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艺术 以玛丽莲·梦露爬上顶峰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波普艺术,玛丽莲·梦露
  • 发布时间:2017-03-02 14:18

  波普艺术受众面最广,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影星玛丽莲·梦露的头像。玛丽莲·梦露香消玉殒后不久,有位画家以那位不幸的好莱坞性感影星的头像,作为画面的基本元素,一排排地重复排立。画家先在画布上画出部分图像,然后将丝网置于画布图像之上,再用橡胶滚轴蘸取黑色油墨在丝网上滚动,产生画布上照片般的影像。油墨丝印这种粗糙的印刷方式产生颗粒与条纹状的暗影与色点,使得原始照片的完美风采出现污损,暗示了一种对美之脆弱与死之必然的焦虑。

  那幅画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上世纪60年代,一个被称为“雅皮士”——那是一群特立独行的人,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长发,大胡子。色彩鲜艳的衣着或不寻常的衣饰。听一定的音乐,比如杰米·亨得里克斯和杰菲逊飞艇的幻觉性的摇滚乐、詹妮斯·乔普林的布鲁斯、斯莱和斯通家族、ZZ顶级乐队、死之民乐队等的音乐。自由恋爱,公社式的生活。“雅皮士”作为新兴阶层登上了消费社会的舞台,他们是二战后出生的年轻人,没有父辈痛苦的人生经历,崇拜偶像。

  《玛丽莲·梦露》大规模地印刷名人头像的艺术品,就是在拷问,当一个偶像的相片被不断地用令人不安的颜色无限复制,它还会引起人们崇拜吗?当一个艺术家完全在作品中消除自己的技术手法,大众们还会对他的作品买账吗?色彩简单、整齐单调的一个个梦露头像,就像是一面镜子,试图照出当时人们心中无可奈何的空虚与迷惘。

  这幅画的作者是安迪·沃霍尔。他声称梦露是好莱坞的性感象征,她的面孔被奉为女性美的规范。他沉迷于这位女明星的耀眼风采,通过机械复制的创作手法,他试图消解个体艺术家的才华和技巧。但每个重复的梦露头像其实又充满着微小的差异,画面上的油彩部分是手工绘制,画面的效果也远远不同于时尚杂志摄影那经过后期润饰的完美状态。

  电影红星玛丽莲·梦露的照片的泛滥,标志着美国社会大众的趣味。借用这种手法来说明,此类大众趣味正像他这幅画一样,在大批量地被制造出来,直至你感到厌倦为止。

  波普设计打破了二战后工业设计局限于现代国际主义风格的过于严肃、冷漠、单一的面貌,代之以诙谐、富于人性和多元化的设计,它是对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具有戏谑性的挑战。设计师在室内、日用品、家具、服饰和平面设计等方面的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形式:夸张、奇异、富于想像力的造型;色彩单纯、鲜艳;材料多选用塑料或廉价的纤维板、陶瓷等。其设计挣脱了一切传统束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市场目标是青少年群体,迎合了现代青年的桀骜不羁、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及其标新求异、用毕即弃的消费心态。

  波普艺术是当今较底层艺术市场的前身。它的创作特征是直接借用产生于商业社会的文化符号,进而从中升华出艺术的主题。它的出现不但破坏了艺术一向遵循的高雅与低俗之分,还使艺术创作的走向发生了质的变化。波普艺术特殊的地方在于它对于流行时尚有相当特别而且长久的影响力。不少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师都直接或间接的从波普艺术中取得或剽窃灵感。

  波普艺术是流行艺术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因为波普艺术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

  波普艺术一词最早出现于1952~1955年间,由伦敦当代艺术研究所一批青年艺术家举行的独立者社团讨论会上首创,批评家L.阿洛维酌定。他们认为公众创造的都市文化是现代艺术创作的绝好材料,面对消费社会商业文明的冲击,艺术家不仅要正视它,而且应该成为通俗文化的歌手。在实践中有力地推动这一思潮发展的艺术家是R.汉密尔顿。1956年,他在首届“这是明天”的个人展览会上陈列出握有“POP”字母的网球运动员的拼集作品。这幅作品成了波普艺术的一面旗帜。画里有药品杂志上剪下来的肌肉发达的半裸男人,手里拿着像网球拍般巨大的棒棒糖;有性感的半裸女郎,其乳头上还贴着闪闪发光的小金属片;室内墙上挂着当时的通俗漫画《青春浪漫》,并加了镜框;桌上放着一块包装好的“罗杰基斯特”牌火腿;还有电视机、录音机、吸尘器、台灯等现代家庭必需品,灯罩上印着“福特”标志;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边街道上的巨大电影广告的局部……这一切都可以通过那个半裸男人手中棒棒糖上印着的三个大写字母得到解释:POP。

  汉密尔顿为“波普”这个词下了定义,即:流行的(面向大众而设计的),转瞬即逝的(短期方案),可随意消耗的(易忘的),廉价的,批量生产的,年轻人的(以青年为目标),诙谐风趣的,性感的,恶搞的,魅惑人的,以及大商业。

  汉密尔的波普艺术的始祖,而正在使波普艺术扬名立万的,却是安迪·沃霍尔。他被誉为20世纪艺术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也是对波普艺术影响最大的艺术家。他大胆尝试凸版印刷、橡皮或木料拓印、金箔技术、照片投影等各种复制技法。沃霍尔除了是波普艺术的领袖人物,他还是电影制片人、作家、摇滚乐作曲者、出版商,是纽约社交界、艺术界大红大紫的明星式艺术家。

  沃霍尔的第一件创作是可口可乐。“你在电视上看到可口可乐时,你可以知道总统喝可口可乐,利兹·泰勒喝可口可乐,你也可以喝可口可乐。你喝的可口可乐和别人喝的一样,没有钱能使你买到比街头流浪汉喝的更好的可口可乐。所有的可口可乐都是一样的,所有的可口可乐都是好的。”他琢磨着,为什么可口可乐不能成为艺术品?紧接着,有着番茄、牛肉、蛤蜊等多种口味的坎贝尔浓汤罐头也进入了他的绘画领域。1962年7月,沃霍尔以32幅《金宝罐头汤》系列画作举办了自己的首个波普艺术展,至今这32罐罐头仍在世界现当代美术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画面上,呈现出来的图案简洁明朗,带有一种干净的、几何形的、机械的模式,硕大的logo宣告着它的商品身份。以往的画家尽管也多在描绘生活,但聚焦的多是庄稼、牛车、鲜花、水果,而将可口可乐、罐头甚至美元、明星等商业对象置于画布中央,在当时是巨大的创意。这完全打破了高雅与通俗的界限。

  与此同时,沃霍尔还尝试以胶片制版和丝网印刷,将艺术纳入“复制”、“量产”程序。他将自己位于纽约东区47大道的银色工作室称为“工厂”,在这里,艺术和商业融合在了一起,所谓的艺术品被置于流水线下生产,对艺术技巧和原创性的摒弃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他的作品没有“原作”可言,全是复制品,他就是要用无数的复制品来取代原作的地位。并且只要别人付钱,他就愿意帮助其生产版画、海报或者广告。很多作品甚至根本就是他的助手完成的,名字则是他的母亲代签的。

  上世纪70、80年代,沃霍尔的影响力简直无孔不入:先后推出《安迪沃霍尔电视秀》及《安迪沃霍尔的十五分钟》两套电视节目,参与美国综艺节目《周六夜现场》,为摇滚乐队制作音乐片,并在时装秀及无数平面和电视广告中亮相。他毫无忌讳地应用和开拓了多种媒介和表现可能,涉足众多不同的领域,设计、绘画、雕塑、装置、录音、电影、摄影、录像、文字、广告……不变的是,对于所处时代的高度敏感。

  沃霍尔生前曾扬言,在潮流急转的世代,再当时得令的人与事也最多只有十五分钟的知名度,潮流寿命还比不上用完即弃的纸尿片或安全套。

  沃霍尔的破格艺术观仍持续影响“后现代”的艺术文化取向,虽然他曾自谦地称:“I don’t think my arthas any lasting value。”但艺术价值不同艺术价格,它往往超越拍卖行的叫卖,真正的价值在于能刺激和衍生出更多艺术生命。

  艺术其实就是用来颠覆的。

  文/寒一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