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淡定妈”有多难

  • 来源:37°女人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05-09 14:57

  可怕的家长群

  自从孩子进入大班,唐先生明显地感受到,太太对教育的关注可以说是“异乎寻常”。“她手机上有好几个家长群:幼儿园同学家长群、画画班家长群、英语班家长群,还有其他一些莫名其妙加入的家长群。”家长群最热闹的时间是每天晚上9点半以后,小孩都睡了,父母们便开始在群里讨论。

  “玲玲妈,你们在学击剑是吧?这个几岁能学,贵不贵啊?”“我这里有一套幼儿英文学习原版的教材,分享给大家。”“我朋友说拼音一定要在小学前学会,否则一年级跟不上。”

  上面这样的对话,几乎天天出现。就算一天两天能忽略,没几个人能顶住日复一日的影响。于是,大多数家长心里有了自己的盘算:奥数不学不行,体育也得学一样,公办小学是不能读了,还是朝着民办努力吧……家长群,几乎成为焦虑病毒的扩散地,家长们越讨论越慌张。就这样,在家长群的牵引下,家长们相互簇拥着走上了抢跑之路。

  一边骂一边补

  抢跑之前纠结是否要抢跑,一旦加入抢跑大军,焦虑并非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抢跑也可以算是中国新一代家长的“伪烦恼”,因为课外培训几乎都由商业机构提供,费用不菲,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做支撑,家长们也就不必烦恼了。

  田老师是上海一所民办小学的数学老师,平常,她是家长们眼中的教育专家。两年前,田老师自己的女儿出生,这个总要学生家长“淡定些”的老师,突然发现自己也难以淡定了。

  上个月,田老师向一家早教机构交了将近2万元的费用。“你自己就是老师,英语、数学、认字自己教绰绰有余,干嘛还要花钱去上早教?”常有同事如此问她。但她相信,如果别的孩子都从早教中有所收获,她也应该给自己的女儿一个机会试试。

  正是因为有无数个田老师这样的家长,近几年,从早教培训到中小学课外补习班,商业教育培训机构可谓迎来了“夏天”。看看大城市的各个商业中心就知道,有培训机构的楼层总是人气旺盛。

  当然,商业培训机构在中国的火爆,有其特殊的原因。中国家庭独生子女多,孩子由老人照顾,父母都工作,没有更多家庭教育的时间。因此,很多家长给孩子报早教班、培训班,很大部分的动机是给小朋友寻找玩伴,顺便接受教育。但是,在正常的需求之外,煽动焦虑、夸大竞争,也是很多商业培训机构的经营之道。

  学会做家长

  面对太多的选择,面对太多的信息,很多家长迷茫了,他们时时刻刻关注“别人家的孩子”在干什么,却忽略了自己孩子的特质,很少去想,眼前的这个小朋友需要什么、适合什么。

  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协会副会长杨国顺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位老朋友的女儿小逸读高三的时候,夫妻二人找到杨国顺咨询,希望他能解答两人的烦恼。杨国顺发现,小逸正在看一些家长认为“灰色”的书籍,比如《盗墓笔记》《1Q48》《人性论》《孤独漫步者的遐想》……即将高考,他们很担心女儿意志消沉,不能考上令人满意的大学。听了老朋友的介绍,杨国顺要求与小逸见面谈一谈。

  杨国顺挑起话头,问小逸:“《盗墓笔记》讲的是什么故事?为什么好看?”还跟她讨论西方哲学,谈哲学史上的名人。说到这些,小逸立刻神采奕奕,滔滔不绝。经过这次交谈,杨国顺发现,小逸是一个在哲学上颇有研究和见地的孩子,她思考的深度,甚至超过成年人。

  谈话后,杨国顺给老朋友留言:“与你女儿交流,我感觉她有独特的思考,并有自己思考后的判断;她很自信,且有敏锐的智慧。请转告她,她一定会成为最好的自己,你们做家长的也应当相信她。”听了杨国顺的一番言辞,小逸父母总算放心了,家庭氛围也好了很多。当年,小逸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这个故事非常具有代表性,家长的焦虑,往往是因为孩子没有按照家长的意愿发展,但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潜力,家长需要学会尊重和接受孩子的选择。

  学习奥数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上海市一位资深的数学特级教师说:“一个年级8个班,300多名学生中,真正适合学习奥数的,只有三四人。”按照这位老师的说法,人群中只有1%的人适合学习奥数,但看看我们的身边,报读奥数班的人数一定大大超过了这个比例。

  “你到底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资深的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到这个问题。在普遍焦虑的社会环境下,家长的教育焦虑也许难以避免,但家长们如果能时时提醒自己想想这个问题,也许会得到一个更加理智的答案。

  (林冬冬摘自《新民周刊》2017年2期)

  ●黄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