5万元以上,两年就是7-8万元。

  这两年,见经济效益确实不错,各村跟着种天麻的人多起来了。刘毅干脆牵头成立了兴达天麻专业合作社,带大家一起干。其实,他之前便有个想法:单打独斗的话在产品销售上往往势单力孤,还不如大家一起干,将竹贤乡建成名气响亮的“天麻之乡”,好抱团闯市场!

  为吸引更多村民加入合作社,刘毅还在周边的药材、石沟、石院等村分别建立了小型示范种植基地,实实在在向村民传授种植技术。

  刘毅又建起天麻密环菌、萌环菌种源培育基地,以优惠价向大家提供天麻菌种。

  目前,竹贤乡已有100多户村民加入了兴达合作社,种植天麻300亩,年收入上1000万元。几年来,烟台市帮扶竹贤乡发展天麻产业投入就达40万元。

  红椿村中药材产业也是烟台重点扶持项目,近年来,依托自然条件优势,当地一小老板积极探索特色效益农业发展道路,把村里孤寡老人闲置的土地以及部分农民荒芜的山地租赁后,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走“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坚持“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原则,探索保护农民利益的运行机制。

  2014年烟台支持红椿村规模发展党参基地200亩,该项目的实施,带动了红椿村近100户农民大规模发展种植党参,农户积极性高,到2017年农民人均收入可增加5000元以上,解决近100人的脱贫致富。2015年支持红椿村发展川牛膝200亩,带动了红椿村45户农民种植。每亩可增加净收入近1万元;同时,吸纳10人在基地务工,每年可得短期务工收入5000元以上。

  2013年,在烟台市发改委推荐下,巫山县领导率发改委及企业赴烟台参加了“中国·烟台大樱桃节”,深入到福山区考察了大樱桃产业发展,并合作引进大樱桃产品,现已试“嫁”巫山,引进红灯、美早等1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已达到500余亩,目前挂果的有100亩。对一些技术难题及病虫害问题,烟台市发改委专门聘请大樱桃研究所技术人员深入巫山大樱桃种植基地,向村民传授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扶智力,注入原动力

  “十二五”期间,烟台每年分2批次20人次定向为巫山党政干部开展各类培训,目前烟台市委党校为巫山培训11批次116人,双方互派挂职干部6人。通过挂职交流,致使干部综合素质大大提升,工作能力得以增强。

  巫山县骡坪镇干部陈逢玉就是通过参加烟台市委党校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很快成长起来的一名干部。几年前,陈逢玉参加了烟台市委党校干部提升第二期培训。培训不仅让他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担当意识,更提高了工作能力。

  去年7月,巫山脱贫攻坚战役全面打响后,经巫山组织部门商定,将时任骡坪镇组织委员的陈逢玉下派仙峰村,成为主抓扶贫的“第一书记”。

  对照解决“八难”、实现“八有”的标准,陈逢玉带领换血后的村“两委”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档”和“社社有产业、户户有项目”的工作思路,召开了20余场院坝会,为45户贫困户量身定做了脱贫方案。仙峰村积极协调县供销社等帮扶部门和12名干部,同全村45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进行一对一指导、帮扶和捐助。同时,邀请了县内外农业技术部门、7家农业生产大户、8家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电商,与贫困户结成对子,定期到村讲授农技知识,解决发展困难。

  仙峰村基础设施薄弱,行路、饮水、用电、看病“四难”严重制约发展。在陈逢玉的努力协调下,县交通、水务和扶贫等部门整合筹集资金700余万元。为仙峰村硬化道路3.5公里,整修村级公路25公里,兴建人畜饮水池5口,架设管道1.4万米,修建村级卫生室1个,完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成电子商务平台。

  要想农民稳定增收、防止再度返贫,就必须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发展之路。陈逢玉在深度考虑市场前景的基础上,仙峰村因地制宜,确立了“531”产业格局,初步计划投资近200万元发展“三带六大产业”,即高山地带发展“烤烟+魔芋”,中山地带发展“山羊+核桃”,低山地带发展“蔬菜+脆李”。

  由于地理和气候条件限制,这些产业短期有效,不能真正保障仙峰村长远发展。陈逢玉又决定深入发掘本地传统手艺,以大头萝卜为主料进行泡菜腌制。去年8月,仙峰村成立了“重庆楚阳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李弯沟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45户贫困户成为首批合作社成员,并吸纳为公司股东,同时在公司设立贫困互助资金,通过二次返利帮扶贫困户。目前,公司已建成加工厂,生产的腌制产品已远销市内外,预计年产值500万元左右。可带动周边500户农户增收,计划5年内在仙峰村发展大头萝卜种植1000亩。通过超市、农贸市场批发和电商网络销售,在5年内走向国内市场,打造与“鱼泉榨菜”“忠州豆腐乳”齐名的渝东名品。

  在仙峰村,学名“蔓菁菜”的大头萝卜此前并非主要农作物。零星的种植,主要为满足村民自家腌菜所用。放弃洋芋、苞谷、红苕“老三样”,改种大头萝卜这种“小菜”,每亩一季能挣4000元,村内38户贫困户均被发动起来种大头萝卜。

  去年年底,仙峰村40户贫困户有了自己的产业,有43户150人实现了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103元。再通过1至2年的持续发展,昔日的贫困村将迈入巫山小康村的行业。

  由于工作勤奋,加上成效显著,陈逢玉也由组织委员晋升为骡坪镇人大主席。陈逢玉的快速成长,与参加烟台的干部培训密切相连。

  自2013年,烟台市选派了5名志愿者到巫山开展志愿服务,东西扶贫协作独具特色,开创先例。志愿者的引进为巫山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体现了烟台市从扶资向扶智升华,志愿者们除完成服务单位的工作任务外,还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在巫山国际红叶节开幕式现场、市政文明劝导、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中,他们积极参与、真诚服务,深受社会好评。

  在烟台市倾情的帮扶下,巫山县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天麻等产业发展起来了,脱贫攻坚主力军成长起来了,正朝着全面小康的目标奋勇前行。

  朱钦万 刘朝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