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乡亲早日梦圆小康

  • 来源:中国扶贫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01-03 16:36

  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不仅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社会工程。

  四川省华蓥市把社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有力补充,实施“脱贫攻坚+社会”工程,形成了干部、工商户、居民户“N+1”大扶贫格局,探索建立了“企业联贫帮困”机制,鼓励引导企业开展村企结对帮扶,积极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公益事业,并支持企业在贫困对象家开办“扶贫车间”,引导有条件的贫困对象实行家庭作坊式代工,带动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186个贫困家庭年增收近1万元。并涌现出了唐果、王仕荣、黄富斌等社会爱心人士参与扶贫的典型。

  唐果:为乡亲建别墅感动中国人

  2013年11月,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唐果没有像中国的很多富豪那样,把钱存到海外银行或是去国外置办房产,而是在家乡四川省华蓥市捐资3000多万元人民币,为父老乡亲建了69套豪华别墅,让他们从此告别了低矮简陋的土坯房。

  唐果的行为感动了很多中国人,一位网友在微博上说:“如果我们国家的富人都像唐果一样,那么中国就真的变成天堂了。”

  1993年,26岁的唐果和妻子蒋培翠离开家乡华蓥市高兴镇高兴村,远赴云南打工,通过多年的拼搏、努力,唐果白手起家奋斗到房地产集团公司的总裁,集团下辖20多个子公司。

  2011年春节,唐果和妻子回老家探亲,发现乡亲们的居住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不怎么好,于是,唐果和妻子决定,捐3000万巨资回报家乡,为父老乡亲修建69套别墅式新村,并取名“林家新村”。

  其实,唐果捐资为乡亲修建别墅,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想帮助一下他们(乡亲)”。

  有人问唐果,“为什么拿出这么多钱帮助乡亲?给每户捐现金不是更方便?”

  “送钱只能帮助一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困境。再说,如果万一有人不把钱用于改善生产生活,就有悖我的初衷了。”唐果说道。

  “捐建别墅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呀?”

  “很多家庭耗尽多年积蓄修建房屋,我捐建别墅就能解决他们多年的问题。当然,住进了别墅,还得有钱过日子,所以还要帮助他们发展产业。”

  “你掏出的3000多万元,是投资还是捐资?”

  “都是捐资,别墅产权归村民自己。另外小区内的那些商业收益也全部归村民所有,我不要一分钱的收益,也不会向政府伸手要一分钱。”唐果的语气很坚决,“商业设施主要是解决乡亲们入住后的生产和生活。不仅要让乡亲们住进新房,还要让他们发展产业,富裕起来……”

  唐果的想法终于实现了,乡亲们不仅住上了别墅,而且利用新村开起了“农家乐”,兴建了葡萄园、柠檬园、草莓园、猕猴桃园、核桃园,办起了猪场、鸡场、鱼塘等,产业基地逾1000亩,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1.3万元,村集体收入50余万元。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高兴镇高兴村便在“产村一体”中,由“空壳村”变成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王仕荣:他做的善事摆都摆不完

  三年前,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横亘在四川省华蓥市高兴镇马家嘴村和葛马桥村之间,申群举挽起裤腿,拎着鞋子,小心翼翼地踩着河中的石块艰难过河,脸上写满了无奈。

  三年后,一座桥横跨两岸,昔日马家嘴村和葛马桥村之间的沟堑变坦途。申群举一手撑起雨伞,一手拉着孙子,走在建好的“母亲桥”上,脸上洋溢着笑容。

  “多亏王老板捐资修建了母亲桥,让我们心里踏实多了,再也不用担心汛期过河难了!”2016年8月20日,走在建好的钢筋水泥桥上,申群举说。

  申群举口中的“王老板”,就是华蓥市华兴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仕荣。

  年近六旬的王仕荣是土生土长的马家嘴村人,小学毕业后便出来打拼,学过木匠、搞过建筑。上世纪80年代末,经过多年南北闯荡,有了一定经济实力的王仕荣成立了华蓥市华兴实业有限公司,开启了自己的致富路。

  2012年,王仕荣响应政府号召,决定为家乡发展做点实事。那年春天,他回老家探亲路过小河边,看到一位老人牵着一个小女孩,左摇右摆地走在河中的几块石头上,祖孙俩颤颤悠悠,老人踩踏的石块一翻,双双落入水中。所幸河水不深,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这条河连接着马家嘴和葛马桥两个村,由于没有桥,两岸村民只能踏着河中裸露的石块过河。遇到下雨天,出村入镇都得从很远的地方绕行。虽然两村都商议过修桥,无奈因为缺乏资金,最终只能搁浅。得知此事后,王仕荣当即决定拿出10余万元,修建这座宽5米、长10米的母亲桥,了却村民们多年的夙愿。

  “王老板支持家乡的实际行动,远不止于此。”据马家嘴村村主任韩华本介绍,近年来,王仕荣在村里先后捐资修建了“母亲一桥”和“母亲二桥”,还将村里约4公里的泥土路改建成了水泥公路,让村民告别了出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窘境;投资近50万元,将一处垮塌的小水塘扩建成占地20余亩的大型蓄水池,解决了周围200户村民的生产生活灌溉用水难题;村里的海军希望小学建成后,王仕荣主动赞助360套桌椅,帮助学生早日入学。除了改善家乡的基础设施外,他还积极动员华蓥市商会每年在全市选择10名贫困大学生,以每人每年5000元的标准给予资助。

  “致富思源、回馈社会,是每位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现在我条件好了,理应为家乡、为社会作贡献,带动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王仕荣告诉笔者,他将继续关注家乡发展,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抛砖引玉,吸引更多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回报家乡,为家乡多办好事、实事,让家乡人民早日实现小康梦。

  据了解,在政府各项政策的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帮助下,2015年,马家嘴村实现人均年收入3500余元,全村110户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目标。

  明月镇:请回“财神”助力扶贫

  地处华蓥山中段西缘、渠江东畔的华蓥市明月镇,幅员面积不到30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小镇。十年九涝的天灾和落后的基础设施,导致全镇10个行政村有5个是贫困村,贫困户多达318户983人,因灾致贫、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约占总数的73%。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严峻挑战。

  “借力扶贫,争取社会各界参与支持。”是明月镇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一大战术。

  该镇党委书记杨奇勇介绍,明月镇虽然底子薄、条件差,经济相对落后,但这方热土却走出了不少能人和先富起来的一批人。

  于是,明月镇把目光紧紧盯上了这些人。

  去年大年三十,杨奇勇听说在外承包工程的刘召全、李成川已回家过春节,便放弃家中即将开始的团年饭,马不停蹄地赶到这两位“财神”家,动员他俩“致富不忘家乡,爱心成就扶贫”。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李成川当即决定捐资20万元用于修建村级公路;刘召全也决定回乡置业,在明月村租用400亩土地发展名贵花卉苗木,并吸纳本地19户贫困户务工。刘召全说,“家乡的‘父母官’一心为我们的父老乡亲着想,我们出点钱为家乡干点事,更是应该的。”

  常年在外承包工程的黄富斌也是明月的能人之一,在杨奇勇等人的争取下,黄富斌的公司平均每年吸纳400多个老乡务工,年收入高的达10多万元,低的也有3万元以上,不少贫困老乡跟着他过上了好日子。白鹤嘴村的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代小平,自筹资金不足,黄富斌一次性捐助6500元。他还主动捐助3名贫困大学生每人每月300元的生活费,直到大学毕业。

  仅去年以来,就有13名明月籍社会成功人士主动捐资500万元用于村级公益事业,返乡并投资工业、农业达1.2亿余元。

  邱海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