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礼”的机遇与挑战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成人礼,机遇,挑战
  • 发布时间:2010-12-07 14:07
  不少人将世博看作是上海的一场“成人礼”——当整个世界携手前来到上海展示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我们迎来的不仅仅是国民素质的“大考”,在“信息化”、“物联网”、“低碳”等技术浪潮背后,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世博又启示着怎样的未来?

  本刊记者 刘佳

  10月1日凌晨4点,晨曦微露,天边刚刚露出鱼肚白。此刻,世博园外等待的游客已经开始排起了长队。为了能够在中国国家馆日当日“一睹真容”,不少全国各地赶来的游客,在凌晨3、4点就来到园外排队领取预约券。一直到9点整,安检口准时开闸,中国馆迎来了馆日当天的第一批游客。但令人遗憾的是,中国馆预约券仅在开园十分钟就宣布告罄。

  同样是这一天,北京的白领曾岩却不紧不慢地以另一种方式参观世博。打开电脑,进入网上世博会主页,世博会园区的3D场景呈现眼前——蓝色清澈的黄浦江上,有若干游艇来回穿梭。卢浦大桥的两边,展馆排列;五大永久性标志建筑“一轴四馆“映入眼帘,而右下角的“海宝”正随机对上线展馆进行介绍。远观、近赏、平视、俯看,每个角度都是不一样的风景。

  这正是科技带给世博会的魅力,被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誉为“革命性创举”的“网上世博会”,首次将具有158年历史的世博会以三维游园的形式搬到网上。242个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国内3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城市最佳实践区”中的50个案例以及18个企业馆,陆续在网上展现。据悉,“网上世博会”国庆假日共“接待“网友近140万,同期,上海世博园区共接待约245万游客。

  “一切始于世博。”一个半多世纪的世博舞台见证了人类对于科技创新的不懈追求。159年前,伦敦首届世博会展出了大功率蒸汽机、火车头、起重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10万余件展品;157年前,纽约世博会,带有安全装置的奥的斯电梯亮相,摩天大楼从此崛起;134年前,费城世博会,贝尔发明的电话首次展出;121年前,巴黎世博会给世人留下了300米高的埃菲尔铁塔……

  159后的今天,不少人将世博看作是上海的一场“成人礼”——当整个世界携手前来到上海展示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我们迎来的不仅仅是国民素质的“大考”,在“信息化”、“物联网”、“低碳”等技术浪潮背后,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世博又启示着怎样的未来?

  世博这块蛋糕

  每一届世博几乎都是创新科技、创新理念的秀场。1889年巴黎世博会使埃菲尔铁塔成为最具吸引力的世界奇迹;1915年的世博会见证了中国茅台酒“一摔成名”的传奇;魔方在1982年世博会上引发了人们的“头脑风暴”,在全球累计销量超过1亿只;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使“丰田机器人”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而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则为我们打开了未来的城市之门,透过各种新能源汽车,先进医学技术、绿色建材、智能机器人、“零排放”社区……我们或可瞥见未来生活的映像。

  然而,也正是因为世博这样一次难得的世界级展示机会,使得多方在争抢世博蛋糕时走了“弯路”。不少服务设施变成了暴利设施,一部分场馆变成了各企业的商品陈列馆。一些游客排了几个小时长队进去的场馆,本希望看到高端科技的展示,但没想到展示的内容大多都是通过“看电影”这一简单化的方式,普通游客无法切身地领会“精髓”,同时也颇感失望。以至于一些人提出疑问:上海世博会究竟是什么?一次狂欢,一场大考,或是一个走秀场?而技术的脚步是在越走越快,还是渐渐放慢?

  因独特的纪念意义而广受追捧的“世博护照”在一些游客手中“变了味”。这些游客一进世博园首先找场馆“盖章”,参观却成了第二考虑。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在只有6个房间的乌拉圭馆,为应对盖章的人流,其中一半房间被改成了盖章专用房。手捧盖满印章的“世博护照”确实很有成就感,但被问起“世博怎么样时”,回答却是一头雾水。更有人借此做起了生意,在网上,已经有不少人开始销售盖章齐全的世博护照。如此这样得到一本盖满印章的“世博护照”,其真正的意义恐怕早已消失殆尽。

  2005年的爱知世博会,日本一名普通家庭妇女山田外美代连续185天进场参观。她说,在世博园内,能听到世界发展的脚步声,看到人类进步的线路图。这一次,这位年过花甲的日本老人自学中文,在上海租下公寓,只为遍览世博园。在她看来,上海世博会在科技、环保等方面展现的努力,绝对值得称道,特别是世博园内的降温喷雾、太阳能应用和主题馆的“植物墙”都让她印象深刻。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世博”。但归根结底,世博的立足点在于创新与责任。世博不是展销会,这个各国展示文明成果、用技术探索未来的舞台,所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所思考的前瞻理念。这里展示的每项技术成果——可回收的用大豆纤维做成的建材和衣服,能源自足且碳排放为零的生态建筑,乃至为残疾人设计的可以爬楼梯的轮椅……都很有可能极大地改变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

  新能源耐力跑

  低碳技术、新能源技术无疑是世博会最重要的科技亮点。走进世博园区,绿色节能的样本随处处可见——太阳能发电、新能源汽车、非电空调、垂直墙体绿化……其中,伦敦“零碳馆”特别值得一提。“零碳馆”里,人们利用太阳能光伏板和热力电力转化器发电,用雨水收集系统供应馆内非饮用水,用食物和有机肥料发酵产生沼气能源,用风帽提供被动式风助力通风和热回收。

  绿色建筑的新代表让我们看到了未来世界发展的潮流。在中国低碳转型的探索中,中国的企业界并不甘人后。万科的低碳地产实践,远大空调以直燃式中央空调取代传统中央空调,大庄地板以竹子作为原材料替代原始森林木材、塑料盒玻璃钢等,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低碳建筑转型、低碳生活转型中的创新案例。据介绍,在上海世博会之后,东北、长三角有8座城市,将采用世博园区的建设理念建设新城区,成为一个个“绿色家园”。

  穿梭在世博园区的新能源汽车,同样形成了一道亮丽的“绿色风景线。据介绍,在上海世博会上亮相的新能源汽车分为超级电容车、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车和混合电动汽车四种类型、共计超过1100辆。世博会期间,预计将节约传统燃油约1万吨,减少有害物质排放约118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2.84万吨。

  发展新能源车,一直被中国汽车产业视为“弯道超车”的希望。如今,这些“中国制造”在世博会上的亮相让更多人看到了梦想照进现实的可能。正如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所说:“中国在传统的内燃机汽车领域起步晚,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与发达国家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世博会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提供了难得的商业化运行良机,我们将详细采集各项运行数据加以研究分析,进一步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水平。”

  在中国国家馆的低碳区展厅,一款名为“叶子”的新能源概念车或将为未来的环保汽车提供样本。“叶子”车如其名,白色车身顶部是一片绿色的大叶子,四个黑色轮子上分别配载三个风扇叶片。实际上,车顶部的巨型叶子是一个高效光电转换器,可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以可视化的“叶脉”方式显示能源的流动;带有风扇叶片的四个车轮是四个风力发电机,通过捕捉散逸的风能并转化为电能,充入自身电池储存能源;独特的阳光追踪系统能使叶片上的太阳能晶体片随太阳照射方向而转动,无论阴天、雨天都能最大化利用太阳能。

  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叶子”,到通用汽车的无人驾驶汽车,以及荷兰馆时速可达百公里的太阳能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展示,都释放出传统汽车业转型的强烈信号,也预示着21世纪人类对未来出行的新梦想。

  不过,新能源车要大规模驶上城市道路,还有很长一段“耐力跑”。目前,纯电动公交车行驶约80公里就要换电池,电池又笨重又昂贵,世博会上未对公众开放服务的燃料电池客车则还处于试验阶段。“弯道超车”有待技术完善和成本的大幅下降,在这方面政府的长远规划和政策支持至关重要。在上海久事公司董事长张惠民看来,“上海城市建设已基本完成战略布局,路网已较完善,现在正是制定公交线网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之时,应当根据不同新能源车的个性特点,科学布局它们今后的施展舞台,帮助它们继续跑、继续试、继续改进,跑向未来。”

  智慧的未来

  可自动驾驶,甚至你家中宠物也能自动开车;不需要加油;车可以停放在阳台上;车与车之间形成“车联网”,避免交通事故和塞车……这并不是科幻电影中的情节,很可能是几十年后普通大众所享受的全新生活。无独有偶,在未来的“太空家园”里,家里所有的电器、食物都是互相联通的,电冰箱会根据食物温度判断工作环境、电烤箱会将烤好的食物送到保温箱里等待主人回来食用……城市上空,无人机、无人艇在实时巡查,一旦发现有任何疫情和危险情况,立即将信号传回城市管理中心,启动一系列应急处理措施……

  毫无疑问,物联网技术将串联起我们未来智能生活梦想,而这些梦想,并非遥不可及。

  在世博“海尔体验区”,智能的冰箱已经实现与食品“对话”,它还能与超市相联,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知道超市货架上的商品信息,并能根据设定的程序自己购物。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物联网冰箱已经掌握了可以规模化推广的独立芯片技术,具备了量产的条件。而且,这些物联网技术已经应用于洗衣机、彩电、电脑、手机、热水器等产品。

  国家电网馆则为我们展示了未来5年后,智能的电网会为普通百姓的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装修新家时,不需要预埋复杂的电线、电话线、电视线、网线,一根低压光纤复合电缆就能全部搞定;家中安装的智能电表,可以聪明滴根据家庭用电习惯和峰谷电价的差异,给出最合理的用电建议;外出旅游时,你甚至可以通过手机或互联网来控制家电……

  事实上,整个世博园就是一个巨大的“物联网”。世博园区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已遍布多个环节。例如,世博会里的节能车都有一颗“计算机心”。通过这颗“心脏”,车辆的运行状况、方位等综合信息,都能及时传输到服务后台,有利于车辆的调度。除门票和节能车外,世博会里的许多场馆也运用了物联网技术,可以预先收集太阳能,把能量储存起来,依靠物联网操控,调节能量的释放时间和强度。

  世博会对物联网在中国应用无疑起到了示范作用。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元,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7500亿元。但无疑,大规模的商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专家指出,物联网未来要实现产业化并且稳定盈利,必须建立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通过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和结合来探索物联网的盈利模式,这样才能具备真正的商业驱动力。

  得失之间

  一次世博的相关采访中,当被媒体问及“最有可能改变未来生活方式的技术方向(或商业设计)是什么”时,微软集团全球副总裁张亚勤给出了这样的答案:“第一是新能源节能减排的技术,这能改变环境;第二是生命科学,让人的生活方式更加健康;第三个是信息技术,提高生产力,让人生活更加美好,效率更高。”

  是的,从上海世博会展现出来的信息通信技术的前瞻性应用已经让我们率先感受到技术变迁的雏形。正如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所言,“通过上海世博会,中国正经历着一种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符合中国自身的特色并让我们大家都得到启迪。”

  然而,在畅想智能、低碳等等新技术给我们的未来带来全新改变的同时,世博更应该注意“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措施的投入。

  “(上海世博会)最大的失败是参观的群众要花几倍的时间去获得入场入馆参观的机会。总体上等待的时间比参观的时间多出两倍至三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其名为《世博得失之间》的博客中如是犀利地写道。而知名策展人顾振清也在其博客上以一种几乎调侃的方式描绘他的一日世博:“中国人向来有爱热闹和赶集的传统,仿佛这样才加深茶余饭后的谈资,才有跟世界接轨的沾沾自喜。但是,‘人多‘也附带了国民劣根性:比如凡事不按规矩来,总想办法投机取巧,或者说‘一窝蜂’本身就是一种无法控制的恶劣习惯。”

  “排队”俨然成为了世博游的一项大考,排2-3个小时是“家常便饭”,而最出名的当属排队超9小时的沙特馆。事实上,排队甚至长时间排队虽不可避免,但世博参展场馆应想方设法提高排队效率、优化排队模式、压缩排队时间、提升排队环境。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改善,努力,普及,却是主题背后的主题。

  “世博会不是嘉年华,不能high完就完了。”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吴建民的观点有着普遍的代表性。走出世博的“桃花源”,高新科技实现大规模的普及应用依然任重道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