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里的记忆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春节,记忆
  • 发布时间:2017-03-02 14:22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中国人心底最温暖的期盼。春节对于我们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记忆。在每个人的春节中,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感动,总有一些瞬间让我们难忘。

  为此,在本期的《时尚北京》杂志,我们策划了“春节里的记忆”,旨在让大家一起回到那些旧时光,回味咀嚼记忆中的年味,并让它发酵出纯美香甜伴着我们,走入新的一年。

  墨香里的年味

  北京新世纪时尚创意基地企划部经理 韩晓燕

  看到城市里的五彩霓虹,便会想起家乡的大红灯笼,看到那金灿灿的印制春联,便会想起童年时陪伴父亲写春联的美好时光。

  小时候,每到春节前夕,街坊四邻来找父亲写春联的络绎不绝,虽然家里也是忙得不可开交,但他写春联的热情却也丝毫不减,墨痕未干的大红春联摆在院子里宛如红绸铺满庭院,甚为壮观。弟弟小心翼翼地把春联摆好用石块首尾压平,墨迹干了再小心翼翼地收起来。而研墨、铺纸的工作就交给了我,伏在书桌前,轻轻屏住呼吸,看着那蘸满墨汁的大羊毫挥洒自如,一副春联一气呵成,总感觉特别畅快。在我的小小心思里,对父亲行云流水一般洒脱的毛笔字充满向往,于是,一张张小小的吉利条就变成了我的试验田,努力搜罗着脑子里所有祝福的词:四季平安、五福临门、紫气东来、吉祥如意……从颤巍巍地握笔,到顺畅地写字也是颇为有趣的过程。然而时光总是快乐而短暂,转瞬间长大离家,求学、工作都在外地,每年春节总到大年三十才能赶回去,家里一切已经准备妥当,纵使满腔热忱也无处施展了。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是当前春节的写照,无论如何,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总是欢乐多多,思念儿女的父母能再当面叮咛几句,亲友的孩子们也多了玩伴,一个小游戏玩上一天仍然乐此不疲。大人们看起来很无聊的事,在孩子的眼中却充满乐趣。

  看着他们不小心摔倒了爬起来接着玩,不禁莞尔,这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让我忽而想起纪录片《沙与海》的一句旁白,“无论在沙漠还是海岛,无论穷还是富,他们都在为生活努力着。”而这也是父母常常叮嘱的话语,“人生不是一马平川,有坦途也有坎坷,但无论何时决不放弃努力与希望。”

  春节在传统意义上是一个新的起点,习大大在新年贺词中也曾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2017年,让我们不忘初心,一起向着美好的新生活继续前进吧!

  怀念儿时春节

  简单温暖的幸福

  北京方恒置业股份有限公司企划宣传主管经理 刘鑫隆

  我的家乡是北京,北京的春节习俗正如传唱至今的那首童谣里所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从腊八开始,年味就越来越浓了,腊八粥、糖瓜、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吃年糕、守岁和拜年等等,处处洋溢着喜庆和欢乐。

  我最喜欢的还是放鞭炮,这样才有过年的气氛。记得第一次放鞭炮时年纪尚幼,只敢放“小鞭”,就是个头最小的那种鞭炮,而且是把整挂小鞭全部拆散,一个一个的放,刚开始的时候人离得好远,一只手举着点燃的香颤颤巍巍的伸向引线,刚一接触掉头就跑,结果等了半天都没响,原来根本没点着……慢慢的胆子大了,便开始玩出新花样,一些引线太短或者脱落的鞭炮,就从中间折断,把露出的火药直接点燃,叫做“呲花”。或者往鞭炮上压一个啤酒盖,享受它被炸飞的欢乐……如今,由于空气原因,春节放花炮的越来越少,年味也越来越淡了。

  小时候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春节,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春节可以有很多好吃的,可以拿到压岁钱去买自己喜欢的玩具……除夕当天,全家人一起来到奶奶家过年,边吃年夜饭边看春晚,当零点的钟声即将敲响时,长辈们会在阳台上用竹竿挑起一挂长长的鞭炮,和其他千家万户一起,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辞旧迎新。这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但那种简单而充满暖意的幸福我将永远怀念。

  春节

  最喜欢去的地方

  是庙会

  北京大华时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助理 马沛莹

  我生长在北京,是个地道的北京人。从小到大,我对于春节的记忆除了吃美味的年夜饭以及经久不衰的春节联欢晚会以外,就是放鞭炮和逛庙会了。

  大年三十,是团圆的日子,所有人都会团聚到一起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家里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致。每到零点钟声的响起,全家人无论老幼都会到户外放鞭炮,寓意着辞旧迎新。

  春节逛庙会是京城老百姓沿袭多年的习俗。每当到了春节,北京都会举办庙会。庙会是由古人的祭祀活动演化而来。先人为了求得祖先及神灵的保佑,就在房屋里通过供奉与祭祀,与之进行对话。为渲染气氛,人们还会演出一些歌舞,这就是庙会的前身。庙会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过年的时候,我最喜欢的还是去逛庙会,如今的庙会,都是以吃喝玩乐为主要核心,全国各地的美食应有尽有,各种好玩的游戏和玩具琳琅满目,每个人都洋溢着幸福的笑脸,都已全新的面貌迎接着。

  这就是我记忆的春节,我的童年。

  新年新衣

  北京铜牛集团有限公司销售分公司市场部部长 张军

  逢新年,着新衣。这在小时候,是多么期待的一件事啊!那个时候过年,大人、孩子总是要穿新衣的。大年初一醒来,看见摆在枕头边上的新衣服,爬起得特别快,那种激动兴奋劲儿,现在想起仍感怀心动。我的儿童时代是八十年代,那个时候刚刚改革开放,计划经济逐渐转变成市场经济,衣服从传统的黑、蓝、灰色逐渐也丰富了起来,快过年那个月的周末,妈妈会带着我逛逛商店,寻觅一下家人们新年的新衣。当然妈妈和姥姥也会早早地就计划着买布料、配纽扣配线,无论自己家做还是送到裁缝铺做,量体裁衣,做上一阵子。记忆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同一天里穿新衣,拜大年,走亲戚,串远门,喜气洋洋,过年的气氛更浓郁,更像是过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分工越来越细,过去的很多生活行为也都简化或者根本消失了,统统变成了一种行为:买。物质的丰富让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买买买的行为能快速而有效地满足各种物质需求,省去了漫长的过程,省去了盼望和等待。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家逐渐淡漠了过年穿新衣的那份喜气洋洋,更少了听妈妈姥姥、姑姑婶婶们评说全家大小或邻里街坊的新衣服时兴奋的叽叽喳喳。简化了的生活,也带来了简化了的情感、认知和珍惜,满足了物欲,却也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很多精神上的诉求。

  从爱新衣到成为一名服装人、铜牛人,真情地倡导在辞旧迎新的春节,给家人们和自己买一套新衣,外衣即便很多不赶新的,那么就从一套亲肤喜庆的红内衣开始吧,吉祥辟邪,由内而外的焕新迎春,多一份仪式感,多一重喜悦、祝福和情怀。这才是过年,让感恩、馈赠和欣喜萦绕身边,阖家欢乐,从新衣开始,点亮新的一年!

  在姥姥家过年

  北京市新媒体技师学院院办副主任 郭云竑

  小时候,每到春节我们全家都要回姥姥家过节。姥姥家在河北的一个小县城里,县城分为东西南北四关,就是四条小街道,姥姥家在东关。因为姥爷从年轻的时候就经商,所以在当地一提起东关乔家,大家都知道。我记事的时候,姥爷已经去世了,姥姥也七十多岁了,在东关算是老人了。

  在姥姥过年,就数大年初一上午家里最热闹。当地有一些风俗,只有初一上午拜年是最吉利的。男人都出去拜年,女人和老人在家里接待拜年的人。因为姥姥算是东关的老人了,乡亲们都最先来给姥姥拜年。

  天不亮,姥姥就起床了。把瓜子、花生、块糖都准备好等待拜年的人。大约六点半左右,乡亲们就陆续来了。有一个人来的,也有几个人约好一起来的。从一进院门,乡亲们就大声说着:乔婶子,给您拜年来了。进到室里,见到姥姥一边说,给您老人家拜年了,一边行礼叩头。我妈妈和舅妈在旁边赶忙制止人家,是不能让人家真叩头的。也有关系很好的乡亲执意要叩头,也就让人家叩一个表示一下心意赶快搀扶起来。行完礼,姥姥忙把桌上的花生、瓜子拿来招呼大家,寒暄几句后,乡亲们就告辞去下一家拜年了。经常是这一波人还没走,下一波人又来了,有时候堂室都站不下了。也有一些随父亲一起来拜年的小孩子,姥姥不光给孩子的小兜兜里塞满糖果,还要给几毛钱的压岁钱。姥姥经常说过年就是过的这个热闹劲儿。

  每逢佳节倍思亲,怀念小时候的过年,想念姥姥!

  年味最浓是儿时

  北京格格旗袍有限公司企划经理 唐海静

  随着春节的到来,商场里的年味儿越来越浓重,处处充满了春节的气息,瞬间勾起了小时候的记忆。时光倒退20年,一进入腊月,大人们就开始为过年忙活,这也是小孩子最开心的日子。掐指一天一天的倒计时,还有多少天过年。过了小年,家家户户就有了过年的气氛,准备年货,买新衣服,置办新物件儿。

  北方过年的习俗大多是放鞭炮、贴对联、吃饺子、守岁、拜年。小时候听到鞭炮声,整个人的情绪都会被调动起来,大年三十儿天没亮鞭炮声就响起来了。妈妈会趁我们没醒的时候往枕头下面塞红包,早上起来就收红包,一整天的心情都是美美的。相比较鞭炮我更喜欢烟花,尤其是守岁那晚的烟花,感觉更美。老家放鞭炮也是有讲究的。几个固定的时间,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比如团圆饭之前的中午12点前后,守岁晚上钟声敲响的凌晨12点。大年初一、破五(又称大年初五)、元宵节,这些固定的时间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过了正月十五,就预示着年就结束了,大家都步入正轨,开始为新的一年努力奋斗。

  我们家的春节掺杂着北方年习俗的同时,还会有一些南方年的热闹。爸爸是北方人,妈妈是南方人。由于南北方习俗差异不同,每当过年,妈妈总会融合一下南北方的习俗。在我们家,年三十的早饭是南方的汤圆,中午的团圆饭,一定要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围坐在一起,才能动碗筷,这个时候妈妈会准备一桌很丰盛的团圆饭,一汤、二饭、三凉、四热、五肉等等。一汤是丸子汤,二饭有五色糯米饭肉粽和面食,三个凉菜,四个热菜,五肉包含鸡鸭鱼猪牛肉。晚上吃北方饺子,守岁。饺子里面藏着花生、红枣、硬币等,咬到这些都预示着整年都会有好运气,当然,我们家如果有人咬到硬币,还会额外领到一个幸运红包。

  大年初一开始走亲戚、拜年,小孩儿最开心的就是收压岁钱,然后拿着压岁钱去买玩具和零食,那种感觉十分惬意。小时候的时光总是感觉美好而又漫长。如今我们都将步入而立之年,而我已身为人母。回忆小时候我们是幸福的,上一代人让我们在儿时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儿。反思自己,我们也应该把这种年的习俗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孩子依然能感受到中国年的味道!

  童年里的春节

  北京红都集团公司 尚子旭

  “小孩小孩你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是一首老北京的民谣,却讲述了祖祖辈辈老北京过年的习俗。

  到了腊月二十三就进入小年儿了,北京人的年从今天就算正式开始了,首先要贴春花儿,把“福”字倒贴在门上,寓意福到了,屋内的高处贴上“抬头见喜”,门槛两边贴上春联。之后的几天就是为过年做准备,杀鸡宰鹅炖肉,发面蒸馒头,置办各种吃食。为什么要这么早就开始准备呢?因为老北京有个忌讳,在岁月新旧交替之际,是不能动刀的,否则不吉利,会招灾惹祸。除了刀,连剪子针线也一概别动,免生口角,免长针眼。这么多禁忌,还不得早早在年前就把食物准备妥当了啊。直到“破五”(过完大年初五)之后,才能动刀剁肉切菜。其中除夕晚上的团圆饭则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并且在除夕和大年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

  迎新年,放鞭炮。放炮驱邪也是北京过年一项必不可少的项目,老老少少手持烟花,家家户户挂起鞭炮,就等着新年的钟声敲响,那场景真可谓“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了,这一刻也是我们小时候最高兴的时刻。

  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更新,以及各种条件的不允许,这些事情已经渐渐地淡去了,但这些习俗和民俗文化仍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扎根于我们的心中,勾勒着我们的童年回忆。它蕴含着家人团聚的温馨,辞旧迎新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望。

  那一夜深藏在记忆里的美好时光

  朗姿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官 陈露Lucy

  闭上眼睛,我的脑袋里倏忽飘过许多模糊的画面,但那一夜是那么清晰的存在着。妈妈正在厨房忙碌的做着年夜饭,闻着香味就知道是自己最爱的,想着曾为了寻找妈妈的味道吃遍公司方圆十里都没有找到,冲进厨房直接拿起一块放进了嘴里,妈妈念叨着这么大了还这么没规矩,快端到桌上去吧,小心别烫着。

  爸爸已经把饭桌收拾好,酒也摆上了,我悄悄的拿了一个杯子倒了点酒,全家人全部就坐后,我站起来举着酒杯说,新年快乐“干杯”话音未落,老爸严肃的看着我说,女孩子家喝什么酒,然后默默的跟我碰了一下。爷爷奶奶看着老爸一杯酒直接干了,在旁边咯咯咯的笑起来。哥哥陪爸爸继续喝着酒,嫂子陪妈妈聊着天,爷爷奶奶享受着四代同堂之乐,这时哥哥家的小捣蛋,像个小大人似得坐在了我旁边,跟我讲述在幼儿园里他和小伙伴们的故事,拉着我在iPad上跟他一起比赛玩Subway Surfers(我一次没赢过他)。

  窗外噼里啪啦的鞭炮散落一地,璀璨夺目的烟花炸亮了漫天华彩,伴随着《难忘今宵》落到耳边,相比工作的加班熬夜,这一夜过的这么慢那么快,那么快已到深夜,想时光停留在这一刻,祈求时间慢点再慢点,让我慢慢感受家人带来的温暖,慢慢地和我脑中的影像错开模糊的光影。

  为了这一夜,人们想尽一切办法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如约而至,这样的夜,在中国人的心里是永恒不变的牵挂和匆忙奔家的念头,这样的夜终究是温暖而幸福的。

  希望看到我文章的读者朋友们能在春节期间暂时放下工作,放下手机,陪伴在家人身边不要再错过这些在记忆中无与伦比的时光画面。Lucy在这里祝福《时尚北京》的读者及所有的朋友家人春节快乐、鸡年大吉!

  春节里的守岁

  北京威克多制衣中心品牌推广 康丹

  我的家乡是北京,春节的习俗当然就是吃饺子,放鞭炮。除夕夜,总是我嚷嚷着一定要守岁,可是守着守着却总没出息的睡着了。每年大年初一清早,都是伴随着爸爸放的鞭炮声醒来,一起床就能看到妈妈端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喊着“吃饺子喽”!家家户户的院子门口都贴着春联,挂着灯笼。人们踩着一地红红的炮屑纸,组着团儿给长辈和亲友们拜年去。满大街都是 “过年好!”的问候声,哪里都是喜庆和幸福的味道。

  现在的北京,虽然多了很多高楼大厦,但很庆幸,我熟悉的地方还在,我依然可以在这里过年,不同的是我可以开心的守到凌晨的钟声敲响,陪着爸爸放漂亮的烟花,帮着妈妈包花式的饺子,最后擦掉脸上的面粉,笑嘻嘻的等着饺子摆上餐桌。无论多么平时严肃的小伙伴,都可以一起在无人的街上放着小小的鞭炮,笑的像个傻子。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长大的春节变了,变得和以前不太一样了,长大的春节没变,我们都没变。

  难忘那年放烟花

  北京派克兰帝有限责任公司市场部主管 杨五一

  时间如白驹过隙,光阴忽地一下从指缝中溜走了……随着爆竹声声响起,新的一年又来到了。说起春节,还是小时候的记忆最深刻,因为过年就可以买新衣服,可以吃很多好吃的,还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放鞭炮,看到五彩斑斓的烟花……

  记忆中,过年里最难忘的事,就是小时候和爸爸一起放烟花。记得有一年,爸爸从外面回来,一进屋就大声喊我过去,我跑过去一看,只见爸爸抱了两个方方正正的东西,兴高采烈的冲我说:“这是刚从集市上买回来的烟花筒。”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烟花筒,我止不住好奇的围着它看了好几圈,问东问西,心里兴奋极了,“这个不起眼的东西,怎么会变出那么缤纷美丽的烟花?好不容易熬到了晚上,我们一家人都围在院子里,爸爸点燃了烟花,我们吓得赶紧捂上了耳朵,以为它会像鞭炮一样发出巨响,过了有几秒钟,我们就看到了神奇的一幕,一小束光点在天空中分裂开形成了不同形状的花火,花火的光亮把夜幕装扮的格外耀眼,朵朵烟花五彩斑斓,美不盛收,天空瞬间成了光的海洋……我们一家人目不转睛的望着天空,所有的人都陷入了遐想。

  如今我长大了,但对依然钟爱烟花,我想不仅是因为它本身的美丽与耀眼,还因为它象征的美好与希望,每次过年的时候和家人一起聊聊家常,围在院子里燃放烟花,看着小孩子欢喜的蹦跳和父母脸上的笑容,心里总会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这才是新年啊!

  儿时的春节

  北京木真了时装有限公司品牌推广部经理 王迎肖

  记忆中的春节,要数儿时的印象最深刻了。每年腊月十二大人们就开始准备各种年货了,一大家子合起来杀一头猪、做一个豆腐,每家分上三四十斤。临到年根,炸丸子、炸豆腐、炸鱼、炖肉,那是忙的不亦乐乎,每当这时,小孩子们总是屋里屋外的跑着玩,一会尝一口肉、一会尝一口丸子,肚子填的饱饱的,晚饭也就省了。

  提起鞭炮,那可是春节必备,各家比着放,拳头大小的炮筒,一个二踢脚能飞三四十米,谁家的炮响亮、谁家的炮高,也预示着来年更红火。吃完三十的饺子,小孩们还上期盼已久的新衣服,人们分帮结伙、走街串巷,听奶奶说是能溜走百病,哪家门前放炮,往哪家门前凑,那叫一个人多,恨不得全村人都出动了。

  北方的习俗,除夕晚上祭神,大部分人家的神龛都是在院子影背墙前面,上贡的新鲜水果、年糕、点心变成了孩子们抢着去“偷”的吃食,据说贡品可以预防疾病,保佑身体健康的,不过孩子们更在意的是互相嬉戏,玩耍,这个游戏有点像“撕名牌”的感觉!

  策划、编辑/赵丛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