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后悔爱过你

  • 来源:37°女人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05-09 14:20

  两枝刺梅搅乱了她的心

  1938年春天,仿佛一夜之间,兰州街头便千树放绿,百花争艳。抗战爆发后,作为大后方的兰州吸引了大批文化名人。

  国难当头,王德芬热血沸腾。在吴渤的帮助下,19岁的她和哥哥姐姐组建了“王氏兄妹剧团”,经常进行抗日救国演出,兰州各界为之震动。

  一个清晨,院子里走进两个风尘仆仆的男青年,他们是应吴渤之邀,来兰州参加抗日宣传工作的。“吴先生在这儿住吗?”听到喊声的王德芬打开了门,看到穿深红色皮衣的那位,她见过,是萧军。

  一年前,在上海读书的姐姐带她去拜访许广平,上了电车后,姐姐忽然悄悄对她说:“你看边上那个人,就是《八月的乡村》的作者萧军。”那时,被称为“二萧”的萧军和萧红风头正劲,不仅作品享誉文坛,这对患难夫妻的经历也备受瞩目。那一面,萧军留给她一个冷漠高傲的印象。

  面前的萧军,与之前的孤傲不同,经过长途跋涉,看上去疲惫憔悴,他刚刚和共同生活了6年的萧红分手,令人羡慕的革命伴侣分道扬镳,王德芬为他惋惜。

  他们暂住在王德芬家。第二天,萧军突然送给王德芬一个雅致的花瓶,瓶内插着一长一短两枝刺梅。“四五月份正是刺梅盛开的季节,萧军真是一个有心人,他怎么知道我爱花呢?”多年后,已是耄耋老人的王德芬回忆起这一幕,仍然那么感动。

  为了他,她赌上了自己的一生

  朝夕相处,王德芬的纯洁和烂漫吸引了萧军。来到兰州的第五天,萧军便约王德芬出去散步,她欣然应约。走在黄河岸边,他兴致勃勃地讲他的传奇经历和见闻,她饶有兴趣地听着,不时偷偷打量他一下。

  她仅仅是崇拜他,而他已经是恋着她了,孩子般的天真、清澈透明的眼神令他不能自已。真正认识还不到一星期,他就向她表白了,这让毫无恋爱经验的王德芬慌乱了。

  在萧军强烈而热情的追求下,王德芬动心了。父母发现了她的日记,出于对女儿的保护,父亲对萧军下了“逐客令”。萧军的桀骜不驯、用情不专,他们早有耳闻,何况他还比女儿大12岁。

  萧军另找了住处,王德芬也被父母关在家里。然而,萧军展开了更猛烈的攻势,日日写信给她,有时甚至一日二三封。信通过王德芬的姐姐传递,滚烫的话语令王德芬无法抵挡。

  短短一个月,萧军写下了38封情书。王德芬作了最后的决定,“只要和他在一起,我相信什么样的生活都能过,我一定能够和他同甘苦共患难,伴他终生。”

  经过他们顽强地努力和斗争,她父母终于妥协,在《民国日报》上刊登了一则“订婚启事”:“小女德芬于本年5月30日已与萧军君订婚,因国难时期一切从简,祈诸亲友见谅是幸。”

  终是她,陪他到最后

  1938年6月,王德芬跟随萧军离开兰州。然而,来得快的爱,去得也快。仅仅10天,他就骤然降温,说她头脑简单,与他“缺少共鸣共感”,到成都住下后,更是扔下她一个人整日外出,即使在家,也对她视而不见。

  忐忑中,她委曲求全,一直陪伴他不离不弃。萧军的多情历史,王德芬当然不会忘记,萧红曾受过的伤害,她也未能幸免。对从未见过面的萧红,王德芬有了同病相怜的感觉。1942年,萧红在香港离世,当晚,萧军在日记里写道:“下午听到萧红死了的消息,芬哭了。”

  王德芬哭的,其实是她自己。那时的萧军仍然作风豪放,甚至移情一位女大学生,向已经生育5个孩子的王德芬提出离婚。

  或许应该感谢历次政治风暴,每一次,王德芬都毫不犹豫,“我不怕牵连,我不离婚!”50年动荡,天真烂漫的少女已成白发老媪,无论受到多大冲击,她始终陪着他,走过漫长的风雨人生路。无数次搬家、抄家,很多东西遗失、销毁,唯有当年他写给他的情书,一封也没有弄丢。

  半个世纪,她为他生育了8个子女,她的付出终于得到他的认可。“文化大革命”中,身陷囹圄的萧军给孩子们写了一封信:“好好关心你们的母亲。她是这世界上唯一能谅解我的人,我们是不可分解的一对。”

  1988年,萧军因病去世,葬礼上她一声“萧军老伴……”令人肝肠寸断。当姐姐问她“可有后悔跟萧军走”时,她的回答是:“我从未后悔过跟他。”

  (田龙华摘自《莫愁·智慧女性》2017年2期)

  ●潘彩霞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